
今日,在土耳其,跨海離首都伊斯坦堡不遠,有一座小城鎮,叫做「伊茲尼克」(Iznik)。
現在的伊茲尼克是座寧靜的小城鎮。但在突厥人過來以前,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最有名的大城市之一:尼西亞(Nicaea)。在基督宗教史上,名聞遐邇的「尼西亞大公會議」,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裡召開。
這座大城市向來是東羅馬/拜占庭的重鎮。然而,在第一次十字軍的時代,它早已隨著大部分的小亞細亞土地,淪陷於突厥人之手。
當1097年,十字軍一波又一波跨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來到他們陌生的小亞細亞時,尼西亞是塞爾柱突厥的「羅姆蘇丹國」首都。同時,因其地理位置極為靠近君士坦丁堡,也是拜占庭帝國絕對要拔除的眼中釘肉中刺。
因而,在皇帝本人的意志下,十字軍雲集於尼西亞的城牆之外,開始了第一次十字軍真正意義上的一場戰鬥:「尼西亞大圍」。
當尼西亞的突厥守軍在城牆向外一看,恐懼的陰影大概都會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十字軍的數量多如繁星,足以使近東當時任何勢力膽寒。
而更加讓十字軍感到運氣、卻又讓突厥人絕望的是,他們的蘇丹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居然不在。
蘇丹在1096年猶如砍瓜切菜一般,打敗了戰力極差的平民十字軍。於是他輕敵了:他誤以為往後的十字軍都是這樣的烏合之眾,就帶著軍隊,去了其他地方遠征。
當蘇丹大吃一驚、急急忙忙帶著軍隊返回尼西亞時,他很快地就被十字軍壓倒性的人數優勢給擊垮。蘇丹逃之夭夭。在尼西亞大圍期間,再也沒有出現過。
剩下的突厥守軍,在完全無望的處境下,繼續英勇地抵抗十字軍的攻城。然而,最終在拜占庭與十字軍的通力合作下,結局終究是來了:
在1097年6月18日,圍城約一個月後,突厥守軍投降。
十字軍按照約定,將尼西亞交還給了拜占庭方的將領掌管。拜占庭光復了失落的尼西亞,而十字軍得此大勝,想必更將堅定地認為上帝護佑此次遠征,收復聖地,指日可待。
&
圖片一:尼西亞圍城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iege de Nicée (1097).jp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First Crusade: A New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