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帶回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那些過去發生過的事,您覺得只是故事嗎?

有時後我們很容易把過去發生過的事,視為一個在時間與空間上都稍有距離,甚或與我們無關的「別人的事」。透過2024臺南人權月,我們期望分享一個概念——過往發生過的,可能不只是故事

曾經。故事發生的當下,人們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又因為不被允許討論,使得故事就像賣座電影中「不能說的那個人(He-Who-Must-Not-Be-Named)」或是「那個人(You-Know-Who)」般成了禁忌,人們害怕成為下一個不能說的故事,以致那些被壓抑否認的,變得更加地支離破碎。

 很抱歉,如果有人知道我們的故事,請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恐怖傳說
寧可相信它可能是一則近未來的預言

馬欣《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
raw-image

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帶回來

為了好好尋回故事脈絡,2024臺南人權月分為:學術研究、故事地圖以及展覽三部。

我們向每位觀眾發出一份邀請,一道探問「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帶回來」,以此作為策展主旋,在南美館1館、愛國婦人會館、總爺藝文中心、新營曬書店等四處各具重點座標的分部裡,跨越時空賦格互文。

隨著章節推進,那軌道似乎逐漸明晰,從此刻走向故事那一端。

序曲。中西區。臺南市美術館1館

不知睡了多久,簡阿淘突然驚醒了
彷彿置身在深山幽谷人跡未到的地方
他在夢裏老是聽見琤琤淙淙的泉水湧出去的聲音

其實他之所以醒過來不完全是這流水聲的緣故
大半是十月下旬冷冽的寒氣,使得從毛毯裡伸出的雙腳麻木的關係

睜開惺忪的睡眼,他一下子清醒過來,那揮之不去的惡夢又抓住了他,開始折磨他
原來他的身子還留在府城警察局看守所的第八號牢房裡

節錄自葉石濤〈牆〉
李佳泓、黃俊傑〈於藝術之中來忘卻一切吧!〉攝影:吳欣穎

李佳泓、黃俊傑〈於藝術之中來忘卻一切吧!〉攝影:吳欣穎

南美館1館的前身便是葉石濤自傳體小說《台灣男子簡阿淘》中的「府城警察警局」,此處正是1950年代許多南臺灣政治犯被捕後接受訊問的第一場址,主要使用的空間就是如今「溫故知新咖啡館」所在(店名似乎別有寓意)。這是一處硬體仍在,但故事已然褪色的不義遺址

觀眾站在新舊共構銜接的雍道。一側是落成於1931年台南警察署磚面,對向則是2019年新建的美術館建體。李佳泓與黃俊傑以此處最早、規模最大的故事——1950年8月「省工委台南市工作委員會鄭海樹、何川等案」中何川的獄中自白為文本,進行現地創作〈於藝術之中來忘卻一切吧!〉。

在黃俊傑繪製的磚牆,窗內正上演故事主角,何川,這位身處改朝換代亂流之中,仍奮力找尋方向的臺南教師在此接受訊問後,最終在1951年春天殞落與新店溪畔的馬場町。

愛國婦人會館外觀。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會館外觀。攝影:吳欣穎

中西區。愛國婦人會館

愛國婦人會館現以「設計」、「創意」為館所定位。但這棟建物也是臺南市不義遺址之一。在這段試著回到故事裡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某種能幫助您我回返現場的途徑──重建故事場景──幫助我們幾乎毫無門檻地站在故事裡,看見每位出場人物的縱深,感受到他們就和您我一樣,都曾熱切呼吸,內心顫動。

此次特別邀請客家電視《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以及陳玉勳導演的《大濛》團隊參展,且看劇組如何經過歷史考據、美術設計與各種後製方法,將1950年代「消失的不義遺址」在影劇中重返再現。

愛國婦人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區。策展團隊委託藝術家手繪劇照。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區。策展團隊委託藝術家手繪劇照。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區。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區。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愛國婦人會館,電影《大濛》展區。攝影:李奕瑲

此外,會館也是女性政治犯施水環畢業後的第一個職場。近年人們逐漸知曉她的故事,但同時卻夾雜著許多似是而非的錯誤與謎團,直到家齊高中(施水環母校)的一群老師帶領學生深探她的生命軌跡,才慢慢建立起迄今對水環故事最完整的階段性圖像。

愛國婦人會館,家齊高中師生展區。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會館,家齊高中師生展區。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會館,家齊高中師生展區。攝影:吳欣穎

愛國婦人會館,家齊高中師生展區。攝影:吳欣穎

您在會館將看見家齊師生與藝術家蔡煒廷,以施水環姊弟的生命際遇為文本所進行的相關研究與創作。其中蔡煒廷現地新作〈水聲〉以「消失的閣樓」詮釋當年施水環將被通緝的弟弟藏在宿舍天花板的情景,願與您一同品嚐這段根植真實,但卻無從考究的故事情節。

蔡煒廷〈水聲〉。攝影:吳欣穎

蔡煒廷〈水聲〉。攝影:吳欣穎

家齊高中學生於記者會介紹其作品。攝影:李奕瑲

家齊高中學生於記者會介紹其作品。攝影:李奕瑲

新營區。曬書店

新營,曾是臺南縣縣治所在,糖鐵、臺鐵、鹽鐵三鐵共構之處,隨著臺南縣市合併,新營繁景不再,位於新營火車站不遠處的曬書店便試圖與當地居民從南瀛視度,看見新營新定位。

新營曬書店外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外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攝影:吳欣穎

曬書店匯聚兩條軸線。第一,以白色恐怖重災區的大新營地區進行探索。

這條軸線是以1953年涉及新營糖廠技術工人李明珠等人,名為「碗公會」的案件為故事主軸,邀請年輕的藝術教育工作者李意婕與其帶領的本地興國、新營高中的學生,所進行探索故鄉歷史並創作的階段性成果。

透過展場意婕Open Studio的展陳法,一探教學現場的實地操作。在前導工作坊中打開既存歷史認知框架,讓學生試著對過往產生更細緻與人性的理解與體會,並試想「如我是他,我會怎麼做?」的移情投身。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過去新營糖廠曾為台灣糖業公司三大總廠之一。1949年間,新營糖廠員工因有感婚喪及宴會甚多,每回宴席器皿租借費用昂貴,為節省開支自組互助組織,碗公會(uánn-kong huē),發起購買共用器皿,會員可以半價租用,此外也外租給宴席辦理者。爾後碗公會發起人,新營糖廠鐵道處技術員,李明珠,被控「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判處死刑,於1953年時執行槍決,得年三十歲。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興國高中學生Open Studio 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學生共創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李意婕與學生共創展區。攝影:吳欣穎

而陶藝家陳慶銘也以相同故事發展全新創作〈脆弱的日常〉,以甘蔗纖維沾取泥漿製作碗公。那些作為支撐糖業的甘蔗渣消失後,所留下無數有機靈動的孔洞,恰好正似碗公會的設立初衷──為人們提供生活互助網絡,但在威權之下卻顯得如此脆弱,但於此同時,碎裂的碗公自帶的物理性也足以作為抗爭武器。在〈脆弱的日常〉中被纖維撐碎裂的碗公邊緣更加鋒利,在此脆弱似乎只是視覺上的刻板印象,但撐裂的甘蔗渣卻同場呼應人們堅強的意志 。

 陳慶銘〈脆弱的日常〉攝影:吳欣穎

陳慶銘〈脆弱的日常〉攝影:吳欣穎

 陳慶銘〈脆弱的日常〉攝影:吳欣穎

陳慶銘〈脆弱的日常〉攝影:吳欣穎

 陳慶銘於興國高中舉辦工作坊之學生作品。攝影:吳欣穎

陳慶銘於興國高中舉辦工作坊之學生作品。攝影:吳欣穎

第二,青年行動者與故鄉歷史相遇的故事。

最初由成功大學學生興起為自己校園、鄉鎮製作「白色故事地圖」的行動,這次人權月也邀請了興國高中,'下營、成大青年們,繼續以故鄉、校園案件,分別製作以李明珠、洪水流、吳聲達、陳欽生為主角之故事地圖,並由策展團隊規劃繪製白恐農民與白恐校園的索引式地圖。六張地圖均委由插畫家管巧凌進行繪製暨編排。

 新營曬書店。故事地圖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故事地圖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故事地圖展區。攝影:吳欣穎

新營曬書店。故事地圖展區。攝影:吳欣穎

故事地圖插畫家暨設計師:管巧凌。攝影:Hsiang Wei Chang

故事地圖插畫家暨設計師:管巧凌。攝影:Hsiang Wei Chang

麻豆區。總爺藝文中心

曾文溪流域作為南臺灣農業重鎮,總爺糖廠更是南臺灣重要的製糖基地,許多攸關農民勞動權益與政治暴力間交織出跨時代的戰曲與哀歌,都與此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白色恐怖時代坐牢逾30年的政治犯中便有總爺糖廠工人、下營農民洪水流等人。

在此,藝術家李佳泓援引昔日農民運動文本與口述,創作樂曲裝置〈阿旺〉與其階段性視覺草圖,以及藝術家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的作品〈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試圖讓曾經發生的事件回到故事現場。

李佳泓〈阿旺〉攝影:吳欣穎

李佳泓〈阿旺〉攝影:吳欣穎

李佳泓〈阿旺〉攝影:吳欣穎

李佳泓〈阿旺〉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洪瑋伶、辛佩宜偕同下營青年共同完成之〈27: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攝影:吳欣穎

總爺展區。攝影:吳欣穎

總爺展區。攝影:吳欣穎

總爺展區。攝影:吳欣穎

總爺展區。攝影:吳欣穎

當我們回來之後

將錨點定在大臺南地區白恐故事與其現場的2024臺南人權月,透過當地青年、創作者、教育者,突破在刻板印象主導下對故事產生誤解的認知框架,讓故事人物原型現身,與生在此時的他們相遇,進而一起重新排列經久錯置的故事脈絡。

2024臺南人權月,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回去。當我們再次回到此在生命,我們是否有可能因為這趟遊歷,與之前未回返前的自己有所不同?而這些不同是否足以讓我們面對抉擇時,能夠做出不同決定?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skies are blue
And the dreams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do come true
That’s where you’ll find me

總爺藝文中心 ▪︎ 新營曬書店。展期至 2024.09.08

總爺藝文中心紅樓2樓E展間 (免費參觀)
週三至週日 09:00-17:00(週一&週二休館)

新營曬書店 (免費參觀)

週一至週五 13:00-21:00;週六至週日 10:00-18:00


指導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合辦單位:臺南市美術館、新營曬書店

協辦單位:客家電視台、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二十而立工作隊、家齊高中、興國高中、下營在地青年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99年冬天,初見綠島。 2019年冬天,再訪綠島。 2024年,在綠島,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
親愛的朋友,您覺得您看到的展覽是什麼呢? 在菲比眼中那些開展後的被看見的「展覽」其實都只是海上魔島。 每個展覽(應該)都得經過一段時間生長、發展、除錯、重來、再往前,最後終於突破意識水面,成為您我眼前的展覽。
特別關心「民眾參與」這部份 認識(實體)菲比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菲比私心最愛的就是和「民眾參與」有關的這一part。包含:會與民眾實體面對面的工作坊、講座、導覽,以及與民眾互動的「教育推廣小禮物」,都是我特愛關注的(當然也是有在用心讀書與策劃展覽本人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在景美兵舍六內的觀展終曲是林靖偉創作的〈HIP練習室〉。這是一處全藍的密閉空間,除了譜架、木椅、吊燈之外,直笛亦吊掛其中。樂譜上有曹開詩句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自由頌》簡譜。 從《歡樂頌》到《自由頌》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除了吳淑麟的「心.臟」系列是既有作品借展之外,其餘作品都是全新創作。此次展出的「心.臟」系列是淑麟從2011年開始到2023年的階段呈現,所以也並不完全是單純的「舊作」借展,而是以一個「現在完成式」(始於過去至今仍持續)的狀態有機前進著。
Art is a way to communicate to most people. Everyone is invited But not everyone comes and that’s also good Wolfgang Laib 透過藝術打開對話可能性 這些年菲比不斷朝著「透過藝
1999年冬天,初見綠島。 2019年冬天,再訪綠島。 2024年,在綠島,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
親愛的朋友,您覺得您看到的展覽是什麼呢? 在菲比眼中那些開展後的被看見的「展覽」其實都只是海上魔島。 每個展覽(應該)都得經過一段時間生長、發展、除錯、重來、再往前,最後終於突破意識水面,成為您我眼前的展覽。
特別關心「民眾參與」這部份 認識(實體)菲比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菲比私心最愛的就是和「民眾參與」有關的這一part。包含:會與民眾實體面對面的工作坊、講座、導覽,以及與民眾互動的「教育推廣小禮物」,都是我特愛關注的(當然也是有在用心讀書與策劃展覽本人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在景美兵舍六內的觀展終曲是林靖偉創作的〈HIP練習室〉。這是一處全藍的密閉空間,除了譜架、木椅、吊燈之外,直笛亦吊掛其中。樂譜上有曹開詩句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自由頌》簡譜。 從《歡樂頌》到《自由頌》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除了吳淑麟的「心.臟」系列是既有作品借展之外,其餘作品都是全新創作。此次展出的「心.臟」系列是淑麟從2011年開始到2023年的階段呈現,所以也並不完全是單純的「舊作」借展,而是以一個「現在完成式」(始於過去至今仍持續)的狀態有機前進著。
Art is a way to communicate to most people. Everyone is invited But not everyone comes and that’s also good Wolfgang Laib 透過藝術打開對話可能性 這些年菲比不斷朝著「透過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穿越這個隧道 時光可以回溯 我想回到初識的那天
Thumbnail
一張圖 一些回憶 想想生命中總有些你對人說過的話 總有些你去過的地方特別有感 總有些無數無數…………的記憶 讓你 讓我 讓我們之後突然間的想起 百感交集 這是生命的恆河 流向許多不可知的地方 遇見許多不知道的人 及與我們有緣的人 人來人往 在生命中的不同時期交錯 許多的緣深 緣淺 許多的
Thumbnail
在很多告別的時刻清醒,去設想另一種情境,是原本就存在的可能性,有可能蓋掉離別傷感的源頭,是因為所有不確定的全都將如期而至。
Thumbnail
時至今日,可能有些人已經忘記最初自己夢想中的自己,願意分享嗎?
人來訪,有感,記之。
過去的事就讓它隨風飄去吧,往事隨風去,歲月淡無痕。
Thumbnail
最近想記錄一些旅程中發生的吉光片羽,可能是小事或是故事,你們也有類似的經驗嗎?即使已經忘了細節,有些故事仍會被相機紀錄,看到的時候就好像氣味記憶一般,立刻想到某個故事、某件事?
Thumbnail
以前的許多故事 變成了夢,以及 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如果穿越這個隧道 時光可以回溯 我想回到初識的那天
Thumbnail
一張圖 一些回憶 想想生命中總有些你對人說過的話 總有些你去過的地方特別有感 總有些無數無數…………的記憶 讓你 讓我 讓我們之後突然間的想起 百感交集 這是生命的恆河 流向許多不可知的地方 遇見許多不知道的人 及與我們有緣的人 人來人往 在生命中的不同時期交錯 許多的緣深 緣淺 許多的
Thumbnail
在很多告別的時刻清醒,去設想另一種情境,是原本就存在的可能性,有可能蓋掉離別傷感的源頭,是因為所有不確定的全都將如期而至。
Thumbnail
時至今日,可能有些人已經忘記最初自己夢想中的自己,願意分享嗎?
人來訪,有感,記之。
過去的事就讓它隨風飄去吧,往事隨風去,歲月淡無痕。
Thumbnail
最近想記錄一些旅程中發生的吉光片羽,可能是小事或是故事,你們也有類似的經驗嗎?即使已經忘了細節,有些故事仍會被相機紀錄,看到的時候就好像氣味記憶一般,立刻想到某個故事、某件事?
Thumbnail
以前的許多故事 變成了夢,以及 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