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閃光的哈薩威”是看上架於Netflix的動畫電影,我是非常不滿意的,正如我對“逆襲的夏亞”電影版不滿意一般──“逆夏”本應是阿姆羅與夏亞這對「冤家」之於新人類神話展開最後辯證,卻因刁蠻任性的葵絲與影薄的倩恩而分散了主題的火力;“哈薩威”第一部也給了我類似的觀感,意圖肅清地球聯邦政府腐敗高官的馬法堤,還在持續犯下與當年作為哈薩威時同樣的錯誤而被女性牽絆著,這樣意志不堅定的主導人物除了令我感到煩躁,我也對作品的主題感到不滿,富野由悠季監督在初鋼控訴了戰爭的恐怖、在Z鋼批判了時代的扭曲,那麼“哈薩威”要處理的題材究竟是什麼?迫水未來大大從反省日本新左翼運動作切入點,或許在其中一個主題「鬥爭」富野監督有類似的回應,但私以為他在“哈薩威”的主重點應該在另外一個面向。
昨日買了繁中版小說,看完了序言和前四章、撈了網上盜版資源看了結局,我對“哈薩威”一作的解讀得以慢下來,小小歸納出“哈薩威”要處理的主題──女性、體制和鬥爭,甚至我推測富野監督放了不少私人的情緒,以及對那些情緒的思考在其中。動畫電影第一部與小說版第一集內容差不多,皆是主角哈薩威‧諾亞作為反地球聯邦組職「馬法堤」的指揮領袖搭乘太空梭降落地球,在過程中結識地球聯邦軍上校肯尼斯‧斯萊格和大保險公司老闆的少女情婦琪琪‧安塔露茜雅,之後領取自宇宙空投而下、由自身參與開發的專用座機Ξ(Xi)鋼彈,擊敗聯邦軍的新型機佩涅羅珀/潘娜洛普(鋼彈)。
在小說和電影的第一部都可以看到主人翁不斷被琪琪牽動著情緒,這部分我認為可以分做哈薩威和富野兩路線去解讀:琪琪這個角色思考銳利澄澈、善於在男人之間周旋,一下子就猜出哈薩威正是馬法堤本人,卻又缺乏面對大場面的智慧和沉著。雖說作品不能完全等同於作者所想,但綜觀富野鋼彈史對女性的描繪,他在初鋼、Z鋼創作出幹練、澄澈、迷情、依賴他人、女王等諸多面向的女性角色們,卻也不免流露「戰場不是女人該去之地」的想法,到逆A、G-RECO的女王成長物語,“哈薩威”裡的琪琪像是初鋼、Z鋼到逆A、G-RECO之間的過度,富野監督既感嘆女性智慧的通透,卻也厭女地指出那份通透智慧背後的任性、刁蠻、不體貼和缺乏大局感。
而琪琪之於哈薩威,正如我先前所提,我對哈薩威不斷在意著琪琪的敘寫感到不耐,但若正視琪琪之於小說和電影第一部的份量,以及哈薩威不斷將琪琪和他在“逆夏”裡仰慕夏亞的初戀葵絲重合,我有了這樣的解讀:哈薩威所謂對腐敗聯邦的肅清革命,恐怕有一個非常重大的出發點,那便是來自他對夏亞的意氣之爭。哈薩威在“逆夏”反對夏亞將小衛星砸下地球之舉,初戀卻為做出此舉的新吉翁總帥夏亞傾心不已,過了12年後的哈薩威開始「認同」夏亞的作為而成為反聯邦組織的領袖──他是真的認同嗎?或許一部分是如此,隨著年紀增長,哈薩威真正體認地球聯邦的無可救藥,進而指揮MS對聯邦官僚展開攻擊;另外一部分,哈薩威採取的策略,不免讓我產生他向夏亞叫板「我的作法比你更加精準有效」之感。
哈薩威與夏亞的共通目標「肅清腐敗的地球聯邦」,多麼唐吉軻德式的大義凜然。這是我很困惑於“哈薩威”一作的另一個原因,從初鋼時基連‧薩比的演說,到G-RECO主角群去尋求臍帶較教義與能源分配背後的真相,我們可以發現富野監督對於大義式宣言總是保持點距離的,因此“哈薩威”主角以大義作為向前邁進的主方向,著實令我感到突兀。
‧
但若把序言裡的一些線索,與對抗地球聯邦、做為富野監督分身的哈薩威與肯尼斯一併合起來看的話,作為主題的「體制」與「鬥爭」或許會產生很有意思的現實對應。富野監督在“哈薩威”小說寫的序言其實頗為曖昧不明,但有兩個主要重點:第一個重點是序言的前四句話:「究竟是誰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呢?說出這句話的,想必不是生性樂天,就是知曉真相和絕望有多麼可怕的人吧。」;另一個重點則是「當挫折達到極限,必將創造對立,並產生強烈攻擊性的恐怖行動」。從這句話,可以猜測富野監督創作“哈薩威”是基於某種痛苦與挫折的情緒,我尤其對「挫折」造就「鬥爭」說法印象深刻,畢竟革命的主要訴求往往是意圖帶來革新,但更進一步將革新背後的情緒以「挫折」進行定調,令我相當耳目一新。
所以,若將「腐敗的地球聯邦」進行現實的聯想,以「痛苦」和「挫折」為線索,或許能猜測「腐敗的地球聯邦」是在影射動畫的製作環境,在那樣的環境中富野監督看出某種改變不了的運作邏輯,在感到痛苦和挫折之於,他也透過肯尼斯之口述說自己在動畫界獲得的地位:「他本人是活在組織框架下的大人,而且因為無法跳脫,所以才會成為軍人。〈如果可以自由自在生活,我也會成為馬法堤的同伴吧……〉這應該是多少有些自我意志的人都會有的感慨吧。然而一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生活就要費盡全力,如果可以找到活下去的方法,應該就會依賴這些方法活下去。一般人沒有機會接觸地球聯邦政府的內政長官或其他高官,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沒有餘力去應付政治這種曖昧不清的事物。以這點而言肯尼斯也是相同,他只是因為喜歡MS,所以才從軍。結果就是他不覺得像這樣可以盡情接觸自身喜好的生活有多糟糕。」肯尼斯,一個有著西式名字的角色,但這段反思在我看來挺日本人。
如果說肯尼斯是富野監督世故的那一面,那麼哈薩威與“閃光的哈薩威”一作,可能就是富野監督心中還希望能做出改變的青年情懷吧,雖然那份情懷終究還是無可避免地會化作時代的眼淚而消逝,但在小說近結尾處,離開聯邦軍的肯尼斯希望建立讓阿姆羅、哈薩威等新人類可以妥善發揮能力的組織,會不會1989~1990年寫下本作的富野監督,對自己許下對動畫製作環境帶來些微改變的承諾呢?2024年的現在,他是否有回應當年那份承諾?
‧
以上所寫,最多只是沒有證據支持的假說(簡稱「腦補」),但於我自身而言,我認為我總算找到了一條合理串聯“閃光的哈薩威”和初鋼、Z鋼、逆A、G-RECO的解讀理路,如果能為各位看倌帶來一點小說與影像文本之外的樂趣,那麼花了點時間完成這篇文章也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