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運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艾斯不認為自己生活過的多悲慘,不過確實是有這麼一段叛逆過渡期,是覺得原生家庭給我的支援不夠,小至出外用餐、大至出國旅遊或唸書,我通通都沒有;一直到某個時間點,艾斯才慢慢發覺,父親是個很可憐的人,從父親從小的教育,一直到環境的變遷;我想,生不逢時,可能就是一種對於父親生活的寫照。
與其用原諒來形容我跟父親的關係,艾斯更傾向用‘’體諒‘’這兩個字,特別是在父親離開後,艾斯先是有段時間拼了命工作,一直到生活逐漸穩定後,不知道為什麼,偶爾會慢慢想起曾經與父親的相處模式,就這樣,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想法,最後才決定要好好面對,面對自己從小到大與父親相處間對我產生的影響。
父親的背景
父親是民國39年出生的,照一般說法,是所謂的外省二代,爺爺在台灣省政府工作,在南投的中興新村,題外話,那是很美的地方,我到現在還是很喜歡回去看看,儘管那邊沒有我們家族的房子了。
爺爺處在打罵教育的年代,而父親是天之驕子,為什麼說父親是天之驕子呢?因為爺爺是長子長孫,而父親恰恰這麼剛好,也是長子長孫,在那個年代,可想而知爺爺對於父親有多少冀望,而這些望子成龍的冀望,也轉變成父親口中的‘’被吊在樹上用皮帶抽‘’,諸如此類的傷痕,而這些傷痕,我想,在心理或生理上都是一輩子無法抹滅的,帶來的影響可能也比爺爺當初只是想“教訓自己小孩”這樣的想法更深遠。
父親的學生時代
據各種說法,父親非常聰明,從小功課就很好,而父親因為是左撇子,那個年代左撇子似乎是怪胎,所以被爺爺強迫改成右撇子,接著就變成左右手寫字都非常漂亮,一種意外的收穫(?
艾斯覺得聰明可能一部分來自天生的基因,另一部分可能孩童時期的小聰明比較多,導致父親一直掛在嘴邊一些他想炫耀的聰明事蹟,例如:
數學課時父親趴著睡覺,被老師罵了後,還被叫上台寫題目的答案,父親就悠悠然的走上黑板解題成功、還有父親常常說他當時的成績可以上台中一中,但就是那個數學老師記恨,跑去跟爺爺講父親考不上,所以父親好像就失去了上台中一中的機會。
By the way,父親的偶像是李敖,李敖是台中一中的,這也是父親常常把上述事情掛在嘴邊的原因。
戰後嬰兒潮
二戰結束後,1946-1964出生的小孩,普遍被認定所謂的戰後嬰兒潮,再來的年代就是比較被人熟悉的XYZ世代;前面有稍微提到父親的童年,接著艾斯想先提一下父親的工作跟世代的影響。
科技變化太快
父親年輕時,一直在廣告業有聲有色,後續跳出來自己開公司才每況愈下,進而演變成創業失敗;而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科技發展的實在太快,父親應變的速度與思維完全跟不上。
現代的人可能不知道LD是什麼,是一個跟唱片一樣大的光碟,用現在的說法應該是跟唱片一樣大的DVD,需要一個專門的播放器,然後字幕還需要另外用一個字幕卡,如圖(LD與字幕卡)
父親創業的工作跟這個息息相關,所以每到週末,父親就會帶著我跟哥哥,去類似百視達的店面,租兩片LD,接著回家看影片享受週末。
當時父親的外快就是把LD轉檔成錄影帶,沒錯!就是一種盜版轉檔,當然沒有很明目張膽,就只賣給熟人;一週兩片LD拷貝成錄影帶,一年52週,從艾斯4歲到10歲,整整6年,艾斯家以前真的是有超過一千卷錄影帶,當然還加上了父親本身正職工作的相關影片。
父親工作本身主要是影片剪輯,以前剪輯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需要好幾台電視、一個大大的中控儀、配上好幾個錄影帶播放器,在當時要是有人說,未來只需要一台電腦就搞定所有剪輯加特效,那真的是天方夜譚了。
聰明的你應該發現了,科技就是來的這麼快
也因為父親全力投入當時的黑科技產業,LD+錄影帶,忽略了未來電腦成長的速度,導致創業的結果非常不理想,但父親真的完全忽略電腦發展嗎?其實不然。
父親確實有引進電腦作業,從586、686一直到WINDOWS 95,當然還有後續不願意面對創業失敗的WINDOWS XP;艾斯不知道當時的電腦成本是多高,只記得好幾個週末的下午,艾斯全家大小都會在光華商場的某家店面,等待父親把電腦處理好,我也不知道是系統更新還是灌軟體,總之,那是一個又一個還算幸福的時光。
就在生活快把父親壓垮前,我們從比較精華的區域搬家到當時還算郊區的地方,依稀記得母親提到搬家原因是因為房租差太多了。
對於父親創業的生意冷淡我是有感的,畢竟母親從不需要上班變成要打工、又從打工變成要正職上班,最後演變成常常跟父親吵架;艾斯可能不聰明,但身為家裡氣壓低迷、掃到颱風尾的出氣筒,當年我身上多的那些瘀青可無法笑笑帶過。
6年
前面提到父親創業大概是我4歲的時候,到後來搬家至郊區,是艾斯10歲的日子,這6年,父母的關係可說是急速跌落至冰點,父親的生意一直沒有起色,我可以看到父親好幾個月都一樣的行程,回想起來,父親可能從小沒有被教導如何面對失敗、以及停損點對於人生有多重要。
父親是在家工作的,家裡就是小小工作室,整個客廳都是父親工作的電腦、中控台、雜七雜八的電線,所以有沒有生意對於小孩來說很好分辨----------------------那就是家裡有沒有陌生人來訪。
如果有陌生人來訪,我跟哥哥從小就被教導要在房間安安靜靜的,除非忍不住,不然盡量也不要去廁所,簡單的說,就是要讓來訪的客人“感覺家裡除了父親沒有其他人”這樣的做法。
移到郊區以後的日子,父親可以說是完全沒生意,所以好一段時間是不需要擔心家裡會有客人的,但這並沒有讓家庭關係好轉,反而父親在幾乎0收入的情況下,讓艾斯的哥哥另類的變成犧牲者
沒錯,艾斯的哥哥也是長子長孫。
請待下回分解
哈囉這裡是艾斯,不好意思各位,我知道文章還沒有完全打完,但當初就是希望自己的文章在五分鐘內可以讓讀者看完,所以這篇必須先停留在這裡,也想順便提一下為什麼想要打出這個主題。
大部分的原因如標題,主要是艾斯自己結婚有家庭後,很不希望自己因為上一代留下來的陋習,影響到另一半或是我的孩子們,譬如父親從小的打罵教育、見笑轉生氣,母親過於計較金錢等等……,都是艾斯後來才感覺到,啊,原來我也被原生家庭影響了很多很多。
我從小就怕被父親罵,因為父親很兇,罵人事小,更怕父親打我,我的屁股常常是一條條的瘀青,腫的程度是無法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儘管我被打的畫面如此清晰,但光陰似箭,回過神來,我已經在大聲斥責我的小孩了,幾次來回之後,艾斯真的很自責,因為比起無法做一個完美的父親,艾斯更怕父親帶給我的恐懼以及原生家庭給的習慣,傳承到自己孩子身上。
一直到後來有了筆記的習慣,想到一些父親早年的事情,艾斯就會筆記下來,意外的慢慢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對自己人生是有影響的,這也是這系列文章誕生的契機。
我愛我的父親,就像我愛我的孩子們一樣,那是與生俱來的,也許他不夠完美,但我更傾向‘’父親在那個年代沒有資源可以學習親子關係與面對失敗‘’的課題,比起檢討他、怪罪他沒有好好對我、栽培我,我更感謝父親對我的包容以及更能體諒‘’父親也有父親難為的地方‘’,這系列文章絕對不是抱怨他,而是希望這樣誠實面對過往的不堪,可以不要讓我重蹈覆轍父親給我的恐懼,前車之鑑,是我的初衷,也希望能救贖這段我無法再修復的關係。
如果格友們也有類似經驗,艾斯也在這裡跟你一起誠實面對,你不是一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