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這個老紳士,頭髮不長也不短,總有他自己的美學判斷,每四個星期要理一次髮。時間快到時,他總叨念著「要去理髮ㄈㄚˊ」。
老爸理髮不是在社區裡跟我們很親近的美容院,而是要走過運動公園到達金城路再從地方法院過馬路到家樂福旁的立雲街。這段路走來大約10分鐘,開車6分鐘。
老爸拄拐杖走路之後,這段路就要媽媽陪了。有時候我Line問媽媽「在幹嘛」,她回我「陪老爸理髮」,我就知道這是四個星期一次的報到。但我從來都不知道老爸到底是在哪裡理髮,為什麼去那家。
媽媽講得簡單,「他都理100元的」。不過,我覺得不是。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星期二換了師傅他就不去了呢?更別說我們在社區裡親如家人的美容院老闆娘渝珈,她見面時胡北北長胡北北短,不只幫爸爸理髮不要錢,連媽去燙髮留爸自己在家的時候,渝珈準備的便當都有老爸的一份,還親自送去。
但我老爸就是要去「理100元的」。
那天,我跟我媽陪著我爸搭計程車去理髮。這趟六分鐘的車程100元。理髮店是有店面的yes100,要理髮不是跟師傅說,而是跟機器說。插入100元紙鈔或硬幣,選剪髮抽出紙條就可以。
酷酷的師傅看起來是老闆,留著馬尾,戴著口罩示意老爸請坐。老爸就坐後,媽媽便走到隔壁轉角處買了喜歡的便當,說是等一下回家就不用煮了。應該是覺得老爸有人照顧,媽媽回來後便很放鬆地坐在走廊的街椅上看手機。我媽熟門熟路的,想必這屬於他們平日的生活圈。
但我覺得怪怪的,老闆一點都沒有像在美容院般地招呼客人,既沒水也沒報紙當然沒有雜誌。
我爸靜靜地坐著,老闆靜靜地理髮靜靜地幫他修鬍渣。我問老闆,可以照相嗎?他說可以啊!
我問他,我爸到你這裡理髮多久了?
他說超過10年了。每次他都是走路自己來,最近媽媽有陪他。
他問我,北北是不舒服嗎?我跟他講話他都不理我。
我說應該是剛從醫院回來精神不太好。
講著講著,老爸沒出聲,但因為頭髮剪好了,老爸便喊著媽媽「老婆老婆」,因為他想洗頭,還要再丟50元硬幣取出洗髮券。
我覺得有趣,這是午休時間,明明就一個師傅老闆一個顧客我老爸,洗頭剪髮不用說的,兩個人的互動都靠投幣的機器指揮運作。
老闆熟練地用吸塵器清理老爸衣服上的髮屑,動作輕柔地扶他躺下洗頭。我爸的表情自在滿足。我想,這是十多年來,他們每四個星期一次理髮培養出來的默契。
吹頭髮的時候,我預約了回家的計程車,老闆跟老爸說:「下次,要自己走過來喔!」
立雲街7號 yes100 剪髮,星期二放假的李師傅。如果不是陪老爸來理髮,我應該不會認識這個地方與這個人。
謝謝我們有機會認識,謝謝我們成為彼此的照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