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演? 9 / 1 警政新制恐讓「吃案」文化捲土重來,3 個動作確認你的案件有被受理偵辦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如果你是縣市首長,你能接受治理的城市,刑案破獲率1一次掉 30 %以上嗎?這是 9 月 1 日警政新制「刑案紀錄表2、E化受理報案系統整合」3實施後可能會發生的事。而這很有可能導致過去警界的「吃案」文化復興。
綜觀歷史,這波改革可能讓這幾年鼓勵員警受理案件的「大受理時代」直接完結,再次將受理案件的壓力丟回基層身上,讓員警不想、不能或不敢受理案件。為什麼這麼說,就要從早期警界高層壓低刑案發生率的原因及手法開始說起。並在結論告訴你用 3 個動作確認案件有被受理偵辦。
「誠信」跟「犯罪數據控制」始終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

「誠信」跟「犯罪數據控制」始終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


註腳名詞解釋

1.刑案破獲率:刑案破獲件數/刑案發生件數*100%。

2.刑案紀錄表:基層警受理報案後,系統產生的表格,過去由分局承辦人手動另外輸入統計刑案紀錄系統,也因此產生美化數據的空間和手段。

3.新制「刑案紀錄表、E化受理報案系統整合」:往後警員案件受理完,直接以資訊技術將資料填輸到刑紀系統,不需以人工方式輸入,也無法美化數據。


*可以點選目錄跳到想看的段落 *

2020 年前,受理案件黑暗期


美化刑案數據是警界行之有年的作法,因為治安是縣市首長治理能力的評比指標之一,「案件破獲率」自然演變為首長麾下縣市警察局另類的「軍備競賽」。


早在筆者甫從警,便聽過許多學長姐流傳下來的事蹟,早期為什麼會時常傳出警員「吃案」的新聞,也是因爲警界高層從源頭控制數據的手法,造成員警不想、不能或不敢受理案件,那時候的作法不外乎:

  • 在手寫三聯單時期,有些所長會把報案證明單鎖在所長室櫃子,警員要受理案件時常常會找不到所長。
  • 在每日勤前教育會議時,所長會明示暗示要減少受理管制(竊盜、搶奪等…)案類。
  • 受理案件沒破獲就不讓警員請假休息,真的破不了也要另外交成績(紅單、破其它刑案)出來。
  • 多件刑案整合開一案,而且律定每天某時段的輪值員警負責統一輸入系統。


總而言之,就是從警界高層逐層施壓,最後由基層警員承擔壓力,讓警員要就不要受理,一旦受理就要破獲。

所長說:這些案件我要就全破不然就吃下去…。

所長說:這些案件我要就全破不然就吃下去…。

但就算是治安良好的日本,近十年全般刑案破案率也僅徘徊在三成多,如此荒謬的要求,也讓基層不得不承擔匿報懲處的風險,以各種方式「吃案」。也因此讓臺灣近十年刑案破獲率節節高升,甚至到 95 %以上,讓國外專家學者也大呼不可思議。


這種狀況一直到 2020 年 11 月台南市發生馬籍女大生命案後,才有所改變。


2020 年後,大受理時代


從命案發生後,警政署的策進作爲,改成受理報案制度改為全面製單,民眾於報案時就算無相關事證,亦「先受理、後求證」,縱使是非理性報案、事證不明確或法律構成要件尚有疑義等情形,只要報案人有意願,警員就會受理開案。


雖然警界高層再也不敢要求警員不開案,但美化數據的需求仍在,沒有縣市警察局長敢讓數據真實呈現,免得變成首長的眼中釘。


因此高層開始把腦筋動到各分局刑案紀錄表的承辦人。只要承辦人不輸入刑紀系統,那刑案發生再多也無所謂。


這個作法看似雙贏,民眾的案件都有受理,高層也拿到漂亮的數字。但其實只是把壓力轉嫁給分局刑紀表承辦人,由他們承擔了大部份匿報刑案的懲處風險。

截自臉書社群「靠北police」

截自臉書社群「靠北police」


就曾有分局因爲被稽核到沒有依規定輸入刑紀表,偵查隊承辦人遭記過以上處分,隊長分局長也連帶懲處。

截自臉書社群「靠北police」

截自臉書社群「靠北police」


經過了各分局承辦人一次次的網路匿名抗議,終於又催生了這次的「刑案紀錄表、E化受理報案系統整合」,而這次的改革是否能真實的呈現數據,還有待觀察。


結論: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


歷史總是不斷重複,這次的警政新制目前看似進步,但若沒有確實的監督機制,最終壓力可能又回到基層警員身上,讓「吃案」文化再度死灰復燃,到時吃虧的仍是民眾。

總是有個看不見的巨大橡皮擦,想要擦掉這些犯罪統計數字。

總是有個看不見的巨大橡皮擦,想要擦掉這些犯罪統計數字。

為了確保你的權益能得到保障,未來當你向警方提告「刑事」案件時,建議你可以採取以下 3 個動作確認你的案件有被受理偵辦:

  1. 完成受理報案程序:向警方報案後製作筆錄並索取報案證明單。
  2. 警政署網站查詢案件進度:透過受理案件證明單上的案件編號,兩天後可到網站查詢偵辦進度。
  3. 瞭解案件管轄單位所屬:如果警政署網站遲遲沒有顯示進度或有疑問,可以詢問案件管轄地的偵查隊案件處理情形,是否移送等。


站在基層的立場,希望以上擔憂只是庸人自擾,願這次的改革能有完整的配套措施,讓各級單位不會再要求控制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讓民眾不用擔心報案會石沉大海,現在就轉發文章給身邊的親友,一起瞭解自己的權益。讓我們共同監督,不要讓民眾和基層成為新制的受害者。

我是A.P Penlight,謝謝你的閱讀,也希望能幫我按❤️、追蹤✅和分享轉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巡佐請回答|A.P Penlight的沙龍
161會員
62內容數
•部落格寫警界,IG寫社會 •寫制度的裂縫,也寫沉默的聲音 •✍️ 寫字的人|⚖️ 在制度與現場之間|🕯️ 讓沉默的話被聽見
2025/04/23
警察開槍救人後卻背負訴訟與民事賠償?從張景義、李泱輯、葉驥等案例,看修法後的制度困境與基層警員的無聲犧牲。當他們學會退讓,受害的可能是整個社會。我們給他們的支持,足夠嗎?
Thumbnail
2025/04/23
警察開槍救人後卻背負訴訟與民事賠償?從張景義、李泱輯、葉驥等案例,看修法後的制度困境與基層警員的無聲犧牲。當他們學會退讓,受害的可能是整個社會。我們給他們的支持,足夠嗎?
Thumbnail
2025/04/13
台中白單案掀起全台關注,30多名基層警員遭起訴、免職,卻沒有一人收錢圖利自己。這樣的懲罰,真的公平嗎?本篇透過小林的故事,一起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公權力正義。
Thumbnail
2025/04/13
台中白單案掀起全台關注,30多名基層警員遭起訴、免職,卻沒有一人收錢圖利自己。這樣的懲罰,真的公平嗎?本篇透過小林的故事,一起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公權力正義。
Thumbnail
2025/04/06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大甲媽祖遶境期間,警察在維護秩序方面的困境與挑戰。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了遶境期間發生的肢體衝突事件,以及警方在執法過程中所面臨的兩難:既要維護社會秩序,又要避免激化矛盾,甚至引發輿論風暴。文章也探討了遶境活動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以及如何才能讓這項傳統文化活動更和平、更莊嚴。
Thumbnail
2025/04/06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大甲媽祖遶境期間,警察在維護秩序方面的困境與挑戰。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了遶境期間發生的肢體衝突事件,以及警方在執法過程中所面臨的兩難:既要維護社會秩序,又要避免激化矛盾,甚至引發輿論風暴。文章也探討了遶境活動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以及如何才能讓這項傳統文化活動更和平、更莊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一味以毫無溫度又虛假的數據,妄想掩熄民眾對於治安與警察的不信任感,難保不會形成另一種局面:對於警察提出的數據再也不埋單。
Thumbnail
一味以毫無溫度又虛假的數據,妄想掩熄民眾對於治安與警察的不信任感,難保不會形成另一種局面:對於警察提出的數據再也不埋單。
Thumbnail
2021年10月7日這天早上不分朝野,在紅樓召開的交通委員會共同限縮檢舉人可以檢舉的項目。不像環保署會針對環保違規編列獎金預算,警政署當了25年的免費仔,但因為政治的關係即將終止服務。 中華民國 85 年(1996年) 12 月 31 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七條之一橫空出世,當時立法精神是為了彌
Thumbnail
2021年10月7日這天早上不分朝野,在紅樓召開的交通委員會共同限縮檢舉人可以檢舉的項目。不像環保署會針對環保違規編列獎金預算,警政署當了25年的免費仔,但因為政治的關係即將終止服務。 中華民國 85 年(1996年) 12 月 31 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七條之一橫空出世,當時立法精神是為了彌
Thumbnail
照著組織要求的KPI做事,只是員工行為背後的理性選擇。 績效考核不僅會在民營企業中影響員工行為,在公家機關也會影響公務員行為。因此檢察官若想主持自己心中的正義,最理性的選擇還是在達到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前提下,再來考慮如何在規則下實現自己的抱負。不然幾次績效考核下來,就被調去偏鄉冷凍起來。
Thumbnail
照著組織要求的KPI做事,只是員工行為背後的理性選擇。 績效考核不僅會在民營企業中影響員工行為,在公家機關也會影響公務員行為。因此檢察官若想主持自己心中的正義,最理性的選擇還是在達到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前提下,再來考慮如何在規則下實現自己的抱負。不然幾次績效考核下來,就被調去偏鄉冷凍起來。
Thumbnail
在〈好好的刑警幹嘛不當?談現今「刑警荒」問題〉中提過,制服警察與刑事警察的工作內容大不相同,也談過了「刑責區」與「警勤區」的差異。而在〈官警鴻溝〉裡也提過一個概念:互相對彼此的工作內容一知半解,很容易造成工作配合上互不信任,甚至敵視。別說官警,就連同為基層的制服警察與刑警,往往都存在齟齬。
Thumbnail
在〈好好的刑警幹嘛不當?談現今「刑警荒」問題〉中提過,制服警察與刑事警察的工作內容大不相同,也談過了「刑責區」與「警勤區」的差異。而在〈官警鴻溝〉裡也提過一個概念:互相對彼此的工作內容一知半解,很容易造成工作配合上互不信任,甚至敵視。別說官警,就連同為基層的制服警察與刑警,往往都存在齟齬。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刑事偵查工作,並不像電影或電視劇那樣成天攻堅和追捕犯人,還能夠很英雄式地拋棄槍枝,和犯人來場熱血沸騰的徒手硬漢格鬥,你腦海裡浮現的劉德華、郭富城或鼓于晏,是形象美好的演員,而不是真正的刑警。佔據刑警大把時間的其實是「文書處理」。
Thumbnail
刑事偵查工作,並不像電影或電視劇那樣成天攻堅和追捕犯人,還能夠很英雄式地拋棄槍枝,和犯人來場熱血沸騰的徒手硬漢格鬥,你腦海裡浮現的劉德華、郭富城或鼓于晏,是形象美好的演員,而不是真正的刑警。佔據刑警大把時間的其實是「文書處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