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而言,婚姻像是一座深不可測的巍巍高山,看似可以隨時掉頭就走,卻是步步暗藏玄機,有時不是你想走便可走,想結束便也可輕鬆自如。
每一個跨步登階都是與另一個人共創的生活點滴,不論你承認與否,那些好與壞、喜與怒、悲與哀,甚是妒與愁,交織盤纏一塊,在生活中的每個小細節迫你面對、成長。
本篇風格會有點不同,將闡述較多個人心境與狀態。
滿懷感謝方格子 vocus推薦我的兩篇文章:我的婚姻故事1、我的婚姻故事2 ,給與新寫手滿滿鼓勵,也讓我明白無論有否婚姻的朋友,都是在生活中也各種挑戰。
我自認我的生活是蠻「特別」的。特別之處在於,婚後另一半幾乎都是在家工作,也就是我平常工作也聽得到他的工作對話,接著會一同共進午餐、偶爾睡午覺、再共進晚餐、假日一同去找友人們、買買菜、發展其他興趣。等於說一天比一般夫妻多了體感7-8小時相處,少了通勤和加上我愛說話的頻率,一天又多了1-2小時的生活對話。
我的友人說我的婚姻溝通內容看起來不像是三年婚齡,因我們經常討論一些很深層的議題,聽起來未雨綢繆,但也常因為無中生有而吵架。
過去提到在我的婚姻故事中,不免俗談論各種價值觀的運作,以及規劃未來生活的樣貌。我依然認為婚姻中最困難的是:遇到不同價值觀的運作時,該如何面對?
某些婚姻專家或者溝通師、訓練師等都擅長整理理性的文字請我們來面對,像是:
「吵架應該先各自處理情緒,再來理性地將事實抽絲剝繭」或是
「遇到爭議的事,兩方都應該把對方擺在前面,更容易同理來解決問題,而不傷害感情」。
我仔細思考一番,認為全然理性太不符合人性。
若我這麼理性,我肯定不會這麼衝動愛上一個人的某些特質,甚至與他結婚,甚至與他生活在另一個城市,甚至甚至......
接著按照理性操作了解到,當我理性時,對方不見得那麼理性,那我又該如何解決他現在的情緒?以及他這些情緒為什麼是我該去解決?等等的疑問。
「溝通」本身在親密關係中就是一個非常難的工具,若雙方可以都接受固定質與量的知識、並一起討論,也許是一個解!比如,一起閱讀同一篇心理學的文章、婚姻相關的書籍等,並拿出來共同舉例和議論。將文章或書籍當作基本架構,兩方都得做點功課,再共同基於框架中討論發展可能。
我一直有個信念:人是流動的,是會變化的。
若想保有婚姻愉快,必須雙方皆坦然,保持空間和彈性,就像是,今天我不認為我另一半想扮女裝我會不能接受,儘管我會很驚訝和需要時間消化。
再者,長期過度依賴一方的金錢或服務都是會失衡的。比如,男主外女主內或相反,我個人能接受孩子在0-3歲是如此,這當然只適用現在的我,而如何達到平衡也是需要時間且雙方得共同找到答案的。
「獨立自主真的很難!」我曾這樣告訴我的母親。尤其孩子結了婚、生了子,特別容易共感父母過去的辛勞。在這世代,願意好好生養孩子的父母,都得給予大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