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取材.執筆.推敲: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直授, 最全面的寫作指南》
作者:古賀史健
出版日期:2022/05/01
撰稿人,株式會社batons代表。1973年出生於福岡,畢業於九州產業大學藝術學部。曾任職於眼鏡公司、出版社,1988年起以寫手身分獨立接案。包括譯為31國語言的全球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與岸見一郎合著)在內,著作有《古賀史健整理的糸井重里。》《20歲的自己想上的寫作課》等書。
企畫執筆的書籍則有:《重新選擇我們無法選擇的。》(幡野廣志/著)《未來之課》(瀧本哲史/著)《0:歸零,重新出發》(崛江貴文/著)……相關編著書籍將近百本,累計銷量已突破1300萬冊。
2014年時,因為大幅提升商業書寫手的地位,獲得「日本商業書大賞」的評審特別獎。隔年,為了提升撰稿人書寫的專業度,成立了「writers’ campus」和株式會社batons,持續培養未來的文字工作者,為了將專業技術接棒給下一代而不斷傾注心力。
說到「寫手」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
作者在本書的序提出了這個問題,寫手的英文名稱是Writer,顧名思義就是寫字的人,也因此經常被冠上「雜文作家」的頭銜。但是如此分類,我們是否會因為太拘泥於字面上的意思,而錯失了什麼重要的部分?
-
作者提出他的看法,在身為寫作者(寫手)之前,我們其實是一名創作者(創造者)。他想鄭重強調,我們是「打造出某種東西的人」。
如同電影導演創作電影、音樂家打造音樂與演奏空間、小說家建構故事中的世界一樣,寫手也在創作些什麼,而寫作這件事,不過就是其中的手段。
我們創造的是「內容」。作者認為一切「以 entertain(使顧客愉悅滿足)為目的創作的事物」都算內容。以顧客的存在為前提,並著眼於對方的「歡愉」和「喜悅」,比起自己,更優先考量顧客的需求。
-
寫手本身是種「空」的存在。正因為如此,寫手要去取材。為了填滿空無一物的自己,要去取材。為了代替與自己立場相同的讀者,要去取材。
所謂的寫手,就是「取材者」。對取材者而言,寫出來的原稿就是「回信」。身為取材者的我們所創作的,是「用來當成回信的內容」。
這是貫穿整本書的主軸。
對寫手來說,創作的第一步是取材。對他們來說,世界是一本攤開的書。可以閱讀「他人」,以及他的;閱讀「事物」,直到最深處為;閱讀「世間」,解讀風潮趨勢。
作者認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寫手,首先必須是一名好讀者,這樣的順序絕對無法交換。所有傑出的寫手都是優秀的取材者,即使在未接觸文字的時候,也依然在讀些什麼。他們有著閱讀「書本以外事物」的習慣。
-
關於閱讀這件事,作者推薦「亂讀」。
「非檢索式」的閱讀,意思是盡量閱讀與自己興趣嗜好相悖的書、無法與工作或私人利益產生直接關聯的書、非熱門話題的書、外貌與姓名完全陌生的異國作家著作。沒有目的,就只是讀一些「為了讀而讀的書」。
作者個人採用的方法是從某位編輯那裡學來的,「只要有兩位以上『信任的熟人』推薦的書,一定要讀」。
-
除了閱讀書本以外,還要懂的閱讀「人」,常常在取材的時候,我們會需要訪問人,而作者在這邊提出了他的看法。
在取材之前,要做好事前準備,好好的查詢受訪者,就算只有一項也好,只要發現了優點,就讓它盡情在心中膨脹,培養出喜歡的感覺,讓自己能在見到對方前變得喜歡他。
看清楚眼前這個人的特質、價值觀、想法與邏輯,加深自己對他的了解,直到可以判斷「如果是他,一定會這麼做」「如果是他,一定會這麼說」「如果是勇者欣梅爾的話一定會這麼做的」為止。
-
最理想的取材,是傾聽者與敘述者都覺得「原本並沒有打算說這些」的狀態。
所謂的取材現場,並不是配合計畫回答問題的地方,也不是依著企畫書照本宣科、朗讀題目清單的場合。「回過神來,竟已經來到了這個地方。」「託你的福,讓我頭一次有辦法說出來。」
寫手不是會自體發光的恆星,必須經歷採訪恆星的過程,才會成為「書寫者=writer」,就像行星一樣。
-
作者在下筆之前,會回顧整個取材過程,仔細循著自己的情感往下深究,直到原本對受訪者一無所知的自己遇上了「想傳達出去!」的那個點為止。
某種意義來說,取材者(寫手)的工作,是一份「喜愛目標對象的工作」。
為了不寫下謊言、不敷衍了事、不誠實,也不會寫出艱澀難懂的文章,請不斷調查、思考,直到自己「懂了!」為止。
不會畫畫的人總是很快就畫完了,沒辦法像他們畫那麼久。這是因為呢,那些人看見的東西不在我們的視野裡,他們能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才會那樣拚了命去畫,想把自己真正看到的東西確實畫出來。而我們因為只看得到很膚淺的東西,所以一下子就畫完了。
──《黑澤明、宮崎駿、北野武,日本的三位導演》
「起承轉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文章結構,從學生時期的作文課開始,可以說是我們唯一學過的文章結構,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作者在書中表示,如果是在預期結局是好,而且有明顯轉折的情況下,起承轉合的鋪陳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大家已經預設好在轉折之後,一定會出現好的結局。
但如果是沒有明顯的轉折,起與承便會顯得過於冗長,讓大家難以辨別主講者想要表達的重點,感到困惑。
-
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建議,是分別擷取三段式架構與起承轉合的優點,建構出與語言邏輯契合的架構,他將這樣的模式稱為「起轉承合」。
同樣從「起」開始敘述,但很快就進入「轉」,經過「承」之後再到達「合」。
比如說:在提出一個社會常識之後(起),推翻它並提出自己的看法(轉),接著提出自己主張的理由以及相關佐證的事實或例子(承),接著提出經過論證的結論(合)。
這就是作者更為推薦的文章結構。
-
隨筆可以說是「散文」或「隨想」,就語意上來看,所謂的「隨」指的是自由隨興。也就是說,隨筆指的是「自由且隨興記錄下來的東西」,而隨想則是「自由且隨興思考與想像的內容」。
一般的隨筆並不會特別進行取材(訪談或文獻調查),而是撰寫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或內心的想法。
-
專欄和隨筆有何不同?
所謂的專欄,是「將他人牽連進來的文章」。儘管沒人要求他,卻拼命地投入深究,對目標對象品頭論足、發表自己的論述。這種「多管閒事」就是專欄作家的工作。
而相對來說,隨筆則是「受外界牽連的文章」。正在曬衣服,卻突然下起雨來;打掃房間時,竟在抽屜深處發現從前寫的信;參加同學會,結果過去的班導對自己說了這樣的話……以輕巧的筆調描寫日常生活中沒有預期被捲入的一些瑣事,以及從而產生的內心變化,就是隨筆。
-
我是如此看到的、我是如此聽到的、我是如此感覺到的……
依據個人敏銳的感官知覺所撰寫的文章,就是隨筆的基礎。而在這種文章的最底層,有著透澈的「觀察」。即使是一些連事件都算不上、在他人眼中一閃而過的日常瑣事,隨筆作者的心仍會受到撼動。抓住那僅僅數秒、甚至是一瞬間的波動,再賦予貼切的字句形容。
在他們描寫下的這些事物,許多都是讀者在日常生活中曾經歷過的,正因為如此,讀者才會對那樣的隨筆產生共鳴。
所謂的推敲,就是「對自己的取材」。
執筆當時的自己在想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段小故事真的有必要嗎?難道沒有其他內容、比喻或說法嗎?
手持紅筆,對眼前這位寫作者──也就是過去的自己──進行取材,且毫不留情、嚴厲地逼問。
這便是作者所認為的推敲。
-
文章寫完之後,可以先讓它睡一晚,等隔天再用清醒的目光和頭腦重讀一次。藉由「重讀」,來讓自己的作品更好。
在反覆推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心裡假設有幾位「敬重的某人」會閱讀本文。那些人之中,有自己認識的朋友,也有自己所景仰、甚至可說是對方粉絲的大作家。
對於他們那種彷彿將自己看穿的銳利目光,要說毫不畏懼是騙人的。當然是會害怕。人家會怎麼閱讀與看待我的作品?想像得越真實,我們就越感到膽怯。
不過,也因為有「那個人」關切的眼神,才讓自己不敢鬆懈並努力到最後,也懂得自我鞭策。要是忘了他們的關注與存在,認為「才這麼一點,應該不會被發現」而存有一絲僥倖,原稿想必將變得不堪一擊。
-
推敲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結束?或者說,要到什麼狀態才能說已經「完成」(寫好)了?
作者的答案是,當「我」的痕跡從原稿上消失的時候。也就是當「人們覺得這篇文章打從一開始就是以這種樣貌存在」的時候。
若你對成為寫手有興趣,想要看到更詳細的內容,歡迎購買《取材.執筆.推敲》!
本書我購買已有一陣子,直到最近才打開來看。
從經營方格子開始,一直以來我對自我的認同是寫部落格的人(Blogger),但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期許自己能成為寫手(Writer)。
本書給了我不少新刺激,比如說我們要如何才能從一名只是「寫文章」的寫手,跨越到「創作內容」的層級,靠的是「編輯」的能力。
以及不要以「類別」來評斷自己擅長的領域,而是從「形式體裁」來考量。也就是說,類似「寫訪談稿的話,我可是不輸給任何人」「我可以將對談稿寫得很有臨場感」「要製作書籍的話,希望交給我包辦」等,以形式體裁去思考自己的長處。
而我最喜歡寫的文體,就是隨筆了!
-
在閱讀本書的這段期間,我和朋友Mercteria去看了《驀然回首》這部作品,重新思考作為一個創作者,究竟自己在追求些什麼。
書中提到,撰寫文章是一項孤獨的工作。再怎麼痛苦,也沒有任何人會幫你;而且也無從幫起。寫作者必須像個潛水者,不斷往下潛到意識的最深處才行──冰冷、所有光線與聲音都到達不了、空無一人的漆黑大海裡。
我想,這大概是一個很適合我的活法吧。
-
當你以寫手為目標或冠上這個頭銜的那一刻起,你已經是個「毫無理由便充滿自信」的人。
「如果是我的話就沒問題。」「是我的話,就能更往前去、前去深淵觸碰某些事物。」只有這種莫名的自信能讓我們潛到「極限的前方一公尺處」。
-
寫手是「空」的,既沒有自己想說的事,也沒有任何訴求。然而透過取材,寫手獲得了想傳達的事物;即使沒有「我」個人想說的事,卻一定會有「我們」想傳達的內容。
正因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我們」,才會竭盡全力、真誠且毫無虛假地翻譯並解讀取材內容,再試圖傳達出去。
作者在書中的最後的叮嚀:「寫手,絕對不是什麼未達作家資格的寫作者統稱。不以『我』,而是『我們』為主語的寫作者,才能稱為寫手。」
-
我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寫點東西的人,取材、執筆、推敲,書中關於這三個步驟的想法,一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歡迎追蹤,用愛心、拍手支持我,並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