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周三晚上去陽明交大的山腰電影院看了《塞納河上的船屋》(On the Adamant):
https://www.facebook.com/Wedmovietime/posts/pfbid05eJPx8DLdLoTVnN4r7rSiejp4sWFiP3JhcVVPfR73Hr6gLRYkVcsbhJYUMLXn3EJl
很特別的是,本片是紀錄片,但能夠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顯示這部電影的藝術成就很高。
一般人想到或看到船屋,都會想到甚麼?通常都是餐廳、觀光景點、或住家。而《塞納河上的船屋》"堅毅號"(The Adamant)也確實有這些功能。但更特別的是,它其實是個醫院的日照中心,專門收容精神病患,但不是病情很嚴重的病患。
在"堅毅號"上,除了病患外,也跟醫院一樣有治療師和工作人員,可是大家都平等對待,而且很民主,裡面確實有對外開放的咖啡廳和餐廳,不過員工都是病患、治療師、和工作人員,大家一起合力經營,就跟實境節目或一般工作場所類似。船屋上也有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務,也是大家用很民主的方式討論。
現在有不少人重視藝術治療,例如戲劇治療、舞蹈治療、繪圖治療、或音樂治療等,"堅毅號"上也確實有藝術治療。片中幾個精神病患拿著水彩筆上自由作畫。
在船屋上待久了確實會令人覺得不自由,而精神病患也可以有機會下船去採買快被淘汰的食材(應該是為了環保與廚餘減量)回到船上自行烹煮。
這顛覆了大家對於精神病院的想像,經典名片《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諷刺著精神病院內各種不合理的苛政,就算輕微的病患,住進去也會失能,死了反而是種解脫,而讓病患都想逃離。
而"堅毅號"這艘船屋會被選為日照中心,我猜想是因為塞納河上的風景具有療癒效果,外加巴黎市區上演著"人鼠大戰",目前政府政策據說是要改為"人鼠共存",才會選擇有跳河風險的船屋當成日照中心。
而這個日照中心的重點不在於各種密集高強度的復健課程,反而是讓病患能夠自主安排時間與空間,並能和治療師與工作人員一起協作經營,幫助其能早日康復並回歸社會。
本片有個特徵是,無論是劇情片或紀錄片,通常是有劇本、劇情、與結局(包含開放式的結局);但本片所記錄的標的物目前仍持續營運中,因此沒有結局,而是記錄每個病患的日常生活與對話。
本片除了適合給醫護人員或心理師看,也很適合闔家觀賞,類似《腦筋急轉彎》1和2,畢竟每個人或其周遭的親朋好友都有可能會有相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