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合作時很雷的碩博士生,都有下面3個特徵:

更新於 2024/09/2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過度追求完美,忽略早期回饋:

- 很多博士生在完成論文或專案時,總是想要將每個細節打磨到完美才肯交出。這種心態讓他們常常在截止日之前的最後一刻才把東西交出去,錯失了在早期階段獲得指導教授或團隊其他成員寶貴回饋的機會。其實,早期交出70分的作品讓大家提供建議,才能更有效率地提升品質,並讓合作進度順利進行。過度延後交件反而拖累整個團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2. 缺乏有效的迭代紀錄與心得整理:

- 許多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忽略了每次工作進展的紀錄與反思。雖然他們可能完成了工作,但沒有做好紀錄,導致無法回顧自己的研究進程,無法學習並從每次的經驗中改進。建立一個完整的紀錄系統,無論是寫作心得、討論過的想法,或是指導教授給的回饋,都可以幫助他們日後進行更有效的資料整理與反思,甚至在未來進行資料挖掘時,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源。


3. 進度拖延,影響團隊合作與專案進展:

- 學術合作往往需要多人協作,而有些博士生在合作中過於專注於自己的部分,導致沒有及時提交階段性成果。這不僅影響了整個團隊的工作進度,也讓其他人無法按照原本的計劃進行後續作業。其實,學術合作講求的是效率與溝通,快速完成階段性任務並回饋給團隊,才能推動專案不斷向前。如果一味拖延,會讓整個專案陷入停滯,無法按時完成。


你在學術合作中還看過哪些其他常見的錯誤?學習如何更有效率地與他人合作,及時交出初步成果,進行不斷迭代,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過程往往充滿大量的閱讀、資料分析和理論架構。在這樣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僅僅依賴強記並不足以應對複雜的知識需求。理解記憶的原理,並透過有效的複習策略來增強記憶力,才是讓知識內化並為研究所用的關鍵。 ▋記憶強度的運作 記憶可分為兩個重要部分:存儲強度 (Storage
「組織中看不見的東西,是全體成員的知識,經驗和思想。」 「知識管理,是探討企業如何把員工的知識,經驗,教訓,歸納起來。」 「單用文字系統紀錄,組織做出來的不是知識管理,而是員工手冊。知識管理沒有那麼簡單。」 「知識管理是收集,儲存,共享有價值的資訊與經驗。」 「組織不為大家共
1. 低估大語言模型對學術研究的深遠影響: - 許多碩博士生可能認為大語言模型僅僅是處理文字的工具,沒有意識到它們在學術研究中的潛力。例如,這些模型能協助快速整理文獻、生成初步的研究報告,甚至提供語言上的支持來幫助撰寫論文。如果未能充分了解大語言模型的強大功能,就可能錯過使用這些工具來提升研
對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收集大量的知識和想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這是否真的代表你理解了這些知識?你是否能將這些想法有效地運用在自己的研究與論文寫作中?根據美國創作者 Nick Milo 在他的「Linking Your Thinking」課程中所提到的觀點,簡單的收集並不等於真正的學習。我們需要的是,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常常在過量的資訊和誘惑中掙扎,無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干擾,都可能讓人感到不滿足。Michael Easter 在他的《Scarcity Brain》一書中提到現代社會充斥著五種過量的刺激:食物、財物、資訊、情緒調節劑與社群媒體的「潛移默化」,這些因素幾乎佔據
「"選擇架構師 Choice Architect" 的任務是組織脈絡讓人們做決策。」 「如果你開咖啡店,提供餐點讓人選擇,你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是醫生,提供病患不同的療程選擇,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創造一個表格,讓新進員工選擇員工福利,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過程往往充滿大量的閱讀、資料分析和理論架構。在這樣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僅僅依賴強記並不足以應對複雜的知識需求。理解記憶的原理,並透過有效的複習策略來增強記憶力,才是讓知識內化並為研究所用的關鍵。 ▋記憶強度的運作 記憶可分為兩個重要部分:存儲強度 (Storage
「組織中看不見的東西,是全體成員的知識,經驗和思想。」 「知識管理,是探討企業如何把員工的知識,經驗,教訓,歸納起來。」 「單用文字系統紀錄,組織做出來的不是知識管理,而是員工手冊。知識管理沒有那麼簡單。」 「知識管理是收集,儲存,共享有價值的資訊與經驗。」 「組織不為大家共
1. 低估大語言模型對學術研究的深遠影響: - 許多碩博士生可能認為大語言模型僅僅是處理文字的工具,沒有意識到它們在學術研究中的潛力。例如,這些模型能協助快速整理文獻、生成初步的研究報告,甚至提供語言上的支持來幫助撰寫論文。如果未能充分了解大語言模型的強大功能,就可能錯過使用這些工具來提升研
對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收集大量的知識和想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這是否真的代表你理解了這些知識?你是否能將這些想法有效地運用在自己的研究與論文寫作中?根據美國創作者 Nick Milo 在他的「Linking Your Thinking」課程中所提到的觀點,簡單的收集並不等於真正的學習。我們需要的是,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常常在過量的資訊和誘惑中掙扎,無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干擾,都可能讓人感到不滿足。Michael Easter 在他的《Scarcity Brain》一書中提到現代社會充斥著五種過量的刺激:食物、財物、資訊、情緒調節劑與社群媒體的「潛移默化」,這些因素幾乎佔據
「"選擇架構師 Choice Architect" 的任務是組織脈絡讓人們做決策。」 「如果你開咖啡店,提供餐點讓人選擇,你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是醫生,提供病患不同的療程選擇,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創造一個表格,讓新進員工選擇員工福利,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