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被國際數學聯盟授予菲爾茲獎的物理學者──Edward Witten

第一位被國際數學聯盟授予菲爾茲獎的物理學者──Edward Witte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Edward Witten,是一位美國猶太裔數學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名譽教授。他本科畢業於布蘭代斯大學,主修歷史,有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博士學位。他是弦理論和量子場論的頂尖專家,創建了M理論。在1990年,他成為第一位被國際數學聯盟授予菲爾茲獎的物理學者。

Edward Witten

Edward Witten

Witten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猶太人家庭。父親Louis Witten是研究廣義相對論的理論物理學家,母親是Lorraine W. Witten。Witten原先就讀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在轉學Brandeis University獲得歷史系學士學位後(輔修語言學),曾參與民主黨候選人George McGovern的總統競選工作一段短時間,後來George McGovern敗給Richard Nixon。

 

此後,Witten在密西根大學當了一個學期的經濟學研究生,然後輟學。1973年他重返學術界,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應用數學,隨後轉院,於197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導師是戴維·格婁斯的指導下完成了一篇論文,「規範理論的短距離分析中的一些問題」。他曾在哈佛大學(1976-77)、牛津大學(1977-78)訪問,是哈佛研究員協會的初級研究員(1977-1980),並獲得了麥克阿瑟基金會獎學金(1982),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他現在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查爾斯·西蒙尼數學物理學教授。 

Witten對理論物理學做出廣泛的貢獻,也促進大量重要的數學進展。他已經出版超過350部著作,主要是量子場論、弦理論、拓撲和幾何形狀的相關領域。Edward Witten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雖然在某些方面很難將他的深刻貢獻加以歸類,Witten於物理方面的貢獻側重於超對稱,於數學方面則是拓撲結構。 

Edward Witten被認為是他的世代中最優秀的物理學家,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甚至是愛因斯坦的後繼者。在1995年,他在南加州大學會議中提出M理論,並用它來解釋一些以前觀察到的現象,在弦論中引發所謂的第二次超弦革命。 

Witten具有深刻的物理直覺和高超的數學能力。他專長量子場論、弦理論和拓撲與幾何相關的範圍。他的主要貢獻包括廣義相對論的正能量定理證明、超對稱和莫爾斯理論、拓撲量子場論、超弦緊化、鏡像對稱、超對稱規範場論和對M理論存在性的猜想。 

數學家Michael Atiyah曾說:「雖然他肯定是物理學家,不過他對數學的掌握很少數學家能比得上……他一次又一次超越了數學界,以巧妙的物理直覺導出新穎深刻的數學定理……他對現代數學影響巨大……憑著他物理再次成為數學的豐富靈感和直覺源頭。」

 

Michael Atiyah,英國黎巴嫩裔數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幾何,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2019年病逝於愛丁堡,享年89歲。

 

Edward Witten獲得很多獎項,包括麥克阿瑟基金(1982年)、菲爾茲獎(1990年)、Nemmers數學獎、畢達哥拉斯獎、龐加萊獎(2006年)、克拉福德獎(2008年)、勞侖茲獎章(2010年)、艾薩克·牛頓獎章(2010年)和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02年)。他被選入《時代雜誌》2004年影響最大的100位人士中。Edward Witten是當代的物理學家中H指數最高的一位。

 

H指數的計算基於其研究者的論文數量及其論文被引用的次數。是一個混合量化指標,可用於評估研究人員的學術產出數量與學術產出水平。H指數是2005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物理學家Jorge Hirsch提出的。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41會員
1.1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許埈珥,美國韓裔數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後隨父母回到韓國。他的父親許明會(허명회)是高麗大學統計學教授,母親李仁映(이인영)則是首爾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教授。 
介紹一位德國的物理學家 Wilhelm Röntgen (威廉‧倫琴) 。 威廉‧倫琴出生在德國的普魯士,190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他是因為在1895年發現了 X 射線,而獲此殊榮。
介紹一下「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Ernest Rutherford (歐尼斯特‧拉瑟福) 。 他是紐西蘭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陶哲軒(Terence Tao),1975年7月17日出生,澳籍華人數學家。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科學家是 Max Planck (普朗克) 。 普朗克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算是理論派的物理學家。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萊布尼茲) 是位德國的哲學家、數學家。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他的職業其實是位律師,據說還有男爵的貴族身份。
許埈珥,美國韓裔數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後隨父母回到韓國。他的父親許明會(허명회)是高麗大學統計學教授,母親李仁映(이인영)則是首爾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教授。 
介紹一位德國的物理學家 Wilhelm Röntgen (威廉‧倫琴) 。 威廉‧倫琴出生在德國的普魯士,190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他是因為在1895年發現了 X 射線,而獲此殊榮。
介紹一下「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Ernest Rutherford (歐尼斯特‧拉瑟福) 。 他是紐西蘭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陶哲軒(Terence Tao),1975年7月17日出生,澳籍華人數學家。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科學家是 Max Planck (普朗克) 。 普朗克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算是理論派的物理學家。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萊布尼茲) 是位德國的哲學家、數學家。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他的職業其實是位律師,據說還有男爵的貴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