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網路熱議斷食善終,述臨命終者漸斷飲食,至最後僅沾滴水以待時至之事。


有關此事,弘ㄧ法師曾於微疾時,便似已感知時至,拒絕所有的醫藥,有人來探病,便婉轉的說:「請你念佛迴向給我即可,我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而在往生前數日,便不再進食,唯有喝些溫水而已。並交代妙蓮法師處理他的後事。


而這種不再食人間粟粒以待命終,依末學的見解,應是與佛法行修「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涅槃寂靜」有關,了知身體的功能是收攝養分、排泄棄物,維持生命這個載體運作,自然就會積穢故此身終將朽壞。而貪求的執念,ㄧ直都在,如口腹之欲亦是,而能覺知是苦。則與觀身不淨共同作用,就能了無罣礙的涅槃寂靜了。


況世間三界,當離欲界歸往色界、無色界時,因在色界遠離淫、食二欲,但仍有清淨色質!已無欲染,而在無色界則沒有任何物質之物,也沒有身體、宮殿、國土,只有心識,是超越物質的精神世界,住在深妙的禪定之中,受享靜謐輕安。

這種由在人間財色名食睡,進升至精神世界的覺知,在修行人的身上就早已可見,在《天台小止觀》云:「初學坐禪,當調五事:調食、調睡、調身、調息、調心。」


坐禪初始應先調五事,首要即以調食。

在《大智度論》云:「斷食死無疑,食者死未定,以是故佛說,施食得五事。」因此出家人每天托缽乞食,才能繼續滋養色身得以修行。可見飲食也是修行,太重視口腹之欲之人,難得清淨之心,因心思於覓可口之食,何有蕩相遣執,返復自性清淨之心之理。所以“齋”字有內心清淨,摒絕雜亂的意思。


依這樣的理路,是說在清淡飲食的生活中漸使身體輕盈無負擔,令心靈能覺知本性、本體。提升靈性的境界,並完善靈體,如此食物不僅在維持生存也有靈修的功能。而在佛教,飲食稱為「藥石」,最大用意是在提示行道的比丘,時時警惕,自已經常都在病痛之中(飢病),若想驅除病痛,便當精進修持,讓自身適應簡單規制的飲食,以除卻過多的口腹之欲對修行的干擾。飲食與修身心靈就有了連繫,而在三界世間修行是不間的,斷食善終意謂將持續精進,以早日超脫三界火宅,證得果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浩秦的沙龍
5會員
144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浩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妳要多度一些人,自己要穩定地共修,聆聽上師開示,開始為自己水兒、冤親債主懺悔迴向。「因緣際會下得到《劉有生善人講病》,並勤修懺悔特別相應。每日在佛前懺悔半小時至一小時,會出現打嗝、排氣,每每懺悔後身心感覺輕鬆許多。」現在漸入佳境,妳自己都有感應。大家都想要功德力夠...
Thumbnail
妳要多度一些人,自己要穩定地共修,聆聽上師開示,開始為自己水兒、冤親債主懺悔迴向。「因緣際會下得到《劉有生善人講病》,並勤修懺悔特別相應。每日在佛前懺悔半小時至一小時,會出現打嗝、排氣,每每懺悔後身心感覺輕鬆許多。」現在漸入佳境,妳自己都有感應。大家都想要功德力夠...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