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44|為什麼讀書時要同時關注短期與長期的效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書的成果,在“要讀什麼?”就已經決定了8成。」


「讀書只需要想兩個問題:讀什麼好?怎麼讀好?」


「對讀書而有有幫助的輸出是什麼?」


「短期有幫助的輸出,是將原本不會的事情變得會。」


「長期有幫助的輸出,是從沒有懷疑的嘗試中找出新的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新框架的能力。」


這段討論,節錄於日本作者本山裕輔[1]的著書,


《投資としての読書―本をスキルとお金に変える》[2]的第58-63頁,


引發我對「讀書的營養均衡」的思考。


看本山裕輔這樣一說,我還真的沒有思考過讀書輸出的短期幫助與長期幫助應該怎麼聚焦。


我自己很喜歡讀那種有系統,或者是挑戰傳統系統的書,


總喜歡探索一些沒看過的角度,有點邪魔歪道的就會讓人很好奇。


這種有系統的書,對應了本山裕輔說的長期有幫助的輸出,


就是可以從看起來很普通的嘗試,不疑處中有疑,問出新問題,掌握新框架。


但本山裕輔講到的,短期有幫助的輸出,


更像是那些 recipe,教學,教人很快上手一個工具的內容。


我之前都覺得這類的東西誰準不太夠,


有點太趕流行,感覺沒什麼深度。


但用本山裕輔的角度來看,這種講實用性的東西用深度去看自然淺,


但這種實用性的東西,最大的效用就是可以幫助你從「不會」變成「會一些」。


而在我經驗上,的確「會一些」後能看到的世界,能想事情的角度,


都比「不會」那時候看的東西還要寬廣很多。


以此為戒,之後我看那些教程風格的內容,或許要先沉得下氣去跟著學一下,


先上手了,之後再去整一些比較高的框架來系統化經驗。


的確,先要有經驗,再拿框架來管理,才是學以致用的正確態度。


Reference

[1] https://note.com/yusuke_motoyama/

[2] https://www.kinokuniya.co.jp/f/dsg-01-9784866802176


raw-image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忽視時間管理,導致講座進度失控 許多博士生在準備講座時,未能合理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結果在講座進行中出現時間超支或不足的情況。例如,演講部分可能過於冗長,佔用了原本留給討論的時間,或是整個講座結束得比預期早,讓聽眾感到意猶未盡。這種對時間掌控的失誤,會影響聽眾的體驗和對講座的評價。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期間,心裡的目標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厲害學者。這樣的想法沒錯,但我想說,其實「成為能堅持到底的學者」或許才是更重要的目標。 研究是一條漫長的路,過程中的挫折與挑戰往往超過想像。因此,比起短期內達成突破,如何保持持續力才是真正的關鍵。就像我在數學、統計、機器學習、資料科學這些領域
1. 只注重結構化筆記,忽略了對好奇心的探索與發揮 許多碩博士生在做筆記時,往往會過度依賴如同「工程師」般的邏輯與結構,將重心放在筆記的規範與條理性上。他們會投入大量時間整理和分類資料,建立嚴謹的框架,但這樣的做法常常忽略了隨機產生的靈感與思考。這導致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時,缺乏靈活的思維,無
很多人在寫作時容易陷入卡頓的狀態,但事實上,寫作的流程不僅僅是創造內容,還有關於如何用適當的形式來表達。不同的表達形式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而這種形式與內容之間的互動,是激發靈感與創造力的關鍵。 下面分享幾個寫作時能夠幫助你的實用技巧,讓你快速產出有結構且高質量的內容。 ▌累積材料的目的
當今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數據在不同公司或組織之間難以共享與協作,這種現象常被稱為「數據孤島」或「數據高牆」。公司擁有自己的數據庫,但在需要與外部合作時,數據共享變得異常困難,往往需要經過冗長的審批過程,甚至可能拖延幾個月,這讓整個合作的效率大大降低。 ▌數據科學家的困境 對
在現代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常需要同時扮演多個角色,這不僅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靈感與經驗,也有助於全面發展自身能力。我目前的生活中,同時扮演四個角色:研究員、創辦人、教練和作家。這些角色相互交融,為彼此提供豐富的內容與素材。以下是我如何利用這四個身份,來安排一天的時間並達到最大效能。
1. 忽視時間管理,導致講座進度失控 許多博士生在準備講座時,未能合理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結果在講座進行中出現時間超支或不足的情況。例如,演講部分可能過於冗長,佔用了原本留給討論的時間,或是整個講座結束得比預期早,讓聽眾感到意猶未盡。這種對時間掌控的失誤,會影響聽眾的體驗和對講座的評價。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期間,心裡的目標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厲害學者。這樣的想法沒錯,但我想說,其實「成為能堅持到底的學者」或許才是更重要的目標。 研究是一條漫長的路,過程中的挫折與挑戰往往超過想像。因此,比起短期內達成突破,如何保持持續力才是真正的關鍵。就像我在數學、統計、機器學習、資料科學這些領域
1. 只注重結構化筆記,忽略了對好奇心的探索與發揮 許多碩博士生在做筆記時,往往會過度依賴如同「工程師」般的邏輯與結構,將重心放在筆記的規範與條理性上。他們會投入大量時間整理和分類資料,建立嚴謹的框架,但這樣的做法常常忽略了隨機產生的靈感與思考。這導致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時,缺乏靈活的思維,無
很多人在寫作時容易陷入卡頓的狀態,但事實上,寫作的流程不僅僅是創造內容,還有關於如何用適當的形式來表達。不同的表達形式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而這種形式與內容之間的互動,是激發靈感與創造力的關鍵。 下面分享幾個寫作時能夠幫助你的實用技巧,讓你快速產出有結構且高質量的內容。 ▌累積材料的目的
當今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數據在不同公司或組織之間難以共享與協作,這種現象常被稱為「數據孤島」或「數據高牆」。公司擁有自己的數據庫,但在需要與外部合作時,數據共享變得異常困難,往往需要經過冗長的審批過程,甚至可能拖延幾個月,這讓整個合作的效率大大降低。 ▌數據科學家的困境 對
在現代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常需要同時扮演多個角色,這不僅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靈感與經驗,也有助於全面發展自身能力。我目前的生活中,同時扮演四個角色:研究員、創辦人、教練和作家。這些角色相互交融,為彼此提供豐富的內容與素材。以下是我如何利用這四個身份,來安排一天的時間並達到最大效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序 閱讀,自古以來便被視為一種提升自我修養、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 無論是經典文學、科學著作,還是輕鬆的小說、詩歌,每一本書都像是一扇窗,帶領我們探索未知的世界。
Thumbnail
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好的興趣,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閱讀對於語言能力、思維邏輯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到閱讀能夠提升人的抽象思維、擴大知識面、豐富內在世界。閱讀對於社交互動、事業發展等方面也有積極的裨益。在生活中,閱讀有助於人們暫時抽離生活壓力,去關心、感受和享受。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好快來到七月了💦,剛準備完期末考的我花了點時間整理了自己讀書的方式,也趁這個機會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雖然我的成績一直以來都沒有到非常好,但是跟身邊的朋友分享完他們都說很受用,於是讓我有想分享一下自己讀書的心得還有一些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Thumbnail
閱讀是獲取新知識和信息的有效途徑,能夠增強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並培養同理心。此外,閱讀還可以帶來娛樂和放鬆,激發創意,並有助於個人成長和智力發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序 閱讀,自古以來便被視為一種提升自我修養、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 無論是經典文學、科學著作,還是輕鬆的小說、詩歌,每一本書都像是一扇窗,帶領我們探索未知的世界。
Thumbnail
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好的興趣,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閱讀對於語言能力、思維邏輯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到閱讀能夠提升人的抽象思維、擴大知識面、豐富內在世界。閱讀對於社交互動、事業發展等方面也有積極的裨益。在生活中,閱讀有助於人們暫時抽離生活壓力,去關心、感受和享受。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好快來到七月了💦,剛準備完期末考的我花了點時間整理了自己讀書的方式,也趁這個機會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雖然我的成績一直以來都沒有到非常好,但是跟身邊的朋友分享完他們都說很受用,於是讓我有想分享一下自己讀書的心得還有一些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Thumbnail
閱讀是獲取新知識和信息的有效途徑,能夠增強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並培養同理心。此外,閱讀還可以帶來娛樂和放鬆,激發創意,並有助於個人成長和智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