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2010年代台北的書香時光:給求知者的文化寶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raw-image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我常常在這裡買各式各樣的考試用書。這些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準備,而是讓我藉此提升自己的知識廣度,從各種學科中汲取養分。那時的台北,對像我這樣愛學習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個知識的寶庫,讓我無壓力地學習與探索。


▋山外出版社:打開西方哲學的大門


山外出版社則是我進入西方哲學世界的起點。特別是在後現代哲學領域,這家書店的書籍奠定了我對西方思想的深厚理解。從存在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這些書籍豐富了我的文化背景,讓我在研究和討論中更具深度。山外出版社的存在,是台北豐富多元文化的縮影。


▋若水堂:發現中國出版與應用數學


若水堂是我了解中國出版市場的窗口,這裡提供了我許多在其他書店難以找到的書籍,尤其在英語學習和應用數學方面。我在這裡遇見了許多優質的大陸書籍,讓我對這些領域有了更廣泛的視野,也看到了大陸出版業的另一面。


▋淳久堂:日本文化與精神食糧


淳久堂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日本文化的燈塔。我買了許多關於AKB48和日本女星的書,這些書不僅滿足了我對日本娛樂文化的好奇,也幫助我通過了日本語能力試驗的N1等級。這裡的書籍,從流行文化到語言學習,都是我生活中的精神食糧。


每週,我都會在這幾家書店花費2千到3千台幣買書,那段時光,無論是學習還是享受閱讀,都是我最純粹的快樂來源。


▋書店變遷與無目的探索的懷念


如今已經是2024年,台北的書店風景也發生了變化。政大書城和若水堂都已經歇業,山外出版社仍在原址,淳久堂雖然搬了幾次位置,仍繼續營業。時光流逝,書店的變遷是必然,但那段無目的、純粹為了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日子,卻讓我格外懷念。


自從2017年我到美國攻讀博士後,我再也沒有機會像當年那樣無拘無束地在台北的書店中漫遊。或許我懷念的並不僅僅是台北這座城市,而是當時那種無目的、純粹沉浸在知識世界中的美好時光。


那是屬於求知者的黃金年代,而我將永遠記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2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每年都會去台北國際書展的我,驚覺到現在也十幾年了。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每年都會去台北國際書展的我,驚覺到現在也十幾年了。
Thumbnail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Thumbnail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Thumbnail
經過各種學習階段的圖書館經驗,在大學之前都是功能性的
Thumbnail
經過各種學習階段的圖書館經驗,在大學之前都是功能性的
Thumbnail
主題二:書店 書店魅力無法擋 小時候依儒就很愛逛書店,最好是附設賣文具的書店,可以在裡面尋寶,看看療癒小物。翻翻實體書的味道,看看各式各樣的貼紙、鉛筆、橡皮擦、圖畫紙、蠟筆、彩色筆、原子筆、鋼筆、交代老師用的便宜毛筆......等等,很耐人尋味,就算站著看書一整天也不覺得累。
Thumbnail
主題二:書店 書店魅力無法擋 小時候依儒就很愛逛書店,最好是附設賣文具的書店,可以在裡面尋寶,看看療癒小物。翻翻實體書的味道,看看各式各樣的貼紙、鉛筆、橡皮擦、圖畫紙、蠟筆、彩色筆、原子筆、鋼筆、交代老師用的便宜毛筆......等等,很耐人尋味,就算站著看書一整天也不覺得累。
Thumbnail
大一史學課,要找一個變遷主題做報告,那時候第一個想到就是書店。 每個人和書一定有各種的連結,小時候也算是個鑰匙兒童,常常被丟在書堆裡 : 金石堂、圖書館、那時諾貝爾也還是主流,中壢大時鐘的3樓小書店,都有我的身影,從亞森羅蘋、紅樓夢、天文觀星到蔡志忠的經典系列,那段時間的蔡智恆也是我的心頭好,雜讀風
Thumbnail
大一史學課,要找一個變遷主題做報告,那時候第一個想到就是書店。 每個人和書一定有各種的連結,小時候也算是個鑰匙兒童,常常被丟在書堆裡 : 金石堂、圖書館、那時諾貝爾也還是主流,中壢大時鐘的3樓小書店,都有我的身影,從亞森羅蘋、紅樓夢、天文觀星到蔡志忠的經典系列,那段時間的蔡智恆也是我的心頭好,雜讀風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沒有資源,出國旅行是遙遠的夢想。買書也是。那時的我喜歡一個人,到家附近的圖書館搬書回家。透過書籍文字,帶我走遍世界,甚至穿越時空。 長大後,有了機會穿梭台灣與世界的角落。陌生城市裡的書店,則是我喜歡閱讀當地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沒有資源,出國旅行是遙遠的夢想。買書也是。那時的我喜歡一個人,到家附近的圖書館搬書回家。透過書籍文字,帶我走遍世界,甚至穿越時空。 長大後,有了機會穿梭台灣與世界的角落。陌生城市裡的書店,則是我喜歡閱讀當地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樹想想已經有好幾年沒去窩在實體書店看書了! 居住的城市裡.從早些年的大大小小書局差不多有6間左右.常去的有3~4間.但是多數時間是去買文具.用品等等.閒少在裡面翻書閱讀.(因為時間上不允許@@...)
Thumbnail
樹想想已經有好幾年沒去窩在實體書店看書了! 居住的城市裡.從早些年的大大小小書局差不多有6間左右.常去的有3~4間.但是多數時間是去買文具.用品等等.閒少在裡面翻書閱讀.(因為時間上不允許@@...)
Thumbnail
Ligin Lee作品 雖然知識是零星的,但只要日積月累,假以時日,便可窺其全貎,這是一直以來的信念。 還記得那些日子的中午,吃過飯後,循例都要出去走走,在台北市漢口街附近工作,最快樂的就是可以轉個彎逛書店,上班日,只要沒有特別的事要處理,一定會躲進書店裡,在這工作了十五年,它們也陪伴我十五年。 漢
Thumbnail
Ligin Lee作品 雖然知識是零星的,但只要日積月累,假以時日,便可窺其全貎,這是一直以來的信念。 還記得那些日子的中午,吃過飯後,循例都要出去走走,在台北市漢口街附近工作,最快樂的就是可以轉個彎逛書店,上班日,只要沒有特別的事要處理,一定會躲進書店裡,在這工作了十五年,它們也陪伴我十五年。 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