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西哥德人武力征服了羅馬人,羅馬人文化征服了西哥德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公元五世紀中葉開始,伊比利半島出現了一個新的長期政權,西哥德王國。除了西北角的斯維比人、後來的「拜占庭區」,以及持續造成威脅的巴斯克人外,幾乎所有今日西、葡二國的領土,都在其掌控之下。

由於哥德人的王國長達兩百五十餘年,本來我們也可以想像,半島的文化將不可避免的「哥德化」。但令人意外的是:沒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2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西班牙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大量移民。 從打敗迦太基、設立兩個半島沿海省份,遠近西班牙(Hispania Citerior, Hispania Ulterior)開始,羅馬人就大批地前往半島定居。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當然是「軍隊」本身。士兵不只在此服役、並且與當地女子生下後代、甚至在退役以後,也會在伊比利半島形成許
儘管經常遭人嘲諷為「衰弱」,但在公元七百年左右,西哥德與鄰居相比,有些特別的成果。 首先,就是意外廣泛的政治統一性。 西哥德人當然不是現在意義的中央集權政府。而王室既無家傳世襲的穩定,也不是完全選賢與能。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王國居然沒有分裂。 六十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一百多年都處於一個王國首
今天,無論是東亞,還是歐洲,大概都沒有多少人知道努曼提亞(Numantia)在哪。但在公元前二世紀末,羅馬共和時代,這座城鎮卻大大有名,可說是羅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座城鎮位於伊比利半島,是凱爾特人堅守的堡壘。當凱爾特人起兵反抗羅馬統治時,努曼提亞的守軍多次挫敗羅馬軍隊,成為凱爾特反抗的核心勢
從公元前155年開始,羅馬人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面對了本地人的強力反抗。其中,盧西塔尼亞人在經歷可怕的屠殺、殺降事件以後,在公元前149年,似乎已來到強弩之末。 在公元前149-148年,盧西塔尼亞軍隊再度大敗於羅馬人。他們遭到羅馬軍隊重重圍困。窮途末路之下,有人提議投降羅馬。儘管遭受過羅馬欺騙,
▖一、大量移民。 從打敗迦太基、設立兩個半島沿海省份,遠近西班牙(Hispania Citerior, Hispania Ulterior)開始,羅馬人就大批地前往半島定居。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當然是「軍隊」本身。士兵不只在此服役、並且與當地女子生下後代、甚至在退役以後,也會在伊比利半島形成許
儘管經常遭人嘲諷為「衰弱」,但在公元七百年左右,西哥德與鄰居相比,有些特別的成果。 首先,就是意外廣泛的政治統一性。 西哥德人當然不是現在意義的中央集權政府。而王室既無家傳世襲的穩定,也不是完全選賢與能。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王國居然沒有分裂。 六十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一百多年都處於一個王國首
今天,無論是東亞,還是歐洲,大概都沒有多少人知道努曼提亞(Numantia)在哪。但在公元前二世紀末,羅馬共和時代,這座城鎮卻大大有名,可說是羅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座城鎮位於伊比利半島,是凱爾特人堅守的堡壘。當凱爾特人起兵反抗羅馬統治時,努曼提亞的守軍多次挫敗羅馬軍隊,成為凱爾特反抗的核心勢
從公元前155年開始,羅馬人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面對了本地人的強力反抗。其中,盧西塔尼亞人在經歷可怕的屠殺、殺降事件以後,在公元前149年,似乎已來到強弩之末。 在公元前149-148年,盧西塔尼亞軍隊再度大敗於羅馬人。他們遭到羅馬軍隊重重圍困。窮途末路之下,有人提議投降羅馬。儘管遭受過羅馬欺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葡萄牙在印度開墾殖民地的主要過程,以及兩位主角迪亞士跟達迦馬在印度的故事。其中講述了葡萄牙與印度王公和當地伊斯蘭商人的衝突,最終引發的衝突。這是一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述了葡萄牙數十年在印度殖民發展史的文章。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Thumbnail
解了直布羅陀之圍,擊退格拉那達和摩洛哥穆斯林聯軍,象徵伊比利半島「再征服運動」的里程碑 - 薩拉都戰役。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葡萄牙在印度開墾殖民地的主要過程,以及兩位主角迪亞士跟達迦馬在印度的故事。其中講述了葡萄牙與印度王公和當地伊斯蘭商人的衝突,最終引發的衝突。這是一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述了葡萄牙數十年在印度殖民發展史的文章。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Thumbnail
解了直布羅陀之圍,擊退格拉那達和摩洛哥穆斯林聯軍,象徵伊比利半島「再征服運動」的里程碑 - 薩拉都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