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印象就跟莫內的視力一樣模糊|上野之森美術館《莫內—連作之情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次越期待的展覽反而會越失望。

在東京臨時有一個自由活動的空檔,立刻搜尋我最愛的上野近期有什麼展覽,發現《莫內展—連作的情景》展期快結束了,據說日本觀眾很多人朝聖,從沒看過莫內原作看展魂整個燃起來,一大早就出門直奔上野。

印象派的作品是我剛開始畫畫時很嚮往的風格,我喜歡筆觸裡看似輕鬆的嚴謹,而莫內又是其中的大師。然而走進森之美術館,走過一個以莫內花園為場景的互動裝置水池,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擁擠的展間,作品數量很多,但都挨得很近,原本期待的畫作靈光也沒有出現。

看展的時候我可以過目不忘,不知道為什麼看完這檔,我的印象就跟莫內的視力一樣模糊,勉強記得的優點是展牆的顏色選得與畫作很匹配,然後親眼朝聖到兩張睡蓮。

當然,畫作的細節仍然是精彩的,也觀察到莫內喜歡用畫圓的筆觸呈現空氣裡的顏色。但我在想,在此之前已經看過不少受印象派影響的台灣美術油畫作品,其實,真的沒有比莫內差⋯⋯許多很優秀的印象派作品在台灣就可以看得到了,這是我對自己的提醒,不要又陷入了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的迷思了。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上班是認真的專訪記者,下班是努力的小畫家。隨筆紀錄喜歡的展覽、空間或作品,分享採訪幕後的細思極恐。即時更新歡迎追蹤 IG @fainjinar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首次朝聖李梅樹紀念館,沒有特別做功課就跑來,巧遇這檔以「山」為題的展覽,又遇上了很精彩的導覽。在這些大師所描繪的山前,突然覺得自己好渺小⋯⋯記得去年第一次畫玉山落選而有些失落,現在回想起來是自己小看了「山」,想把山畫好真的不那麼簡單。 一進展間立刻被吸引的山,據說它本來像抹布一樣差點被丟掉,後來發
李梅樹在1930年到日本參加黃土水的葬禮,記錄人們在火葬等候室等待火葬結束的畫面,或許這些人都是別具影響力的畫家,那個混亂的鉛筆筆觸下呈現了凝重悲傷的情感,這件作品或許是李梅樹筆下最不寫實卻最真實的作品了。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這三件作品第一次在同一個空間中展出,分別為《釋迦出山》、《甘露水》、《少女》,與各位共時感到很幸福呢!
二樓展出大量的肖像作品,可以看到清一色的都是男性,即便是女性肖像也是這群人的母親或妻子,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主要權力還是用男性掌控,這些作品也像是兵馬俑一般實體紀錄當權人士實體的模樣,就是那個時代的3D攝影啊!
看過別人畫的礦工,再回來看洪瑞麟的礦工,就會看見他筆下的礦工身體具有動態感和力量,有重量壓在線條上,有重力加速度撞在形狀,有塵土混在色彩,最美的是映照在礦工身體上的光。
在探索自我風格的路上,優席夫的那句「找到自己作品的DNA」對於我來說很有影響力。早在深入研究臺灣美術史前,優席夫是我很早就知道來自台灣的畫家,也對於他的原民肖像一直印象深刻。
首次朝聖李梅樹紀念館,沒有特別做功課就跑來,巧遇這檔以「山」為題的展覽,又遇上了很精彩的導覽。在這些大師所描繪的山前,突然覺得自己好渺小⋯⋯記得去年第一次畫玉山落選而有些失落,現在回想起來是自己小看了「山」,想把山畫好真的不那麼簡單。 一進展間立刻被吸引的山,據說它本來像抹布一樣差點被丟掉,後來發
李梅樹在1930年到日本參加黃土水的葬禮,記錄人們在火葬等候室等待火葬結束的畫面,或許這些人都是別具影響力的畫家,那個混亂的鉛筆筆觸下呈現了凝重悲傷的情感,這件作品或許是李梅樹筆下最不寫實卻最真實的作品了。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這三件作品第一次在同一個空間中展出,分別為《釋迦出山》、《甘露水》、《少女》,與各位共時感到很幸福呢!
二樓展出大量的肖像作品,可以看到清一色的都是男性,即便是女性肖像也是這群人的母親或妻子,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主要權力還是用男性掌控,這些作品也像是兵馬俑一般實體紀錄當權人士實體的模樣,就是那個時代的3D攝影啊!
看過別人畫的礦工,再回來看洪瑞麟的礦工,就會看見他筆下的礦工身體具有動態感和力量,有重量壓在線條上,有重力加速度撞在形狀,有塵土混在色彩,最美的是映照在礦工身體上的光。
在探索自我風格的路上,優席夫的那句「找到自己作品的DNA」對於我來說很有影響力。早在深入研究臺灣美術史前,優席夫是我很早就知道來自台灣的畫家,也對於他的原民肖像一直印象深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本來想要搶早鳥票,但是早鳥票一開放,幾秒內被搶購一空,我根本沒有辦法搶到,最後只好買了一般票,不過這個展我先說結論,真的非常值得去看看!珍貴畫家真跡就在你眼前,實在是太讓人感動了。 我是高中大學是讀設計相關的,雖然成績很差,但依然喜歡美的事物。這次我沒有拍很多畫作的照片,是因為我覺得我的手機拍起來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本來想要搶早鳥票,但是早鳥票一開放,幾秒內被搶購一空,我根本沒有辦法搶到,最後只好買了一般票,不過這個展我先說結論,真的非常值得去看看!珍貴畫家真跡就在你眼前,實在是太讓人感動了。 我是高中大學是讀設計相關的,雖然成績很差,但依然喜歡美的事物。這次我沒有拍很多畫作的照片,是因為我覺得我的手機拍起來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