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橫向標準化」

解密「橫向標準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現代商業世界中,標準化一直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然而,傳統的標準化方式往往被認為過於僵化,缺乏靈活性。在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商業篇)》一書中,介紹了一種另類的標準化概念-「橫向標準化」,這讓我對標準化有了新的認識。

傳統的標準化,我們可以稱之為「縱向標準化」,典型代表就是麥當勞。麥當勞通過嚴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來實現標準化。例如,他們的員工操作手冊規定:可口可樂的溫度必須保持在4℃;牛肉餅的成分比例必須是83%的牛肩肉和17%的五花肉,脂肪含量不能超過19%;做出來的牛肉餅必須是直徑95.8毫米,厚度5.65毫米,重量精確到47.32克。這種標準化雖然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但也常常被批評為死板、缺乏自由。

然而,羅振宇提到的另一本書《幸運簽餅紀事》中,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實現標準化的路徑。這本書講述了美國中餐廳的故事,揭示了一種新的標準化模式-「橫向標準化」。

美國有超過4萬家中餐廳,數量甚至超過了麥當勞、漢堡王和肯德基的總和。有趣的是,這些中餐廳雖然大多是獨立經營的夫妻店,但它們提供的菜色、室內裝潢,甚至服務流程卻驚人地相似。無論你在西雅圖還是佛羅里達的中餐廳用餐,體驗都幾乎一模一樣。這種一致性不是由某個總部強制執行的,而是通過一種特殊的社會網路自然形成的。

這種「橫向標準化」的核心在於統一的供應商網路。例如,美國中餐廳使用的袋裝醬油全部來自紐澤西州的一家工廠;三分之二的中餐快餐盒由一家叫作福百客的商家生產;每年消耗的幾億張一次性菜單,東部由紐約的幾家印刷廠承包,西部則由洛杉磯的幾家印刷廠承包。正是這些統一的供應商,使得看似分散的中餐廳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

這種「橫向標準化」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餐飲業本身,2005年,美國發生了一起有趣的彩券事件。在一次開獎中,中二等獎的人數達到了110人,超過預期的40倍。調查發現,這些中獎者都使用了中餐廳贈送的「幸運簽餅」中的號碼。而這些幸運簽餅,全部來自布魯克林的一家公司,這個案例生動地展示了「橫向標準化」的威力。

在中國,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現象。比如,小龍蝦、髒髒包、奶茶等美食的突然流行,並不是某個品牌占領了全國市場,而是眾多小店同時崛起。這背後其實也是供應商網路在起作用。據書中描述,中國六成的小龍蝦來自湖北監利縣,黃燜雞米飯的調味料大多來自濟南,酸菜魚中的巴沙魚片主要進口自越南。這些成熟的供應鏈造就了一種特殊的「橫向標準化」效應。

相比傳統的「縱向標準化」,「橫向標準化」具有多個優勢:首先,它沒有強制色彩,允許各個社會節點自由創新。其次,它不需要高昂的培訓和管理成本。最後,它仍然能達到效率高、成本低的標準化效果。

「橫向標準化」這一概念為我們理解現代商業運作提供了新的視角。它告訴我們,標準化不一定意味著僵化和單一,而可以是一種動態的、自發的過程。在未來的商業實務中,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這種新型的標準化模式,並思考如何利用它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保持靈活性和創新力。

Dall. E生成

Dall. E生成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2會員
43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關於管理複雜系統的案例。通過分析英國前首相東尼·布萊爾改革醫療系統的經歷,揭示了單純依賴客觀標準管理的問題。文章對比了JCI認證的方法,強調了在管理複雜系統時,需要平衡客觀標準和主觀判斷,以實現更有效的管理。
本文探討了羅振宇提出的新創企業挑戰行業巨頭的策略。通過分析百事可樂挑戰可口可樂的經典案例,文章揭示了「遷移成本」這一關鍵概念。文章強調,成功的競爭策略不是直接挑戰對手的優勢或弱點,而是找到對手難以改變的「遷移成本」並加以利用。
本文探討了羅振宇提出的消費發展三階段理論:滿足、迎合和創造。文章詳細解釋了每個階段的特點,並通過具體案例進行了說明。最後,文章強調了準確定位、靈活調整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本文解釋了將品牌視為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消費的重要性,討論了「符號私有化」和「信號強化」兩大挑戰,並批評了「精準投放」思維的局限性,強調了長期視角和持續投資的重要性。
文章解釋了品牌作為「超級符號」的概念,強調了重複而非創新在品牌建設中的重要性。文章呼籲企業應以長遠視角看待品牌建設,將品牌視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本文探討了「存在感」、「恐懼」和「內心邊界」概念。文章解釋了這些概念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產品設計,並討論了滿足「存在感」和應對「恐懼」兩類產品的特點和發展前景。
本文探討了關於管理複雜系統的案例。通過分析英國前首相東尼·布萊爾改革醫療系統的經歷,揭示了單純依賴客觀標準管理的問題。文章對比了JCI認證的方法,強調了在管理複雜系統時,需要平衡客觀標準和主觀判斷,以實現更有效的管理。
本文探討了羅振宇提出的新創企業挑戰行業巨頭的策略。通過分析百事可樂挑戰可口可樂的經典案例,文章揭示了「遷移成本」這一關鍵概念。文章強調,成功的競爭策略不是直接挑戰對手的優勢或弱點,而是找到對手難以改變的「遷移成本」並加以利用。
本文探討了羅振宇提出的消費發展三階段理論:滿足、迎合和創造。文章詳細解釋了每個階段的特點,並通過具體案例進行了說明。最後,文章強調了準確定位、靈活調整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本文解釋了將品牌視為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消費的重要性,討論了「符號私有化」和「信號強化」兩大挑戰,並批評了「精準投放」思維的局限性,強調了長期視角和持續投資的重要性。
文章解釋了品牌作為「超級符號」的概念,強調了重複而非創新在品牌建設中的重要性。文章呼籲企業應以長遠視角看待品牌建設,將品牌視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本文探討了「存在感」、「恐懼」和「內心邊界」概念。文章解釋了這些概念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產品設計,並討論了滿足「存在感」和應對「恐懼」兩類產品的特點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