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 X 在地實驗】「Curatoké :表演策展人學院」講座文字側記 I

【北藝中心 X 在地實驗】「Curatoké :表演策展人學院」講座文字側記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策展進行式:持續變動中的日常與藝術生態I

講者|丹尼爾.布蘭加.古貝(Daniel Blanga Gubbay)、傑夫.可汗(Jeff Khan)、Faith Tan(※為依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主持人|林人中

側記|王翊萱

「亞當計畫」是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國家文化基金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耗費多年籌劃的人才培育課程,旨在利用表演藝術機構在業界中的人才培育功能,推動下一個世代的表演策展人,更帶領臺灣的表演藝術團隊、策展人學習策展思維。該計劃邀請了六位資深的策展人導師,以及八位年輕的策展學員,學員中四位來自臺灣,另外四位分別來自愛沙尼亞、印尼、香港、澳洲,多元的背景使學員能在縱向地從老師學習之外,橫向地和彼此交流與學習。

除了內部訓練課程外,此次舉辦向公眾開放的「Curatoké :表演策展人學院」系列講座。「Curatoké」這個名字由策展(curate)跟karaoke結合,講座主題為「持續變動中的日常與藝術生態」,此藝術生態系統可解釋為講者在各自的國家和地區中,如何以策展作為一種方法、表演作為一種工具,來和當地觀眾對話。本場講座邀請了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節目策劃總監 Faith Tan、澳洲墨爾本亞太表演藝術三年展創意總監 Jeff Khan以及布魯塞爾藝術節聯合藝術總監之一的 Daniel Blanga Gubbay。

完整側記文章請見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posts/395
raw-image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0會員
61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經由對記憶的模糊處理,使整個展覽成為一種形而上的觀看,藝術家呈現的這些移動記憶,都在此處超越了時間的束縛,達成一種現代社會對於內在平靜的渴求。
4/5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
《關係人》除了策展理念之外都慘不忍睹。每件作品之間的編排異常混亂,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辦工作坊、實體活動來累積互動文件。展覽框架籠統,好不容易搜集了這麼多血淚經驗卻沒有善用,無法凸顯出個體間的差異,每個故事都被用來服務展覽、服務「關係人」的概念。
1/5關係人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3/5Hello, Human
人們不得不面對彼此的面龐、不得不去珍視耀眼的陽光,從第一會場的幽暗空間,到第二會場的挑高展場上方的窗戶,最終到第三會場的落地窗,整個觀展順序讓觀眾漸漸由室內走向戶外,由人造到自然。我想,這個展覽的終點就在窗外 - - 人造的庭園之外、里山的光輝中。
5/5内藤礼 生まれておいで 生きておいで
所謂的「怪誕藝術」(grotesque art)或又稱作「令人不安的藝術」(disturbing art),是一種中世紀時期的想像集大成。譬如Francisco Goya的繪畫,整體基調灰暗,刻意將人與其他動物的肢體結合,畫面卻又相當寫實,像在挑釁觀者,呈現出令人不適且毛骨悚然、虛實相交的氛圍。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
《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經由對記憶的模糊處理,使整個展覽成為一種形而上的觀看,藝術家呈現的這些移動記憶,都在此處超越了時間的束縛,達成一種現代社會對於內在平靜的渴求。
4/5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
《關係人》除了策展理念之外都慘不忍睹。每件作品之間的編排異常混亂,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辦工作坊、實體活動來累積互動文件。展覽框架籠統,好不容易搜集了這麼多血淚經驗卻沒有善用,無法凸顯出個體間的差異,每個故事都被用來服務展覽、服務「關係人」的概念。
1/5關係人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3/5Hello, Human
人們不得不面對彼此的面龐、不得不去珍視耀眼的陽光,從第一會場的幽暗空間,到第二會場的挑高展場上方的窗戶,最終到第三會場的落地窗,整個觀展順序讓觀眾漸漸由室內走向戶外,由人造到自然。我想,這個展覽的終點就在窗外 - - 人造的庭園之外、里山的光輝中。
5/5内藤礼 生まれておいで 生きておいで
所謂的「怪誕藝術」(grotesque art)或又稱作「令人不安的藝術」(disturbing art),是一種中世紀時期的想像集大成。譬如Francisco Goya的繪畫,整體基調灰暗,刻意將人與其他動物的肢體結合,畫面卻又相當寫實,像在挑釁觀者,呈現出令人不適且毛骨悚然、虛實相交的氛圍。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