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The Craftsman)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在倫敦政經學院及哈佛大學教授城市研究,也是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在成為社會學家之前,對音樂有所涉獵。桑內特獲獎無數,包括獲頒 2006 年黑格爾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09 年海因里希.德斯諾金獎、2010 年史賓諾沙獎等。三十年來,他在聯合國的贊助下主持都市發展專案,指引二十一世紀的城市發展。著有《再會吧!公共人》(The Fall of Public Man)、《職場啟示錄》(The Corrosion of Character)、《肉體與石頭》(Flesh and Stone)、《棲居》(Building and Dwelling)等書。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The Craftsman,2021)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The Craftsman,2021)

「十年磨一劍」對筆者來說,是一句再浪漫不過的詩句。簡單的五個字,完整詮釋了面對在乎事物的執著態度,和反覆雕琢的完美追求。一生懸命,傾倒歲月於一事而無悔,用時間釀造著深邃的嚮往,是筆者心目中對匠人的想像。

作者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在歷史的脈流之中,尋找著匠人的身影,看見不同時代匠人在環境限制之下尋求突破,也看見工業轉型挑戰著匠人自傲的技藝。任憑時代表現形式的改變,自始不變的是匠人磨練技藝的耐心,以及對作品品質的執著。穿越分心氾濫的嘈雜年代,負重前行。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劍客》賈島

匠人定義

作者的老師鄂蘭(Hannah Arendt)在他的作品《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中,認為勞動必須依靠政治提供指引,否則就會像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那樣,執著於技術的突破,卻在發明出原子彈後不知所措。鄂蘭因此將人區分為勞動之獸(Animal Laborans)和創造之人(Homo faber)。屬於勞動之獸的這一類人,只專注於達成任務,不問其他世事,像是奧本海默,或是執迷於有效率地將猶太人送進毒氣室的艾希曼(Adolf Eichmann);屬於創造之人的這一類人,是有形勞動的鑑定者,通常是勞動之獸的上司,追求更高尚的願景與理想。簡單來說,勞動之獸問的是「怎麼做?」,創造之人問的是「為什麼要做?」

這樣的區分,在作者看來,是一種謬誤,因為它貶低了工作中的務實男女。所謂的勞動之獸,其實是有能力思考的,製造事物的過程中也包含思考與感受,並且能夠喚起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只要我們對物品的製造有更深的理解,認知到物質文化所衍生出的宗教、社會和政治價值,終能引導人們過上更有人性的物質生活。

提到「工藝」一詞,也許會讓人聯想到隨著工業社會到來而沒落的舊時手工勞動的生活方式。事實上,「工藝」是一種想把工作做好而做好工作的欲望,並不限於手工的勞動。舉凡工程師、醫生、藝術家、教育者的工作內容,都可以視為是一門技藝。而卓越的工藝,正是匠人們對工作的成就感來源。

匠人關注於手與腦之間的聯繫,並且在具體的實作和思考之間展開對話,這項習慣會在解決問題與發現問題之間建立一種節奏。匠人的工作方式,讓人類可以在物質的現實中安身立命;對工藝的追求,啟發著我們關於如何使用工具、組織身體動作和思考材料的許多方式,向人們展現出憑藉著技能來過生活的另一種可行提案。

人類軀體終究不免由內衰敗,但物體不然。事物的歷史依循不同的軌道,在這跨越人類世世代代的進程裡,事物的形變與修正起著主導作用。

物質意識

我們會對我們能夠改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進而產生令人全神投入的物質意識。凡是匠人都具備物質意識,他們會專注於思考如何讓某件事物變得更吸引人,並且善佳利用手邊的材料進行創新。關於物質意識的思考,大致上圍繞著三個關鍵議題,分別是變形(metamorphosis)、表示存在、擬人化

變形,在工藝之中,會以三種方式激發匠人的心智活動。第一種變形為型格的演變,指的是物件的原型在經過更精細的操作而產生變化,例如古代的泥釉技術發展出來之後,就可以製作出底色是紅色或黑色的陶器;第二種變形為合成,出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異元素結合在一起,就像無線電和室內電話兩種技術的結合;第三種變形為領域轉移,把原本為了達成某個目的的工具,用來達成別的領域的任務,像是織布的經緯線交合方式,啟發了造船領域中榫頭和卯眼的咬合設計,解決船身漏水的問題。

表示存在,製造者會在物品上留下他的個人記號,宣示著自身存在的事實。像是希臘陶匠在陶器上留下名字和居住地,或是羅馬奴隸在砌磚建物留下象徵家鄉的符號。這些古代磚塊的故事,在匠藝和政治之間建立了一個特殊關聯。從現代思維來看,「存在」是指涉自己,為了突顯「我」;古代磚匠則是突顯「它」,透過細節的手法裝飾,來確立他的存在。這些羅馬工匠以卑微的方式,把無名與存在合而為一。

擬人化,將人類的特質注入無生命的物體之中,能增強我們對物質本身的意識,進而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它們的價值。在十八世紀的英國製磚業,使用德性相關的形容詞來評價磚塊的品質。例如:「誠實」代表著黏土中沒有添加人工色素的磚,同時也展現出啟蒙運動對於自然的關注。雖然工業革命之後,機器可以大量生產品質恆定的磚塊,但是不變的一致性卻缺少了能夠突顯材料本質個性的瑕疵,剝奪了我們對材料的想像空間。

概念離不開事物。
— 詩人卡洛斯.威廉斯(Carlos Williams)

成為匠人

匠藝活動的基礎主要涉及了三種通用的能力 — 定位、質疑和觸類旁通。定位可以幫助我們將事情變得具體;質疑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思索事物的特性;觸類旁通能力則可以幫我們拓展技藝的效用。舉例來說,木匠會仔細端詳一塊木頭特有的紋理,思忖其內部結構,最終得出金屬溶劑比木漆更能夠突顯其紋理的結論。

事實上,每個人都具備這些成為好匠人的基本能力。匠藝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玩耍經驗。遊戲不只能激發孩童的好奇心,孩童在遊戲中還可以學習到和人來往對話,以及遵守規則的自律。除此之外,為了達成目標,會使孩童不厭其煩地重複練習同一項技巧,逐步修正調整,這些過程正是匠藝活動的核心。

想要成為匠人,關鍵在於由品質驅動的動機和抱負,和個人的智能表現無關。匠藝所需的能力,會用在對事情進行深度的理解,通常只會專注於某一個問題;相反地,智商分數大多反映的是表淺地處理很多問題的能力。作者認為,匠藝強調的是經歷,製造物品的技藝能夠為我們帶來經驗上的啟示,在心中留下行動指導的印記,幫助我們應對生命中各種的挑戰與困難。

要實現匠藝活動,動機比才能更重要。

匠藝在檯面上所展現的高度精細且複雜的活動,其實皆發自於簡單而純粹的心靈作用 — 只要秉持想把事情做好的初心,人人都是令人尊敬的匠人。

最後,想分享一段書中引述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作品《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關於工作與遊戲的敘述:

工作和遊戲其實都是無所拘束的,都是人們發自內心想去做的,要不是經濟狀況的緣故,使得遊戲變成富人無所事事的娛樂,工作變成窮人情非得已的勞動。從心理學來說,工作純粹是有自覺地把成果納為自身一部分的一種活動;當成果變成目標,而活動變成一種手段,把兩者分開,那麼工作就會變成強迫的勞動。如果人們以遊戲的心態去工作,那麼工作就是藝術。

延伸閱讀

  • 《棲居》(Building and Dwelling,2020)by Richard Sennett
    • 城市是如何建造的,人如何生活其中?身為城市研究員,這個主題可以說是 Richard Sennett 的主場。書中結合歷史、社會學、哲學、文學及城市設計理論,剖析近代城市的困境和解決之道,打造意義豐富的開放城市,真正實現「城市空氣帶來自由」。
  • 《遊戲的人》(Homo Ludens,2023)by Johan Huizinga
    • 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經典著作。Johan Huizinga 認為,人只有在遊戲中才最自由、最真實且具有創造力,當社會以實用性為主流價值,成年人便失去了思考能力裡某個很核心的東西,也就是奔放的好奇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yan Salon
25會員
81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Cyan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年末的週末看完這本散文,描繪著工程師經驗的種種,想必經過一些改編改寫,書中的人物都有了個代號,過著在高科技業的生活,他們努力的到了這個位置,並且繼續努力,觀察也是經驗者的作者,為這些留下了一點紀錄。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這麼一段註腳,La esclavitud no se abolió, se cam
Thumbnail
年末的週末看完這本散文,描繪著工程師經驗的種種,想必經過一些改編改寫,書中的人物都有了個代號,過著在高科技業的生活,他們努力的到了這個位置,並且繼續努力,觀察也是經驗者的作者,為這些留下了一點紀錄。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這麼一段註腳,La esclavitud no se abolió, se cam
Thumbnail
作者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在歷史的脈流之中,尋找著匠人的身影,看見不同時代匠人在環境限制之下尋求突破,也看見工業轉型挑戰著匠人自傲的技藝。任憑時代表現形式的改變,自始不變的是匠人磨練技藝的耐心,以及對作品品質的執著。穿越分心氾濫的嘈雜年代,負重前行。
Thumbnail
作者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在歷史的脈流之中,尋找著匠人的身影,看見不同時代匠人在環境限制之下尋求突破,也看見工業轉型挑戰著匠人自傲的技藝。任憑時代表現形式的改變,自始不變的是匠人磨練技藝的耐心,以及對作品品質的執著。穿越分心氾濫的嘈雜年代,負重前行。
Thumbnail
《精確的力量》一書深入探討人類對於精確性的追求,從工業革命的發明至現代科技的變遷,揭示了精密工藝的背後故事。作者賽門・溫切斯特以生動的案例,探討精確與不精確之間的價值,並引發讀者對於科技與人文思考的深刻反思。本書不僅適合理工背景的讀者,即使是文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彩與啟發。
Thumbnail
《精確的力量》一書深入探討人類對於精確性的追求,從工業革命的發明至現代科技的變遷,揭示了精密工藝的背後故事。作者賽門・溫切斯特以生動的案例,探討精確與不精確之間的價值,並引發讀者對於科技與人文思考的深刻反思。本書不僅適合理工背景的讀者,即使是文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彩與啟發。
Thumbnail
故事講述一位堅持專注於製作木偶的小鎮木匠,以及他和他的人偶之間深厚的情感。這位木匠不做傢俱或其他用品,而是悉心製作精美的木偶,展現出他專注與熱愛的工藝。隨著年華流逝,木匠的努力不僅讓每個木偶活靈活現,更為小鎮帶來了獨特的美好回憶。最後,隨著木匠的離去,他的木偶也面臨了不平凡的命運,令人感慨萬千。
Thumbnail
故事講述一位堅持專注於製作木偶的小鎮木匠,以及他和他的人偶之間深厚的情感。這位木匠不做傢俱或其他用品,而是悉心製作精美的木偶,展現出他專注與熱愛的工藝。隨著年華流逝,木匠的努力不僅讓每個木偶活靈活現,更為小鎮帶來了獨特的美好回憶。最後,隨著木匠的離去,他的木偶也面臨了不平凡的命運,令人感慨萬千。
Thumbnail
國事蜩螗,多想無益,越來越魔幻的現實不知會讓大家進入出一個怎樣的嶄新境界,不過有時冷眼旁觀,看見那麼多新奇的形容詞,似是而非的理論,心虛膽怯的表現和擔驚受怕的表演,倒是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國事蜩螗,多想無益,越來越魔幻的現實不知會讓大家進入出一個怎樣的嶄新境界,不過有時冷眼旁觀,看見那麼多新奇的形容詞,似是而非的理論,心虛膽怯的表現和擔驚受怕的表演,倒是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文學藝術之學習,有變有不變。掌握了該門類文藝不變的美的規律,方能迅捷入乎其中,學書似書,學畫似畫,學雕刻似雕刻,學詩文似詩文;掌握了變的創發竅門,方能出乎其外而別開生面⋯⋯
Thumbnail
文學藝術之學習,有變有不變。掌握了該門類文藝不變的美的規律,方能迅捷入乎其中,學書似書,學畫似畫,學雕刻似雕刻,學詩文似詩文;掌握了變的創發竅門,方能出乎其外而別開生面⋯⋯
Thumbnail
在這一切講求時間成本的現代化工商社會裡,大家對於毛筆書法普遍缺乏接觸,自難有深入了解這門藝術的機會。且別說什麼「詩人」或「哲人」的藝術內涵之陶養,光是形式書寫技法的「匠人」本事之操作與掌握,便已是一大挑戰,一大難題了。
Thumbnail
在這一切講求時間成本的現代化工商社會裡,大家對於毛筆書法普遍缺乏接觸,自難有深入了解這門藝術的機會。且別說什麼「詩人」或「哲人」的藝術內涵之陶養,光是形式書寫技法的「匠人」本事之操作與掌握,便已是一大挑戰,一大難題了。
Thumbnail
築起城市的人,卻難以在城市中混跡。他們每日搭建著他人的夢想,卻必須在社會的角落用難以言喻的方式,守住基本的尊嚴。
Thumbnail
築起城市的人,卻難以在城市中混跡。他們每日搭建著他人的夢想,卻必須在社會的角落用難以言喻的方式,守住基本的尊嚴。
Thumbnail
當身旁的同業在付出最青春、最豐沛創意的年華後,或因各種機緣、或有更好的發展、更多是體力不支或對手工業的繁複流程感到疲倦,陸續轉行。
Thumbnail
當身旁的同業在付出最青春、最豐沛創意的年華後,或因各種機緣、或有更好的發展、更多是體力不支或對手工業的繁複流程感到疲倦,陸續轉行。
Thumbnail
會知道這本書是透過林立青的介紹,看完這本書馬上去找了作者的FB(永燊(ㄕㄣ)達金屬),裡面真的很多厲害的作品,由他來介紹鐵工真的再適合不過。整體風格而言跟做工的人很像,但敘事的視角不同,職人和監工市不同的角色,但都說出了動人的故事。 一本書的推薦序,大概是5-6頁,但這本書的推薦序長達22頁。不諱言
Thumbnail
會知道這本書是透過林立青的介紹,看完這本書馬上去找了作者的FB(永燊(ㄕㄣ)達金屬),裡面真的很多厲害的作品,由他來介紹鐵工真的再適合不過。整體風格而言跟做工的人很像,但敘事的視角不同,職人和監工市不同的角色,但都說出了動人的故事。 一本書的推薦序,大概是5-6頁,但這本書的推薦序長達22頁。不諱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