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Kwonlee(권리),1979 年出生於首爾,2004 年得到韓民族文學獎,以小說家出道。Kwonlee 為筆名,從父母的姓氏各取一字而來。大學時雖主修社會學,但更是個喜愛談天和幻想的文學青年。畢業後周遊各國,寫了四本長篇小說和一本短篇小說集,以及一本為了尋找靈感的族譜而踏上世界的旅行隨筆。
《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2024)

《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2024)

「為什麼是馬奎斯?」作者 Kwonlee 在收到出版社旅行散文的邀稿時,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作家並不是馬奎斯。然而,在讀了馬奎斯的作品後,作者深受其多部小說打造出來的龐大世界觀吸引。與韓國相隔了一個太平洋的距離,拉丁美洲的文學文化填補了作者對於異國他鄉的幻想。

馬奎斯聲稱他從未寫過一本非真實故事的書。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或是角色,都可以在他生活過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朋友,和骨肉相連的親人身上,找到原型象徵的痕跡。作者走訪馬奎斯在人生各個時期待過的城市,親身二度踏上拉丁美洲,感受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歷史、文化、生活,尋回一代傳奇作家將拉丁美洲文學推向世界的時刻。

在我的標準裡,「好作家」就是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才讀到一半就覺得「讓人忍不住想提筆寫作的作家」。這類作家的作品看起來寫得非常輕鬆,讓我不得不想「寫作有這麼容易嗎?」⋯⋯就像仲夏夜漢江上綻放的煙火,讀者只能束手無策地看著那些非凡的風景。馬奎斯就是這樣一位作家。

阿拉卡塔卡(Aracataca

馬奎斯在 1927 年出生於哥倫比亞北部、鄰近加勒比海的小鎮阿拉卡塔卡。隔年,在離阿拉卡塔卡不遠的謝納加(Ciénaga),美國聯合水果公司在當地建立的香蕉園,因為工作條件惡劣而發起罷工,約有 400 名工人遭到屠殺並棄屍於海上,在歷史上寫下了香蕉大屠殺的事件。小時候的馬奎斯,時常聽到外公談論這起事件,在他幼小的心裡面,已然埋下了日後創作《百年孤寂》的種子。

阿拉卡塔卡是一個很小的小鎮,是《百年孤寂》裡馬康多的原型。作者在經歷各種路途的顛簸終於抵達時,沒有預料到小鎮裡竟然沒有什麼象徵或是紀念馬奎斯的東西,只有馬奎斯外公家成為了一座平凡的博物館。在這間房子的院子中央,有一顆樹齡超過一兩百年的巨大榕樹,令人想起波恩地亞家族第一代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晚年因為發瘋而被綁在樹上的那棵栗樹。

在那幢房子裡,還有一間銀匠工房。馬奎斯的外公從 17 歲開始就一直是銀匠,在從上校職位退休之後,成為了他最大的樂趣。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用餘生不斷反覆鑄造又熔毀小金魚的畫面,似乎就投影在這個工房內的小小工作台上。在工房的牆壁上,還留有馬奎斯小時候的塗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色彩繽紛的小火車,似乎意味著將許多外地人帶到馬康多的列車,然後載著許多屍體離去,傾倒於海中,瓦解了馬康多。

銀匠工房牆上的小火車塗鴉,翻拍自《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第 49 頁。

銀匠工房牆上的小火車塗鴉,翻拍自《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第 49 頁。

波哥大(Bogotá)

波哥大是馬奎斯度過高中和大學時光的地方。馬奎斯高中就讀錫帕基拉國立寄宿中學(Liceo Nacional de Zipaquirá),雖然文法、拼寫和數學成績都爛到不行,卻非常擅長於背誦詩歌,並在當時接觸了《一千零一夜》、《金銀島》、《基督山恩仇記》等經典文學作品,對他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學時進到哥倫比亞國立大學,主修法律,但是他幾乎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莫利諾咖啡館,閱讀希臘神話和各種文學作品,並且結識了許多來自加勒比海地區的文人朋友。當時由波赫士翻譯的卡夫卡《變形記》尤其令他驚嘆:

我的室友中有一個讀許多書的人,某天,他對我說「讀這個」,給了我一本黃色的書,是卡夫卡。⋯⋯我讀了第一段就認為這本書是一場革命。裡頭有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敘事技巧,我當時未有那些資質。我醒來後寫了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從那天起,我就訂下了閱讀現代小說的目標,並且從未放棄。

莫利諾咖啡館不只可以舉辦讀書會、聯誼活動、文學講座,還能收取郵件,對當時的馬奎斯來說,就像是家一樣的存在。馬奎斯當時沒錢租房子,不是在街上閒逛,就是去咖啡館漫無目的地閱讀,看到什麼就讀什麼。可惜的是,莫利諾咖啡館在 1948 年的波哥大暴動中被燒毀。

原莫利諾咖啡館所在地,翻拍自《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第 139 頁。

原莫利諾咖啡館所在地,翻拍自《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第 139 頁。

巴蘭基亞(Barranquilla)

離開了大學,23 歲的馬奎斯在 1950 年來到巴蘭基亞,這是一個手風琴演奏者和吟遊詩人經常造訪的城市,也是一個十分熱鬧的貿易中心。馬奎斯在這裡過著自由自在、放蕩不羈的生活,不只住在滿是歐洲妓女的妓院附近,淋病與香菸也是再稀鬆不過的日常。

當時,許多知識份子聚集在巴蘭基亞,這裡除了有哥倫比亞咖啡廳(Colombia Café)、哥倫比亞劇院(Cine Colombia)、羅馬咖啡廳(Rome Café)等新潮的店家,還有作為文學中心的世界書店(Mundo Bookstore)。馬奎斯因而在此地結識了熱愛文學的巴蘭基亞小組,成為了他往後成為作家的重要養分。

巴蘭基亞小組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文學知識團體最早的先驅。與那些比自己年長 8 到 10 歲的巴蘭基亞小組成員交流,讓馬奎斯開始接觸到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厄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波赫士(Borges)的作品,讓他受到了非常多的啟發。

正是在這裡,馬奎斯展開了他的記者和文人的職業生涯,標記著一代傳奇作家誕生的起點。

馬奎斯與巴蘭基亞小組的合影,翻拍自《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146 頁。

馬奎斯與巴蘭基亞小組的合影,翻拍自《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146 頁。


在讀《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這本書時,頻頻讓我想起多年前在讀完三毛的《撒哈拉歲月》後,不斷地在 Google Maps 和 YouTube 上找尋她在撒哈拉沙漠故居的照片和影片,想要更具體地去感受在文字背後,作家真實生活過的痕跡。

作家的素材與靈感,我相信大多都是來自於他們獨特的生命經驗,這些經驗是一點一滴累積於日常的分秒之中。親眼一睹他們的生活過的城市,似乎可以朦朧地看見他們曾經的日常樣貌,也似乎可以隱約地同理到,好多年前的當下,由偶然聚集在此的人文和環境共同構成、再也無可能復現的時空氛圍,凝結成作家創作的初衷,將一切濃縮於文字之中。

正如自傳《活著為了講述》的書名,馬奎斯是一位為寫作而活,而不是為活而寫作的作家。服從寫作的生活,與尋找只屬於自己的馬康多的旅程,沒有什麼不同。

延伸閱讀

  • 《活著為了講述》(Vivir para contarla,2016)by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馬奎斯的自傳作品。據說馬奎斯原先預計要寫三部,但是最後只來得及寫下這一部。比較可惜的是,好像沒有繁中的翻譯,只能找到簡中的版本。
  • 《聲音與憤怒》(The Sound and the Fury,2023)by William Faulkner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意識流文學代表作,被譽為現代主義文學里程碑,以及小說寫作技巧教科書。威廉・福克納的作品對馬奎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yan Salon
25會員
81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Cyan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魔幻到寫實,就從《百年孤寂》談起。 ▋《百年孤寂》在講什麼? 《百年孤寂》是哥倫比亞文學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傳世之作。 這部小說不僅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更是全球文學中的經典之一。 這部充滿魔幻寫實主義色彩的經典小說,不僅是一個家族的史詩故事,更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生命中孤獨與愛的
Thumbnail
從魔幻到寫實,就從《百年孤寂》談起。 ▋《百年孤寂》在講什麼? 《百年孤寂》是哥倫比亞文學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傳世之作。 這部小說不僅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更是全球文學中的經典之一。 這部充滿魔幻寫實主義色彩的經典小說,不僅是一個家族的史詩故事,更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生命中孤獨與愛的
Thumbnail
《百年孤寂》使我們悠遊於真實與夢幻、合理與荒誕交織而成的想像世界中,看到拉丁美洲的生活、歷史、衝突、困境,也看到了人性更深層的各種面向與問題,的的確確發人深省。 (一)魔幻寫實經典 魔幻寫實是拉丁美洲小說的一大特色,其中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Thumbnail
《百年孤寂》使我們悠遊於真實與夢幻、合理與荒誕交織而成的想像世界中,看到拉丁美洲的生活、歷史、衝突、困境,也看到了人性更深層的各種面向與問題,的的確確發人深省。 (一)魔幻寫實經典 魔幻寫實是拉丁美洲小說的一大特色,其中哥倫比亞作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Thumbnail
馬奎斯聲稱他從未寫過一本非真實故事的書。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或是角色,都可以在他生活過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朋友,和骨肉相連的親人身上,找到原型象徵的痕跡。作者走訪馬奎斯在人生各個時期待過的城市,感受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歷史、文化、生活,尋回一代傳奇作家將拉丁美洲文學推向世界的時刻。
Thumbnail
馬奎斯聲稱他從未寫過一本非真實故事的書。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或是角色,都可以在他生活過的城市、情同手足的朋友,和骨肉相連的親人身上,找到原型象徵的痕跡。作者走訪馬奎斯在人生各個時期待過的城市,感受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一切,歷史、文化、生活,尋回一代傳奇作家將拉丁美洲文學推向世界的時刻。
Thumbnail
我們的文學圈,甚至整個社會,對馬奎斯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不夠深入也不夠充分,流於片面、浮淺。……我不甘心,於是讀了幾部他的小說,並啃了一本大部頭的馬奎斯傳記(聯經出版社出的),想要深入了解。
Thumbnail
我們的文學圈,甚至整個社會,對馬奎斯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不夠深入也不夠充分,流於片面、浮淺。……我不甘心,於是讀了幾部他的小說,並啃了一本大部頭的馬奎斯傳記(聯經出版社出的),想要深入了解。
Thumbnail
馬奎斯是否想透過一個已知結局的限制,讓人看透這些掙扎與徒勞,反思生命中自我存在的意義?拉遠來看,馬奎斯的書寫始終不脫拉丁美洲的興衰,這也是一位作家經歷過殖民、內戰後的國家長大,所尋求自我認同的方式。
Thumbnail
馬奎斯是否想透過一個已知結局的限制,讓人看透這些掙扎與徒勞,反思生命中自我存在的意義?拉遠來看,馬奎斯的書寫始終不脫拉丁美洲的興衰,這也是一位作家經歷過殖民、內戰後的國家長大,所尋求自我認同的方式。
Thumbnail
馬奎斯是20世紀非常重要的哥倫比亞作家,先是小說作品《百年孤寂》在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國熱銷,取得盛名,1982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躍升為全球知名作家。……
Thumbnail
馬奎斯是20世紀非常重要的哥倫比亞作家,先是小說作品《百年孤寂》在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國熱銷,取得盛名,1982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躍升為全球知名作家。……
Thumbnail
「我這輩子除了打字機,什麼武器都沒拿起過。」家喻戶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以文學作為自己的劍,戰鬥一生,如果你已經認識他,你可以透過本片,再次溫習以筆為武器的作家是如何成為他自己的,如果你還沒認識他,這是一個好機會,認識這名讓世界震懾於拉美力量的鬥士。  
Thumbnail
「我這輩子除了打字機,什麼武器都沒拿起過。」家喻戶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以文學作為自己的劍,戰鬥一生,如果你已經認識他,你可以透過本片,再次溫習以筆為武器的作家是如何成為他自己的,如果你還沒認識他,這是一個好機會,認識這名讓世界震懾於拉美力量的鬥士。  
Thumbnail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Thumbnail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Thumbnail
《番石榴飄香》是關於馬奎斯1982年與也是作家兼記者普林尼奧.阿普萊約.門多薩的談話錄。
Thumbnail
《番石榴飄香》是關於馬奎斯1982年與也是作家兼記者普林尼奧.阿普萊約.門多薩的談話錄。
Thumbnail
今天是《百年孤寂》作者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91歲的冥誕。估狗還特地將之放在首頁上榮耀。 Billboard還特地為文寫了作家的五個逸事: 1.馬奎斯熱愛曼波舞曲。在他的回憶錄「Living to
Thumbnail
今天是《百年孤寂》作者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91歲的冥誕。估狗還特地將之放在首頁上榮耀。 Billboard還特地為文寫了作家的五個逸事: 1.馬奎斯熱愛曼波舞曲。在他的回憶錄「Living to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