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人類發展史平均智力水平是逐年上升的,這受益於我們的營養、醫學與教育…等等的進步,這使得我們對於理解能力的重視超過了對記憶能力的要求。
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的積累,人類不再需要如過去那樣去記住每一個細節,而是更加著重於理解與推理。但記憶力仍然是不可忽視的,我們需要認知到在智力水平普遍上升的同時,記憶力的訓練也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本身就擁有較高智力,甚至是門薩成員這樣的人群來說。
重視記憶力的訓練,將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整合理解與記憶,讓智力與記憶兩種能力共同拓展我們的世界,幫助我們在人生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智力和記憶力是人類認知的核心元素,就像兩股力量在我們的腦中相互角力,但也彼此協作,共同決定了我們的思考、學習和創造能力。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直線,而更像是一條複雜的網絡,其中充滿了多種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可能性。
有些人可能認為智力和記憶力是相輔相成的,但現實世界中,我們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微妙而有時甚至是矛盾的互動,尤其在高智力人群中更為明顯。
智力通常被視為理解、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記憶力則是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兩者看似簡單,其實背後的運作機制和相互關聯非常複雜。首先我們來談談這兩者在高智力人群中的不同表現。
許多高智力者擅長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問題,這種能力讓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和分析大量訊息,迅速找到答案,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擁有極強的記憶力。
高智力者有時反而會過度依賴推理能力,而非單純的記憶,只是在每一次相同的問題時更快速的重新推導出解答而已,這種做法在某些情況下非常有效,也導致他們在純粹記憶的任務上表現相對較弱。
像是記住一堆人名、電話號碼、路名,甚至人臉、路況,這也是羊羹發現門薩成員中臉盲路痴竟然佔比遠超於一般統計,這類單純記憶性的工作對這些人來說反而會顯得更困難些。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成就都需要依賴大量的記憶力來完成。學術成就、專業技能的累積,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任務,都需要依賴記住過去的經驗和細節來實現。
相較之下,高智力者擁有較強的推理能力,但如果不注重記憶力的訓練,往往會錯失許多可以取得成就的機會,因為記憶不足可能讓他們無法將推理的結果付諸實行或缺乏足夠的細節來支撐自己的推理過程。
在學術研究中,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是一個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記憶指的是同時處理和操作多個資訊的能力,它與智力高度相關,特別是在需要進行複雜推理的任務中起著關鍵作用。
然而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則不一定與智力成正比,甚至大部分時間推理與創造能力還會擾亂記憶的形成。長期記憶的強化更多取決於重複和深度處理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高智力的人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複雜資訊,但在需要長期記憶的細節問題上,表現卻可能顯得不那麼出色。
高智力者通常傾向於依靠邏輯推理或抽象思考來解決問題,而不會花太多時間去記住每一個細節。就像是一個人爬山,如果有捷徑可以走,那為什麼要繞遠路呢?他們會透過理解該概念的內在結構或是找到與已知知識的聯繫來快速掌握新知識,而不是像傳統的記憶方法一樣反覆背誦。
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也讓他們在面對新的挑戰時能夠迅速應變。但這樣的取捨,導致他們在需要精確記住某些信息的任務上,可能顯得相對弱勢。
在學習數學概念時,高智力者更願意去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所有的步驟。他們喜歡透過自己的推理能力在需要的時候重建出這些信息,這種方式雖然讓他們在應對複雜問題時得心應手,但當遇到需要記住大量公式或名詞時,卻可能覺得困難而無聊。這也意味著,記憶力的訓練往往在這類人群中被忽略,而長期下來使得他們在記憶策略上顯得相對欠缺。
記憶力並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而是一個包含多種成分的複雜系統。我們可以將記憶力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型,包括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和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等。這些記憶類型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現出各自的強弱點,特別是在高智力人群中,這種差異更加明顯。
程序性記憶,像是學習如何騎腳踏車,主要依賴於重複練習和動作記憶,這與智力的直接關聯性不大,更多是依賴於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的功能。高智力者在這方面可能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因為程序性記憶更多是一種身體的「肌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