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歌唱對成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系統性文獻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項針對音樂和歌唱對成人主觀幸福感(SWB)影響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共分析了37篇量化研究。研究顯示,音樂聆聽是最常見的介入方式,但團體歌唱也獲得了廣泛關注。相比之下,關於樂器演奏影響的研究較少,需要更多研究補充相關資料。由於介入方式多樣且時長不一,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性,因此難以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此外,一些音樂治療研究內容與非治療性音樂活動相似,增加了解釋難度。然而,探索性統合分析顯示,音樂活動與抑鬱減少之間存在正向關聯。

CHATGPT

CHATGPT


音樂活動對健康老年人的影響顯著。每週聆聽 30 分鐘音樂能有效降低抑鬱指數並提升生活品質。參加為期 14 至 30 週的社區合唱團活動,能改善精神健康,減少抑鬱和孤獨感。此外,參與音樂課程的老年人在幸福感上顯著提升。


針對學生族群,有 10 篇研究探討短時間聆聽音樂對情緒的影響,尤其是在運動過程中的介入。運動時聆聽音樂能減少焦慮,但對提升愉悅感的效果不明顯。聽音樂和跳舞活動有助於改善情緒,但其他活動如騎車或靜坐則無明顯效果。聆聽古典音樂或個人化音樂能促進放鬆,而搖滾音樂效果較差。一項隨機對照試驗(RCT)顯示,打擊樂演奏能減少抑鬱、焦慮和疲勞,並提升活力。此外,音樂介入(如中國音樂和音樂治療)能顯著減少患有抑鬱症學生的焦慮和抑鬱。


在一般成人族群中,9 篇研究分析了音樂介入的效果,其中 4 篇來自監獄族群。在醫院員工、孕婦和監獄犯人中進行的短時間音樂聆聽能減輕壓力、焦慮和抑鬱。監獄中的音樂創作活動,如作曲和表演,能提升自尊和情緒穩定性。參加社區合唱活動的志願者顯示出社交能力、愉悅感和情緒穩定的提升,但部分研究顯示,合唱活動對整體幸福感的影響不顯著。


對於特定健康族群,音樂介入的效果各有不同:
慢性病患者透過合唱和音樂活動能提升生活品質和情緒,但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不明顯。針對中風患者,音樂治療顯著減少了焦慮和抑鬱症狀。在臨終關懷中,音樂治療有助於提升靈性福祉,幫助患者獲得心靈平靜。失智症患者的研究則面臨挑戰。部分研究因依賴家屬或照護者代替患者進行評估而被排除。在已納入的研究中,音樂治療與其他活動(如聽書)相比,未顯示顯著改善焦慮或生活品質。然而,有些研究發現,即使介入結束後,音樂治療的抗抑鬱效果仍可持續 8 週或更長。


整體而言,音樂和歌唱活動能有效提升幸福感並減少抑鬱,尤其對老年人的影響顯著,能預防孤立感和心理健康問題。此外,年輕人、孕婦和服刑者也能從音樂活動中受益,情緒改善,焦慮減少。


總之,音樂介入在不同族群中展現了提升幸福感的潛力,但仍需針對多元背景的群體進行更多深入研究,以確保音樂活動對所有人都能帶來正面影響。


原文出處:

Daykin, N., Mansfield, L., Meads, C., Julier, G., Tomlinson, A., Payne, A., Grigsby Duffy, L., Lane, J., D'Innocenzo, G., Burnett, A., Kay, T., Dolan, P., Testoni, S., & Victor, C. (2018). What works for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wellbeing outcomes for music and singing in adults. Perspectives in public health, 138(1), 39–46. https://doi.org/10.1177/1757913917740391


全文重點整理潤飾 BY CHATGP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蕭瑞玲音樂治療隨想的沙龍
22會員
8內容數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運用在目標活動中,協助服務對象,但並不代表音樂治療是聽音樂,抑或是能和聆聽音樂畫上等號。音樂治療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功能在於非音樂能力的改善、提升、維持與成長,而非音樂能力是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用音樂與樂器活動評估服務對象,蒐集資料,範圍包含動作、認知
2024/10/19
音樂(活動)有情感抒發與交流的功能,也能有效促進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情緒表達途徑,音樂使長者能自然地抒發內心情感,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同時提升正向情感,避免負面情緒壓力的積累。音樂治療師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
Thumbnail
2024/10/19
音樂(活動)有情感抒發與交流的功能,也能有效促進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情緒表達途徑,音樂使長者能自然地抒發內心情感,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同時提升正向情感,避免負面情緒壓力的積累。音樂治療師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
Thumbnail
2024/08/18
日常對話情境中,講者與聽者的身份不斷交替,良好的聆聽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注意力和專注力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有效聆聽。本文探討聽覺注意力的定義及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透過目標音與幹擾音的對比來強化選擇性聽覺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技巧,以提升其在複雜環境中的聽覺理解能力。
2024/08/18
日常對話情境中,講者與聽者的身份不斷交替,良好的聆聽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注意力和專注力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有效聆聽。本文探討聽覺注意力的定義及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透過目標音與幹擾音的對比來強化選擇性聽覺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技巧,以提升其在複雜環境中的聽覺理解能力。
2024/07/23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2024/07/23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項針對音樂和歌唱對成人主觀幸福感(SWB)影響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共分析了37篇量化研究。研究顯示,音樂聆聽是最常見的介入方式,但團體歌唱也獲得了廣泛關注。相比之下,關於樂器演奏影響的研究較少,需要更多研究補充相關資料。由於介入方式多樣且時長不一,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性,因此難以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此外
Thumbnail
一項針對音樂和歌唱對成人主觀幸福感(SWB)影響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共分析了37篇量化研究。研究顯示,音樂聆聽是最常見的介入方式,但團體歌唱也獲得了廣泛關注。相比之下,關於樂器演奏影響的研究較少,需要更多研究補充相關資料。由於介入方式多樣且時長不一,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性,因此難以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此外
Thumbnail
音樂(活動)有情感抒發與交流的功能,也能有效促進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情緒表達途徑,音樂使長者能自然地抒發內心情感,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同時提升正向情感,避免負面情緒壓力的積累。音樂治療師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
Thumbnail
音樂(活動)有情感抒發與交流的功能,也能有效促進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情緒表達途徑,音樂使長者能自然地抒發內心情感,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同時提升正向情感,避免負面情緒壓力的積累。音樂治療師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經常尋找各種方式以緩解壓力和焦慮。有些人選擇運動,有些人則轉向藝術或音樂。但你有沒有想過,單純的聲音也能帶來深層的放鬆和治療呢?這不是關於任何聲音,而是特定的、能夠與我們內在頻率共鳴的聲音——頌缽音浴。這項古老的治療方式源自喜馬拉雅,已經被證實能夠提升身心健康。本文將引領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經常尋找各種方式以緩解壓力和焦慮。有些人選擇運動,有些人則轉向藝術或音樂。但你有沒有想過,單純的聲音也能帶來深層的放鬆和治療呢?這不是關於任何聲音,而是特定的、能夠與我們內在頻率共鳴的聲音——頌缽音浴。這項古老的治療方式源自喜馬拉雅,已經被證實能夠提升身心健康。本文將引領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常常因為生活壓力、工作繁忙而感到心理負擔沉重。當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未能完全釋放這些壓力時,古老的聽覺療法——頌缽療癒,卻以其獨特的聲音波動為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頌缽的聲音不僅是耳朵可以聽到的聲波,更是能深入我們內心深處,與我們的心靈頻率產生共鳴的神秘力量。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常常因為生活壓力、工作繁忙而感到心理負擔沉重。當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未能完全釋放這些壓力時,古老的聽覺療法——頌缽療癒,卻以其獨特的聲音波動為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頌缽的聲音不僅是耳朵可以聽到的聲波,更是能深入我們內心深處,與我們的心靈頻率產生共鳴的神秘力量。
Thumbnail
許多薩滿社群認為,舞蹈、歌唱、講故事和寂靜是通往靈魂療癒的途徑。本文探討作者自己的聲音歷程,以及聲音的力量以及如何幫助人進行身心靈整合。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包括聲音療癒、舞蹈、歌唱、療癒工具等。
Thumbnail
許多薩滿社群認為,舞蹈、歌唱、講故事和寂靜是通往靈魂療癒的途徑。本文探討作者自己的聲音歷程,以及聲音的力量以及如何幫助人進行身心靈整合。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包括聲音療癒、舞蹈、歌唱、療癒工具等。
Thumbnail
在人們日益重視身心健康的當下,藝術輔療作為一種結合藝術形式和心理治療的方式,正受到越多人的關注。除了對於心理障礙的治療,藝術輔療也被廣泛應用於長者健康管理領域。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平均壽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高齡者的身心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藝術輔療對於長輩的好處?  
Thumbnail
在人們日益重視身心健康的當下,藝術輔療作為一種結合藝術形式和心理治療的方式,正受到越多人的關注。除了對於心理障礙的治療,藝術輔療也被廣泛應用於長者健康管理領域。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平均壽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高齡者的身心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藝術輔療對於長輩的好處?  
Thumbnail
許久沒跟朋友去KTV唱歌了,還真是有點想念,想念唱歌可以狂吼、可以抒情、可以低吟,可以悲傷的種種。我記得我和好友Alice的最高紀錄是連唱六小時。 歌聲好聽與否非關鍵(雖然,咳咳,我真的唱得還不錯啦),唱歌真的是人天生就會做的事情,不管聲音好不好聽,當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會因為單純的喜悅而唱,生氣
Thumbnail
許久沒跟朋友去KTV唱歌了,還真是有點想念,想念唱歌可以狂吼、可以抒情、可以低吟,可以悲傷的種種。我記得我和好友Alice的最高紀錄是連唱六小時。 歌聲好聽與否非關鍵(雖然,咳咳,我真的唱得還不錯啦),唱歌真的是人天生就會做的事情,不管聲音好不好聽,當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會因為單純的喜悅而唱,生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