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活動在高齡者心理健康與社交參與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音樂活動在長者心理健康和社會參與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音樂(活動)有情感抒發與交流的功能,也能有效促進身心健康。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情緒表達途徑,音樂使長者能自然地抒發內心情感,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同時提升正向情感,避免負面情緒壓力的積累。音樂治療師在此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用,透過專業的觀察與引導,將音樂力量化為有效治療策略,幫助長者提升適應能力。


CHATGPT繪圖

CHATGPT繪圖


音樂治療師就像是一位行動研究者,行動研究的循環式動態過程「計劃-實踐-觀察-反思」的的動態過程便是音樂治療一環。因此,音樂治療師的角色不僅是單純的治療提供者,更像是一位持續探索和學習的研究者。根據每次治療中的觀察和反思,將新的知識運用於後續的治療方案中。這種動態、循環的工作模式使音樂治療師能靈活適應不同個案的需求,並在治療過程中不斷調整介入方法與音樂活動內容,以提升服務對象的生活品質或心理健康。



此外,透過音樂活動不僅能幫助長者維持社交聯繫,更能促進團隊合作精神,並作為跨世代交流的橋梁,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區生活。隨著年齡增長,長者的社交圈可能逐漸縮小,但音樂活動能作為連結他人的媒介。例如,參與社區歌唱班或合奏團體,有助促進成員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進一步培養友誼和信任。

 

除了娛樂和情感交流,音樂活動也能讓長者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價值,增強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音樂還可作為跨世代交流的橋樑,例如長者與年輕人共同策畫音樂活動或演出,策畫的討論過程中學習溝溝通與聆聽。長者與年輕人能在互動中增進理解與包容,促進家庭和社區的連結與凝聚力。另外,音樂活動也支持多元文化的傳遞與理解。參加演出或展示音樂作品能使長者獲得正向的回饋與鼓勵,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減輕隨年齡增長可能出現的無助感或失落感。

 

    在學習新樂器或探索音樂創作的過程中,長者不僅能挑戰自我,還能體會持續成長的可能性,進一步培養積極生活態度,提升自我認同感與社會價值感。這些活動讓長者發現自己仍能貢獻社會、激發創意,並享受豐富的社交與情感生活,不僅促進心理健康,也幫助他們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CHATGPT繪圖

CHATGPT繪圖

同時,參與者在聆聽與演奏中不僅能感受到音樂的情感力量,更能提升音樂感受力、創造力與協作能力,並在討論中覺察自我。無論是合唱、器樂演奏還是音樂創作,這些活動都能讓長者在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重新肯定自我。例如,透過歌唱、演奏樂器或參與音樂會,他們能體驗到節奏與旋律對身心的調節作用。聆聽舒緩的音樂或參加放鬆的音樂活動有助於緩解壓力、穩定情緒,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的整體水平。同時,在音樂的引導下進行簡單運動,能促進長者的身體機能發展,提升運動的樂趣。

 

進一步針對歌唱的研究指出,唱歌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免疫力和口腔狀況。同時也發現,唱歌後唾液皮質醇降低、壓力減輕,情緒狀態顯著提升,同時唾液量增加,有助維護口腔健康並減少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無論參與者是否喜愛唱歌,都呈現相同的正面效果。這表明,唱歌可作為促進老年人健康的簡單介入措施,適合在社區或養老院中推行。未來可透過更廣泛的研究探索不同類型音樂活動的具體效果,從而完善音樂介入在高齡者健康促進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Clark, I. N., Baker, F. A., Tamplin, J., Lee, Y. C., Cotton, A., & Stretton-Smith, P. A. (2021). "Doing Things Together Is What It's About": 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of Group Therapeutic Song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598979.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598979

 

Kelly, L., Clements-Cortés, A., Ahessy, B., Richardson, I., & Moss, H. (2023). "Follow the Musical Road": Selecting Appropriate Music Experience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0), 581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20105818

 

Sakano, K., Ryo, K., Tamaki, Y., Nakayama, R., Hasaka, A., Takahashi, A., Ebihara, S., Tozuka, K., & Saito, I. (2014). Possible benefits of singing to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elderly. BioPsychoSocial medicine, 8, 11. https://doi.org/10.1186/1751-0759-8-11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運用在目標活動中,協助服務對象,但並不代表音樂治療是聽音樂,抑或是能和聆聽音樂畫上等號。音樂治療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功能在於非音樂能力的改善、提升、維持與成長,而非音樂能力是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用音樂與樂器活動評估服務對象,蒐集資料,範圍包含動作、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丁·馬蒂的著作《兒童的奧祕》重新塑造了我們對兒童的看法,這本書探討了關懷者對兒童的看法以及這種看法如何影響育兒方式和親子關係。馬蒂強調以更開放和積極的心態面對育兒挑戰,從而增進與孩子之間的理解與聯繫。本文分析了書中的核心觀點,幫助讀者領悟關懷孩子的真正意義。
當我們面對與他人的互動時,界限的靈活性與堅守的必要性成為一個掙扎的議題,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堅守界限,和何時可以進行調整,以協調個人信仰與專業選擇之間的平衡。
日常對話情境中,講者與聽者的身份不斷交替,良好的聆聽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注意力和專注力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有效聆聽。本文探討聽覺注意力的定義及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透過目標音與幹擾音的對比來強化選擇性聽覺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技巧,以提升其在複雜環境中的聽覺理解能力。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旁人總要求這樣玩才對,但卻鮮少看看那樣玩也可以。 有時小孩只顧著的往前衝,忙著玩,只說自己想說,不回應問題,只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不依指令操作。 除了聽理解之外,他們可能有更感興趣的話題,心中有事想要跟旁人說,想要旁人知道他學會了____。 但是,語言表達尚在發展中,又或口語表達發
馬丁·馬蒂的著作《兒童的奧祕》重新塑造了我們對兒童的看法,這本書探討了關懷者對兒童的看法以及這種看法如何影響育兒方式和親子關係。馬蒂強調以更開放和積極的心態面對育兒挑戰,從而增進與孩子之間的理解與聯繫。本文分析了書中的核心觀點,幫助讀者領悟關懷孩子的真正意義。
當我們面對與他人的互動時,界限的靈活性與堅守的必要性成為一個掙扎的議題,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堅守界限,和何時可以進行調整,以協調個人信仰與專業選擇之間的平衡。
日常對話情境中,講者與聽者的身份不斷交替,良好的聆聽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注意力和專注力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有效聆聽。本文探討聽覺注意力的定義及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透過目標音與幹擾音的對比來強化選擇性聽覺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技巧,以提升其在複雜環境中的聽覺理解能力。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旁人總要求這樣玩才對,但卻鮮少看看那樣玩也可以。 有時小孩只顧著的往前衝,忙著玩,只說自己想說,不回應問題,只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不依指令操作。 除了聽理解之外,他們可能有更感興趣的話題,心中有事想要跟旁人說,想要旁人知道他學會了____。 但是,語言表達尚在發展中,又或口語表達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老師評語:感受到你的「不開心」的一篇,畢竟以現代媒體識讀的標準來看,這一篇科普文章有點水、有內容農場的性質。這個不開心你可以記著,以後閱讀到類似的文章時,就可以跳過不用看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資訊那麼多的情況下,當可信度都已經不足了,就可以放掉這一篇科普文章了!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本文談到牽亡歌在宗教文化中的重要性,並探討了這些特殊儀式背後的意義。牽亡歌不僅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情緒轉化的媒介,幫助人們轉化傷痛,走向人生的下一步。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老師評語:感受到你的「不開心」的一篇,畢竟以現代媒體識讀的標準來看,這一篇科普文章有點水、有內容農場的性質。這個不開心你可以記著,以後閱讀到類似的文章時,就可以跳過不用看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資訊那麼多的情況下,當可信度都已經不足了,就可以放掉這一篇科普文章了!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本文談到牽亡歌在宗教文化中的重要性,並探討了這些特殊儀式背後的意義。牽亡歌不僅僅是宗教活動,更是情緒轉化的媒介,幫助人們轉化傷痛,走向人生的下一步。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