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科技業要的,不是普通的電!——談AI與能源的兩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Nuclear Revival核能復興


大家好,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專欄,要談談最近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的:能源。更具體的說,是電力。

最近幾個熱門新聞,都跟未來的電力需求有關。首先是台電核三廠二號機組歲修41天,讓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歲修期間,並未傳出大規模停電事件,憂的則是傳統火力發電的占比居高不下,至今沒有解套之道。

與此同時,Bloomberg刊登了一篇行政院長卓榮泰的專訪,談台灣的核能政策。在接受專訪時,卓院長很具體的說:「只要台灣內部對於核能安全達到共識,對於核廢料的處理得到好的方向與保證,那大家有高度的共識,我們可以公開討論。」這段話聽得出來,有很大的解讀空間,因為設定了兩個重要的大前提,一個是要台灣內部對核能安全達到共識,第二個是要核廢料的處理得到好的方向跟保證,聽起來感覺到是如果有人對安全有疑慮,或者是環保團體有人反對,就不會走回頭路再擁抱核能。

可是Bloomberg顯然不這麼認為,這篇報導很具體的指出,這是民進黨政府「反核立場轉變」的明確訊號。為什麼轉變?就是因為AI熱潮對電力的龐大需求。「希望台灣也能跟上全球趨勢和新的核能技術,」Bloomberg引用卓院長的話,認為現在台灣對採用新的核能技術態度「非常開放」(very open),在台灣反核,越來越難維持下去。

電力,毫無疑問是AI發展非常重要的挑戰之一。另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新聞,要算是之前發生過危機的美國三哩島發電廠,最近Microsoft投資重啟其中一個反應爐,用來提供Microsoft資料中心所需要的電力。

我前陣子參加一場座談,聽到全球最重要的雲端資料中心和IT基礎設備業者緯穎科技董事長洪麗甯Emily Hong談話,她說她常講一句話,就是未來在Data Center這個產業裡,「算力無限,電力有限!」

意思是說,要算力不難,只要有錢擴充設備,你要多少就有多少,可以無限提升。可是每一筆運算的背後,都需要電力,而且是很龐大的電力。電力不夠,就什麼都不用講了。

但科技業要的電,不是普通的電。它們要乾淨的電、穩定的電、便宜的電。

所以為了確保接下來可以有更充足的電力使用,現在高科技業者、AI業者、資料中心業者紛紛回頭去擁抱核能發電。

90年代以後,歐美國家反核聲浪很大,特別是日本發生福島事件之後。可是這兩年情勢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最近一期《經濟學人》就報導了全球核能發電的最新發展。過去5年來,全球核能發電量不斷的成長,先前曾經趨緩的一些核能電廠建廠計畫,現在又回頭繼續加快腳步,目前有超過60座核能電廠正在興建,其中大部分在中國跟俄羅斯,當然也有一些在其他的國家,比方說捷克今年7月初才正式拍板一個170億投資的核能發電計畫。

經濟學人:核能復興運動,上演中!

《經濟學人》說,核能發電正在經歷一場復興運動,這波復興運動背後的原因當然很多,例如核能科技的進步等等,不過最關鍵的推手還是現在最熱門的AI背後所需要的運算能力。美國幾大科技巨頭Google、Amazon、Microsoft,現在都大舉投入新的核能發電。為什麼?就是因為所有的運算背後,都需要用電。以規模較大的資料中心來說,可能要用到100萬瓩的電,只要三座,我們一個核四就不夠用了,想想看,這麼大量的電力需求,如果是太陽能需要多少的太陽能板跟設備?如果是用風力要蓋多少的發電機?算來算去,核電不但乾淨而且還便宜、大量又划算,所以現在這些科技業者都在朝核能發電去投資。

不過《經濟學人》的報導指出,三哩島的例子在美國應該很難再複製,美國雖然現在有94座核能電廠,但是過去幾十年來已經很少再蓋新廠了,要找到像三哩島這樣可以重啟的核能電廠,機會不是那麼高。所以高科技公司紛紛投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Small Modular Reactor)。目前中國跟俄羅斯的SMR發展腳步較快,但西方國家也在努力的追趕,比方說比爾蓋茲就投資了一家叫Terra Power的核能新創公司,要在美國懷俄明州蓋的第一座SMR廠於8月份才剛剛動土;Open AI的Sam Altman投資的核能技術新創公司Oklo,也是要搞好幾個SMR的廠。另外,勞斯萊斯、GE都在同步研發這種小型的核能發電模組,Google、Oracle也對SMR這一塊有所投資。

當然,SMR在技術上仍有變數,何況核電還是有安全的顧慮以及核廢料存放的問題等等,可是面對這兩難局面,科技業者現階段顯然相信,未來更新的核能科技可以克服這些問題,歐洲和日本有些原本應該要退役的核能電廠,未來搞不好也會重新啟動。

全球的核能發電趨勢,我想在短期間內不會改變,也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除非不要半導體、不要AI、不要這些高科技產業,否則我們就必須很務實的去面對以上的這些問題。在發展光電、風電之外,也要正視國際上的核電復興現象。

延伸閱讀

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幾篇文章:

《沈雲驄說財經》Podcast

更多更完整的財經觀點分析,請鎖定《沈雲驄說財經》Podcast,每週三更新上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週二常聽蘭萱專訪您,沒想到現在也可以在Vocus讀您的見解好快樂XD
沈雲驄-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5
一花的資訊廚房 謝謝支持!除了蘭萱的節目,也別忘了收聽《沈雲驄說財經》podcast
麥康納-avatar-img
2024/11/02
潮水退了 沒穿褲子 但選票政權都騙到手了
你也來啦! 😍👍
沈雲驄-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5
教育邊緣人阿頓 謝謝支持!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0/30
謝謝小馬哥分享!專業!👍👍👍 (我竟然可以在每週二及幾乎每週三都固定收聽的偶像的方格沙龍搶到留言頭香!😍)
沈雲驄-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5
❦ 莊小昕 謝謝支持!
Yack 葉可-avatar-img
2024/11/07
RE100的科技巨頭都要回去擁抱核能了😂
avatar-img
沈雲驄的世界財經筆記
249會員
10內容數
走進財經世界,不是陷入複雜理論和財務數字之中,而是迎向更有趣與更豐盛的生活。
2025/03/21
川普簽署正式削減教育部功能的行政命令。看在亞洲人眼中簡直逆天行事,什麼都可以省,可以省教育嗎?這麼大件事,為什麼美國人反應不怎麼激烈?其實這不是川普特立獨行的決定,而是共和黨長期主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riedman在1955年的論文也提到,教育應該像其他產業一樣,通過市場競爭而非政府壟斷來運作
Thumbnail
2025/03/21
川普簽署正式削減教育部功能的行政命令。看在亞洲人眼中簡直逆天行事,什麼都可以省,可以省教育嗎?這麼大件事,為什麼美國人反應不怎麼激烈?其實這不是川普特立獨行的決定,而是共和黨長期主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riedman在1955年的論文也提到,教育應該像其他產業一樣,通過市場競爭而非政府壟斷來運作
Thumbnail
2025/02/20
前陣子,馬斯克提出以970億美元併購OpenAI的消息一度震驚科技界。這項提案很快被OpenAI董事會拒絕,Sam Altman還反嗆說,要同樣用970億美元買馬斯克的Twitter。這個新聞後續似乎不了了之,感覺馬斯克是來亂的而已。但這不是純粹攪局的併購提案,而是馬斯克精心策劃的一步棋。
Thumbnail
2025/02/20
前陣子,馬斯克提出以970億美元併購OpenAI的消息一度震驚科技界。這項提案很快被OpenAI董事會拒絕,Sam Altman還反嗆說,要同樣用970億美元買馬斯克的Twitter。這個新聞後續似乎不了了之,感覺馬斯克是來亂的而已。但這不是純粹攪局的併購提案,而是馬斯克精心策劃的一步棋。
Thumbnail
2025/02/12
過去幾週,美國政壇高潮迭起,其中兩波高潮,一是川普政府挑起關稅戰,二是馬斯克針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揭弊行動。這兩件事看似無關聯,但背後卻折射出美國內部政治操作與全球影響力的深層矛盾。川普與馬斯克的行動究竟是在「傷敵」,還是在「傷己」?
Thumbnail
2025/02/12
過去幾週,美國政壇高潮迭起,其中兩波高潮,一是川普政府挑起關稅戰,二是馬斯克針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揭弊行動。這兩件事看似無關聯,但背後卻折射出美國內部政治操作與全球影響力的深層矛盾。川普與馬斯克的行動究竟是在「傷敵」,還是在「傷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2年對全球經濟而言是極為困難的一年。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對各國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台灣亦不例外。然而,踏入2023年,全球經濟趨勢是否將會逆轉,迎來復甦與成長的新機遇?
Thumbnail
2022年對全球經濟而言是極為困難的一年。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對各國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台灣亦不例外。然而,踏入2023年,全球經濟趨勢是否將會逆轉,迎來復甦與成長的新機遇?
Thumbnail
昨天最重大的新聞(個人覺得),就是我們的護國神山,2330台積電,要把最先進的製程-3nm移到美國啦。 中美角力不斷,又遇上缺晶片的奇觀,加上intel沒什麼路用,大家都對2330垂涎不已,迫於大國之間的競爭,台積也必須做出選邊站的抉擇,雖然很希望不是這個結果,但早在亞利桑那州建立5奈米新廠的消息釋
Thumbnail
昨天最重大的新聞(個人覺得),就是我們的護國神山,2330台積電,要把最先進的製程-3nm移到美國啦。 中美角力不斷,又遇上缺晶片的奇觀,加上intel沒什麼路用,大家都對2330垂涎不已,迫於大國之間的競爭,台積也必須做出選邊站的抉擇,雖然很希望不是這個結果,但早在亞利桑那州建立5奈米新廠的消息釋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之實績-智慧電網; (2) 台電公司強化電網韌性計畫; (3) 台灣電力系統的現況; (4) 台灣的智慧電網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之實績-智慧電網; (2) 台電公司強化電網韌性計畫; (3) 台灣電力系統的現況; (4) 台灣的智慧電網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
Thumbnail
說好的不缺電,當然也就不會限電,但或許一切都是謊言。
Thumbnail
說好的不缺電,當然也就不會限電,但或許一切都是謊言。
Thumbnail
台灣真像國民黨說的在「靠核能」,那現在可能還有一半地區沒辦法恢復供電。
Thumbnail
台灣真像國民黨說的在「靠核能」,那現在可能還有一半地區沒辦法恢復供電。
Thumbnail
21世紀是台灣電力產業大變化的機會,初級能源(煤、石油、天然氣)逐漸被二級能源-綠色電力所取代,至於綠色氫氣我定義為三級能源,嚴格來說綠色氫氣是一種儲能應用,儲能之後再用來發電。 新世紀台灣的電力行業架構,包括集中式發電端、輸電端、配電端、產銷端(自發自用綠電)、分散式發電端(可含儲能系統)、儲能端
Thumbnail
21世紀是台灣電力產業大變化的機會,初級能源(煤、石油、天然氣)逐漸被二級能源-綠色電力所取代,至於綠色氫氣我定義為三級能源,嚴格來說綠色氫氣是一種儲能應用,儲能之後再用來發電。 新世紀台灣的電力行業架構,包括集中式發電端、輸電端、配電端、產銷端(自發自用綠電)、分散式發電端(可含儲能系統)、儲能端
Thumbnail
基於國家安全與軍事發展的理由,中國是不會放棄核能發電的,且累積安裝容量目前沒有看到會減少的趨勢,然而我們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的核電國家,已經看到明顯的核電累積安裝容量下降趨勢。分析2016-2030年中國新增的發電量趨勢,可以看到2016-2020年之間風光電力發電量達503TWh(
Thumbnail
基於國家安全與軍事發展的理由,中國是不會放棄核能發電的,且累積安裝容量目前沒有看到會減少的趨勢,然而我們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的核電國家,已經看到明顯的核電累積安裝容量下降趨勢。分析2016-2030年中國新增的發電量趨勢,可以看到2016-2020年之間風光電力發電量達503TWh(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