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關係,從建立「情緒界線」開始】

【好的關係,從建立「情緒界線」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霸凌、壓榨、炫耀、自負、控制、情緒勒索、攻擊行為與情緒,本質上是對死亡恐懼

保護機制,該類型的人往往並不具備穩定的自我價值感,因而要透過各種行為表現來確

保自己的價值與安全。然而要維持這種畸形的心態需要團體中的弱勢作為媒介才能彰

顯。作為群體中的一份子,面對這樣的人要不學會建立與他人間的「情緒界線」,要不

離開這個群體。我們沒有人可以且應該成為他人掩蓋恐懼的墊腳石。


撰文:許韡礪諮商心理師


avatar-img
許韡礪 諮商心理師 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一個能讓您卸下來自社會的盔甲、回歸純粹自我的心靈空間。 透過專業談話,探索與整理您心理的各式困擾。 讓我們共同聆聽您內在的呼喚,停止自我內耗, 給疲憊、混沌的自己一個安頓身心的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諮商並非痛苦或病痛纏身的的專利,但凡想改善生活品質,讓情緒變得快樂的人都可以使用。 很多個案覺得非得自己每個禮拜有發生痛難過的事前來諮商才是有意義的;但我想問的是,難道沒有這些事情作為媒介就不能與使用諮商嗎? 有沒有一個可能是在我們日常的人際關係中,也覺得自己非得「提供一些什麼?」才可以與別人相
本文探討「跳脫舒適圈」的觀念,質疑其絕對性,指出許多人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機與困擾。強調人生並無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生存信念,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透過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成長的道路有千百種選擇,而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對成功的定義。
在日常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而我們如何在這份壓力中找到心靈的寧靜成為一大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允許與內心的平靜,並反思了我們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所失去的自我。唯有無條件的自愛,方能填補內心的空虛,尋得真正的心靈安適。
諮商並非痛苦或病痛纏身的的專利,但凡想改善生活品質,讓情緒變得快樂的人都可以使用。 很多個案覺得非得自己每個禮拜有發生痛難過的事前來諮商才是有意義的;但我想問的是,難道沒有這些事情作為媒介就不能與使用諮商嗎? 有沒有一個可能是在我們日常的人際關係中,也覺得自己非得「提供一些什麼?」才可以與別人相
本文探討「跳脫舒適圈」的觀念,質疑其絕對性,指出許多人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機與困擾。強調人生並無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生存信念,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透過深入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成長的道路有千百種選擇,而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對成功的定義。
在日常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而我們如何在這份壓力中找到心靈的寧靜成為一大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允許與內心的平靜,並反思了我們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所失去的自我。唯有無條件的自愛,方能填補內心的空虛,尋得真正的心靈安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