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霓裳魅影》:愛的幽靈,禮服與慾望的纏繞之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文/K 同學

《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2017)作為演員 Daniel Day-Lewis 的息影之作,此片在帶給他情感衝擊的同時(註一),卻不失為一部笑點含蓄的上流喜劇,趣味在角色的性格碰撞間展陳,而女主角社會階級上的轉變,使人聯想到《鹽燒莊園》(Saltburn, 2023)的同時,也彷彿是情感與精神層面的《寄生上流》(Parasite, 2019)。本片中的「魅影」不僅僅為角色所看見的幻覺,也是主角 Reynolds 對「以母親為標準的理想伴侶」之追尋,更是「House of Woodcock」這個招牌所織起的口碑與陳規。

《霓裳魅影》為 Paul Thomas Anderson(以下簡稱 PTA)在 2017 所執導的作品。故事背景設立於五〇年代的英國,裁縫師 Reynolds Woodcock 與姐姐 Cyril Woodcock 在時尚界有一席之地,替許多社會名流訂做高級服飾。Reynolds 的日常建立在一套嚴格的生活習慣之上,許多小事與改變都可能令他不悅。在回老家度假的旅途中,Reynolds 於餐廳遇見了擔任服務生的 Alma,兩人在歡快中卻也不時發生爭執,發展了特別的情感關係。

《霓裳魅影》劇照/IMDb

《霓裳魅影》劇照/IMDb

《霓裳魅影》始於平淡而緩慢的爐邊長談,由 Alma 所引導的倒敘口吻讓觀眾透過女性角色所提供的資訊來閱讀 Reynolds 這位處事嚴謹的裁縫師。在此,故事的走向仍處於未知,但電影卻已在開頭處用話語權暗示兩人情愛關係的權力結構轉變──我們即將在 Alma 給出的框架下認識 Reynolds Woodcock。

在一連串 Reynolds 從事早晨梳洗的鏡頭中,PTA 運用五個蒙太奇序列為觀眾建立了一個前提:這些充滿儀式性的行為是 Reynolds 日復一日進行的生活習慣。Reynolds 古板且不易接受改變的個性不只能從 Wookcock 這個姓氏去理解,導演在此片所運用的攝影風格似乎也共享了同樣的特質:這些別緻嚴謹且具功能取向的鏡頭就像 Reynolds Woodcock 的代言人,每一顆都完美得恰到好處,有所保留的手持鏡頭則對照著 Reynolds 偶爾傾斜的心理狀態;PTA 的攝影美學有時甚至帶有鬼魅的性質,站在一定的距離外冷靜觀察角色的行動,服膺於角色性格的不僅是 PTA 的攝影風格,Jonny Greenwood 的配樂也形塑了 Reynolds 的人格特質,更爲「House of Woodcock」這個空間下了深刻的註解。

Jonny Greenwood/IMDb

Jonny Greenwood/IMDb

Jonny Greenwood 為英國樂團 Radiohead 與 The Smile 的吉他手。然而,此片的配樂並沒有如其歌曲〈Prove Yourself〉般的力道,也無〈Just〉的氣勢磅礴,迷幻搖滾精神的吉他在此片中完全遁隱,取而代之的是弦樂與鋼琴,《霓裳魅影》的原聲帶宛如去掉了 AI 人聲的〈Fitter Happier〉,兩者的鋼琴皆予人鬼魅縈繞之感,當音樂碰上鏡頭,遞迴的音符在 Woodcock 宅邸徘徊,觀眾頓時被困在 PTA 與 Jonny Greenwood 共同創造的幻象當中。

有趣的是,Woodcock 宅邸並非 PTA 為電影所搭設的場景,反而實際存在於倫敦地圖上的某一點。這座宅邸為一直立式建築,高而不寬敞的外型彷彿為資本主義下的社會縮影,空間對於階級意象的表呈從 Woodcock 的女工出入宅邸的方式可以被觀察:當 Cyril 從前門迎接比利時公主 Mona 與 Barbara Ross 的同時,Pippa 與 Tippy 等女工卻必須由後門進入。

《霓裳魅影》劇照/IMDb

《霓裳魅影》劇照/IMDb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4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一座古老城市中的一間昏暗小屋裡,珍被稱為「模糊現實的織夢者」。人們找上她,不是為了尋求清晰的答案,而是為了感受她能賦予真相的迷人朦朧。她的天賦並不尋常——她能窺見靈魂的深處,將其精髓捕捉成影像,既鮮明又模糊,如同一段稍縱即逝的記憶。
Thumbnail
在一座古老城市中的一間昏暗小屋裡,珍被稱為「模糊現實的織夢者」。人們找上她,不是為了尋求清晰的答案,而是為了感受她能賦予真相的迷人朦朧。她的天賦並不尋常——她能窺見靈魂的深處,將其精髓捕捉成影像,既鮮明又模糊,如同一段稍縱即逝的記憶。
Thumbnail
昏暗的畫廊中,回蕩著低語般的細語,模糊的影像在碎裂的肖像間閃動。畫廊正中央,站著珍,自稱為「遺忘現實的編織者」。她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而是一扇通往未知的門。每一幅作品都是時間與記憶的層層堆疊,模糊的面容、破碎的記憶和朦朧的色彩交織在一起。眼前的這張模糊肖像,輪廓柔化,宛如隔著
Thumbnail
昏暗的畫廊中,回蕩著低語般的細語,模糊的影像在碎裂的肖像間閃動。畫廊正中央,站著珍,自稱為「遺忘現實的編織者」。她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而是一扇通往未知的門。每一幅作品都是時間與記憶的層層堆疊,模糊的面容、破碎的記憶和朦朧的色彩交織在一起。眼前的這張模糊肖像,輪廓柔化,宛如隔著
Thumbnail
《霓裳魅影》始於平淡而緩慢的爐邊長談,由 Alma 所引導的倒敘口吻讓觀眾透過女性角色所提供的資訊來閱讀 Reynolds 這位處事嚴謹的裁縫師。在此,故事的走向仍處於未知,但電影卻已在開頭處用話語權暗示兩人情愛關係的權力結構轉變──我們即將在她給出的框架下認識 Reynolds Woodcock。
Thumbnail
《霓裳魅影》始於平淡而緩慢的爐邊長談,由 Alma 所引導的倒敘口吻讓觀眾透過女性角色所提供的資訊來閱讀 Reynolds 這位處事嚴謹的裁縫師。在此,故事的走向仍處於未知,但電影卻已在開頭處用話語權暗示兩人情愛關係的權力結構轉變──我們即將在她給出的框架下認識 Reynolds Woodcock。
Thumbnail
《今夜一起為愛鼓掌》讓「很會做愛的女人」去細細思考愛情的本質,也讓一個在完美愛情關係中的女人「不能做愛」,劇本人物設計對仗且工整,最後循線索找出的解答,亦是正中當代女性思維紅心。
Thumbnail
《今夜一起為愛鼓掌》讓「很會做愛的女人」去細細思考愛情的本質,也讓一個在完美愛情關係中的女人「不能做愛」,劇本人物設計對仗且工整,最後循線索找出的解答,亦是正中當代女性思維紅心。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與其說是推理小說,我倒覺得比較像是一篇大型的、喃喃自語的抒情文。這本書廣受肯定,結局很有巧思,作者也的確文采斐然,但總覺得太多了。劇情推進得很慢,大多數的篇幅都是在描摹和抒情。即使是單純的人物對話、動作敘述或事物描繪,都要用優美的詞藻來展現。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與其說是推理小說,我倒覺得比較像是一篇大型的、喃喃自語的抒情文。這本書廣受肯定,結局很有巧思,作者也的確文采斐然,但總覺得太多了。劇情推進得很慢,大多數的篇幅都是在描摹和抒情。即使是單純的人物對話、動作敘述或事物描繪,都要用優美的詞藻來展現。
Thumbnail
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有一門課叫做「電影敘事方法」。老師說:每個人都是故事。「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元素,一切情節的旋扭與絞纏,都是從這裡開始的。然而我向來對這個觀點抱持懷疑 ── 若你要述說一個故事,人物永遠無法是一個足夠飽合的原點。
Thumbnail
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有一門課叫做「電影敘事方法」。老師說:每個人都是故事。「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元素,一切情節的旋扭與絞纏,都是從這裡開始的。然而我向來對這個觀點抱持懷疑 ── 若你要述說一個故事,人物永遠無法是一個足夠飽合的原點。
Thumbnail
幾年前偶然看到《鴿子在樹枝上沉思》就對導演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留下深刻印象。此次作品《千日千夜》承繼一貫的超現實油畫般灰白色調,在富含哲思的對白,緩慢到近乎靜止的畫面,聖歌式配樂以及憂傷的氛圍中,以詼諧的方式捕捉人生的殘酷和美麗。透過一個個平凡卻獨特的人物以及一位失去信仰的牧師,
Thumbnail
幾年前偶然看到《鴿子在樹枝上沉思》就對導演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留下深刻印象。此次作品《千日千夜》承繼一貫的超現實油畫般灰白色調,在富含哲思的對白,緩慢到近乎靜止的畫面,聖歌式配樂以及憂傷的氛圍中,以詼諧的方式捕捉人生的殘酷和美麗。透過一個個平凡卻獨特的人物以及一位失去信仰的牧師,
Thumbnail
《索爾之子》導演新片。必須大銀幕。像鬼魂夢遊,像虛擬實境,像電玩闖關,像《創世紀》,比《1917》厲害多。深度普通,重點是那個詭異到幾乎病態的影像經驗。太迷人、太驚人。
Thumbnail
《索爾之子》導演新片。必須大銀幕。像鬼魂夢遊,像虛擬實境,像電玩闖關,像《創世紀》,比《1917》厲害多。深度普通,重點是那個詭異到幾乎病態的影像經驗。太迷人、太驚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