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還在美術系繪製靜物時,總被要求不可看著照片描繪
週末到高雄出差,依照慣例,在事情辦完後,總會抽空到附近的美術館走走。原本只想輕鬆看個展覽,卻在看完後翻轉了我前30年的繪畫思維!
記得以前還在美術系練習靜物寫生時,總被要求要看著現實的物體描繪,看著照片繪製是被嚴格禁止的,也因為這番求學經驗,後來便鮮少以照片當作臨摹的對象,只要拿起照片準備繪製,腦中總會浮現油畫老師嚴肅地說:「不可以看照片。」
19世紀初,攝影術問世,經歷了百年的推進,在20世紀,攝影技術逐漸成熟,在當時的歐洲藝壇,部分以傳統繪畫手法表現的藝術家們,開始反思攝影與傳統藝術記錄方式區別。同樣是記錄的手法,繪畫和攝影都講求將視覺留存下來,前者經過畫筆的轉化,現實會因應畫作的主題,以色彩、構圖等方式被刻意凸顯;後者則利用快門,毫無保留地將幾毫秒的畫面,利用光線永遠紀錄在底片上。
將視覺保留在相紙上的技術,起初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其中包含了已經習慣傳統記錄方式的藝術家們,因此,不少藝術家開始擔心,這項技術會不會將原本最快也要半天的肖像畫,以短短幾秒鐘的手指動作給取代了!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此感到焦慮,部分藝術家選擇擁抱這些技術,將傳統藝術的構圖、佈局、練習、執行等思維,與攝影技術融合,傑夫.沃爾(Jeff Wall)的《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鑒鑑葛飾北齋)》就是一件很好的例子。
這張巨大的「相片」,從拍攝到完成歷經長達五個月的時間,熟知攝影的人們因此會納悶,就算長時間曝光,也不可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吧!傑夫.沃爾(Jeff Wall)的這件作品,即是將相片當成畫布,將相機當成畫筆,不僅花了大量的時間思考構圖,甚至將畫面佈局做成草稿,最後利用攝影的底片及暗房技術,拼貼成最終的完成品,其完成品的畫面,更向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駿州江尻》致敬。
在當時,包含安迪沃荷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都在嘗試與「攝影」這項越來越普及的新技術共存,執得一提的是,這些享負盛名的藝術家,選擇將攝影當作表現藝術思維的新手法,而不僅是一種取代肖像畫家的技術,於是,全新的藝術型態及鉅作便產生了,當新科技降臨,若能利用他們成為表達思維的放大鏡,藝術也能與科技同步成長。
觀展後我不禁反思,現今逐漸蓬勃的AI科技,若被濫用,確實可以成為繳交作業的省時手法,後果卻也顯而易見,AI會變成凌駕思維之上的牢籠,眼界只能被束縛在其中。然而,若我們轉而將AI視為工具——一項能夠事半功倍、加快思維判斷的利器,找到使用他的方法並善加駕馭,原本的牢籠豈不變成乘風破浪的堅固船體嗎!
展覽名稱: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展期:2024.06.29 - 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