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攝影展覽,翻轉30年的繪畫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得以前還在美術系繪製靜物時,總被要求不可看著照片描繪

週末到高雄出差,依照慣例,在事情辦完後,總會抽空到附近的美術館走走。原本只想輕鬆看個展覽,卻在看完後翻轉了我前30年的繪畫思維!

記得以前還在美術系練習靜物寫生時,總被要求要看著現實的物體描繪,看著照片繪製是被嚴格禁止的,也因為這番求學經驗,後來便鮮少以照片當作臨摹的對象,只要拿起照片準備繪製,腦中總會浮現油畫老師嚴肅地說:「不可以看照片。」

當時美術系的畫室在頂樓,不少石膏習作在那裡完成(圖片來源:AI繪圖)

當時美術系的畫室在頂樓,不少石膏習作在那裡完成(圖片來源:AI繪圖)


藝術家們開始擔心,繪畫是否會被快門給取代了


19世紀初,攝影術問世,經歷了百年的推進,在20世紀,攝影技術逐漸成熟,在當時的歐洲藝壇,部分以傳統繪畫手法表現的藝術家們,開始反思攝影與傳統藝術記錄方式區別。同樣是記錄的手法,繪畫和攝影都講求將視覺留存下來,前者經過畫筆的轉化,現實會因應畫作的主題,以色彩、構圖等方式被刻意凸顯;後者則利用快門,毫無保留地將幾毫秒的畫面,利用光線永遠紀錄在底片上。

將視覺保留在相紙上的技術,起初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其中包含了已經習慣傳統記錄方式的藝術家們,因此,不少藝術家開始擔心,這項技術會不會將原本最快也要半天的肖像畫,以短短幾秒鐘的手指動作給取代了!



將相片當成畫布,讓相機變成畫筆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此感到焦慮,部分藝術家選擇擁抱這些技術,將傳統藝術的構圖、佈局、練習、執行等思維,與攝影技術融合,傑夫.沃爾(Jeff Wall)的《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鑒鑑葛飾北齋)》就是一件很好的例子。

《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鑒鑑葛飾北齋)》(圖片攝自:高雄市立美術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特展)

《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鑒鑑葛飾北齋)》(圖片攝自:高雄市立美術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特展)


這張巨大的「相片」,從拍攝到完成歷經長達五個月的時間,熟知攝影的人們因此會納悶,就算長時間曝光,也不可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吧!傑夫.沃爾(Jeff Wall)的這件作品,即是將相片當成畫布,將相機當成畫筆,不僅花了大量的時間思考構圖,甚至將畫面佈局做成草稿,最後利用攝影的底片及暗房技術,拼貼成最終的完成品,其完成品的畫面,更向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駿州江尻》致敬。


從草稿中可以發現,照片中的所有物件都是傑夫.沃爾提前在構圖時就安排好的

從草稿中可以發現,照片中的所有物件都是傑夫.沃爾提前在構圖時就安排好的


在當時,包含安迪沃荷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都在嘗試與「攝影」這項越來越普及的新技術共存,執得一提的是,這些享負盛名的藝術家,選擇將攝影當作表現藝術思維的新手法,而不僅是一種取代肖像畫家的技術,於是,全新的藝術型態及鉅作便產生了,當新科技降臨,若能利用他們成為表達思維的放大鏡,藝術也能與科技同步成長。

觀展後我不禁反思,現今逐漸蓬勃的AI科技,若被濫用,確實可以成為繳交作業的省時手法,後果卻也顯而易見,AI會變成凌駕思維之上的牢籠,眼界只能被束縛在其中。然而,若我們轉而將AI視為工具——一項能夠事半功倍、加快思維判斷的利器,找到使用他的方法並善加駕馭,原本的牢籠豈不變成乘風破浪的堅固船體嗎!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展期:2024.06.29 - 2024.11.1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藝文中創業
1會員
3內容數
在走訪生活的過程中,總脫離不了藝術與文化的影子,那些以藝術家視角咀嚼過的結晶,是否也可以讓我們從中反芻出一點創業的養分呢?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言、加入沙龍、或開啟小鈴噹通知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小心踏入一檔攝影展,讓作者開始思考攝影技術如何與傳統藝術融合,以及創作者在面對新科技(如AI)時的心路歷程。透過藝術家的反思,從傑夫.沃爾的作品到現代AI應用,文章揭示了藝術表現的多樣性與創新性,並強調將新技術轉化為創作工具的重要性,以避免淪為思維的束縛。
Thumbnail
不小心踏入一檔攝影展,讓作者開始思考攝影技術如何與傳統藝術融合,以及創作者在面對新科技(如AI)時的心路歷程。透過藝術家的反思,從傑夫.沃爾的作品到現代AI應用,文章揭示了藝術表現的多樣性與創新性,並強調將新技術轉化為創作工具的重要性,以避免淪為思維的束縛。
Thumbnail
非常偶然的機會下,叮噹看了一幅疑似照片,但又不是照片的畫像,細心觀察後,驚見畫像原是一張人像油畫。因著畫家細緻而逼真的繪畫,作品被混淆,誤認為這是一幀照片而非一幅藝術作品......
Thumbnail
非常偶然的機會下,叮噹看了一幅疑似照片,但又不是照片的畫像,細心觀察後,驚見畫像原是一張人像油畫。因著畫家細緻而逼真的繪畫,作品被混淆,誤認為這是一幀照片而非一幅藝術作品......
Thumbnail
擁抱創作與探險歷程中,唯自己才擁有的獨特價值感受
Thumbnail
擁抱創作與探險歷程中,唯自己才擁有的獨特價值感受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3.3 藝術的困惑 幾百年後,一個東方人對自己的文明做出了質問。 在《此生:肉生覺醒》裡,蔣勳對死亡做出了反思:「儒家文化的影響,使華人的世界,極其避忌死亡。死亡的場域,沒有生者的圖像,沒有生者的容顏姿態,只有非常抽象的文字。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3.3 藝術的困惑 幾百年後,一個東方人對自己的文明做出了質問。 在《此生:肉生覺醒》裡,蔣勳對死亡做出了反思:「儒家文化的影響,使華人的世界,極其避忌死亡。死亡的場域,沒有生者的圖像,沒有生者的容顏姿態,只有非常抽象的文字。
Thumbnail
從藝術史的觀點來看寫實具象繪畫的進程,並且加以解析自己的作品。
Thumbnail
從藝術史的觀點來看寫實具象繪畫的進程,並且加以解析自己的作品。
Thumbnail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Thumbnail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Thumbnail
進入1980 年代,攝影不再只是藝術界單純的一時風潮,它已演變成新藝術概念的縮影。 1970 年代和1980 年代,藝術機構明確的攝影收藏行為,意味著大量的公部門投資,這個重要刺激因素促進市場活動,也讓以攝影為主的國際畫廊/經紀人網絡持續成長。
Thumbnail
進入1980 年代,攝影不再只是藝術界單純的一時風潮,它已演變成新藝術概念的縮影。 1970 年代和1980 年代,藝術機構明確的攝影收藏行為,意味著大量的公部門投資,這個重要刺激因素促進市場活動,也讓以攝影為主的國際畫廊/經紀人網絡持續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