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本繪本的作者和繪者,
尤其是谷川俊太郎的文字,
幾乎只要是他文字的繪本,
每一本都想收藏。
谷川俊太郎說過:「都說詩人是藝術家,
但我更願意稱自己是手藝人,
我是語言的匠人,以此手藝為生。」
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匠人,
把文字語言組織無數令人感動的詩句、文章。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封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圖像是奔跑中的男孩,
他背著書包,似正向學校的方向前進。
男孩的表情帶著微笑,
透露出他對學校生活的期待,
這種簡單而直接的表情帶來一種真實、純粹的感受。
背景中寬闊的天空和學校建築的相互襯托,
彷彿暗示孩子們在學校這片天地中,
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讓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記得第一天上班的緊張嗎?
那種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
其實在很久以前,我們就已經體驗過了。
封面上那個揹著書包、躍在空中的小男孩,
正是我們人生第一次離開安全區域的寫照。
秦好史郎細膩的筆觸,
完整保留那份忐忑與勇氣:
緊握書包帶的手指、微微泛紅的臉頰,
和閃爍著期待又帶點不安的眼神。
第一天上學,第一天上班,
都是生命中的重要轉捩點。
書包換成了公事包,制服換成了西裝,
但那份初次踏入新環境的心情,卻始終相似。
🏠「在家裡,我是一個小孩,
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這句話讓多少上班族會心一笑,
不就像是在描述我們下班後的世界嗎?
只是現在的「家」可能是一間小公寓,
「做任何事」可能變成了追劇、
打電動或者賴在沙發上。
🏫而「一旦去了學校,我就是學生,
成為許多人中的一個」,
何嘗不是職場生活的寫照?
在辦公室裡,我們都是公司中的一員,
需要遵守既定的規範,配合團隊的節奏。
那個在家肆意張揚的自我,
必須適度收斂,學會在群體中找到平衡點。
教室場景彷彿是職場的預覽版本,
黑板前的老師,就像是主管在主持會議;
同學間的小組討論,不就是日後的團隊合作;
課堂報告,則是簡報技巧的初體驗。
如果腹黑點的思考,
甚至連座位安排都暗示著日後的辦公室政治:
誰坐在前排,誰被安排在角落,都各有深意。
我還記得國中時的座位是按照名次排的,
名次在前的人先選位子,
於是小圈圈就這樣形成了。
💡書中描繪的遊戲場景:有人在踢足球,
有人在觀察花朵,有人選擇獨處。
這些不同的選擇,
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在職場中的定位,
有人喜歡站在聚光燈下、
有人偏好在幕後默默耕耘,
而有人則在專業領域中深耕。
💛「有時候,也會和不喜歡的朋友變成好朋友。」
這句話道出了職場中最值得玩味的現象,
就像我們在學校裡與不同性格的同學相處,
職場中也常常需要和性格迥異的同事合作。
那些在樓梯間化解的誤會,
那些在教室角落達成的和解,
都是為今日職場關係的墊腳石。
💛但只有職場嗎?怎麼可能。
還記得嗎?
放學時分,空教室裡殘留著一整天的痕跡:
黑板上未擦淨的字跡、抽屜裡遺落的鉛筆屑、
窗臺上的粉筆灰⋯⋯現在想起來,
生命中最深刻的體悟往往來自最平凡的時刻。
在校園生活裡,
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真誠的道歉、
一場突如其來的雨中並肩奔跑,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刻,
卻是構築生命的重要部分。
誰沒有過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的緊張?
誰沒有因為一個善意的謊言而感到愧疚?
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
定義了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那些在求學時期學到的處世之道,
至今仍在指引著我們的人生。
無論是如何在團體中保持自我、
如何在競爭中守住善良、
如何在規範下找到自由⋯⋯
這些都是一輩子的功課。
💛谷川俊太郎和秦好史郎用最純粹的方式告訴我們:
成長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段持續的旅程。
對於正在經歷這一切的孩子們來說,
這個故事讓他們明白每個感受都值得被重視;
對於我們來說,
這本書喚醒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感動,
提醒我們那些曾經被遺忘的純真時光。
💛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回憶的旅程,
那些看似平凡的校園時光,
其實暗藏著人生最重要的智慧,
今日的我們在生活中、
職場中所需要的生存之道,
很可能早就藏在那些課堂、
操場和走廊的回憶裡。
(也有可能是老師的吼叫聲)
💛或許這就是《學校與我》最動人之處:
它不只是繪本,
更是一部映照人生的巧妙寓言。
那些孩提時代學到的課題,
在人生和職場中不斷被驗證;
那些青澀時期的經歷,
總在某個職場時刻突然浮現,
提醒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智慧,
原來很早我們就已經懂了。
《學校與我》
作者|谷川俊太郎
繪者|秦好史郎
譯者|吳海青
出版|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