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歐元區第3季經濟成長0.4!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稅5年,貿易戰再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全球金融界巨頭本周齊聚利雅德,參加沙烏地形式類似達沃斯的年度論壇。他們對美國經濟的前景大多持樂觀態度,但對歐洲更為疲軟的經濟成長表示擔憂(See:2224/10/30,彭博 Bloomberg,全球金融巨頭看好美國經濟韌性 擔憂歐洲成長疲軟)。


不過,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INSEE)30日表示,7、8月間在首都巴黎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有效提振法國經濟,第3季經濟成長0.4%(See:2224/10/30,中央社,巴黎奧運助攻 法國第3季經濟成長0.4%)。


同時,歐盟統計機構30日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歐元區第 3 季經濟成長 0.4%。經濟學家之前預計將成長 0.2%。第 2 季歐元區經濟成長 0.3%(See:2224/10/30,鉅亨網,歐元區第3季經濟成長0.4% 高於預期)。


歐盟宣布,將自10月3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開徵最高35.3%反補貼稅,合計一般關稅後,稅率最高將達45.3%,並稱在雙方達成解決之道前,上述課稅政策將持續5年(See:2224/10/30,自由時報,歐盟明起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稅率高達45.3%)。


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方多次指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已就此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並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See:2224/10/30,法新社,中國電動車遭歐盟加徵反補貼稅 中國向世貿組織提訴)。


歐中仍將持續協商最低進口價格等解決方案,雖然中方希望愈快談妥愈好,但歐盟強調協商無期限。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CountervailingDuties)一案今天正式交付歐盟刊登公報,待公報上線後,最快明天零時起就會生效,或最晚31日零時起生效。


歐盟執委會指出,其調查發現,在中國生產的純電動車(BEV)整條產業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對在歐盟生產的業者帶來經濟損害的明顯威脅,因此歐盟的貿易救濟措施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


歐盟反補貼稅率根據不同車商受中國補貼程度及對歐盟調查配合度而異,最低為美國特斯拉(Tesla)中國廠的7.8%,三大中國車商比亞迪17%吉利汽車18.8%國營上汽集團35.3%;其他車商,在調查期間合作者將被加徵20.7%、不合作者35.3%反補貼稅,其中也有歐盟、日本與中國合資的車廠。


(See:2224/10/30,中央社,歐盟正式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5年 強調持續協商)


事實上,關此中國電動車補貼政策,導致產能過剩,遭到歐美加等關稅的抵制,習近平受林毅夫影響,堅持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林一直認為:「政府可以撬動的資源有限,所以應該把有限資源配置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種行為就是產業政策。」(See:2024/08/01,風傳媒,「中國不會犯日本的錯誤!」林毅夫談中國4大優勢: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


但,這正是造成中國今日內需不足、消費不振的下場之根本緣由所在。


從總體經濟學角度來講,面對消費不足,內需不振,此等「供給面」的政策措施,明顯錯誤,而應採取「需求面」的財政政策措施來刺激消費需求。誠如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強調:「北京應該支持需求(demand)而不是增加產量。」(See:Bloomberg News,June 2, 2024,Krugman Says China Is 'Bizarrely Unwilling' to Boost Demand)。


中國經濟問題既然主要在內需不足、消費不振,所需要的乃是「需求面」的政策措施,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卻是「供給面」的政策措施,因此,此等舉措可謂根本搞錯方向。可以說,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將只會使中國經濟的資源更加枯竭!更難以回復元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7會員
394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5/02
川普關稅戰戰火猛烈,根據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預估,將使中國1580萬人失業並引發經濟衰退。美國本身也已付出代價,克魯曼評論:川普像是「蹩腳教父」。但,美國參議院提案欲阻止卻失敗,且美烏終於已簽定礦產協議。川普勢必將會集中心力對付中國。即使造成政治前景堪憂,川普仍然堅稱:「我還是要拯救國家」。
Thumbnail
2025/05/02
川普關稅戰戰火猛烈,根據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預估,將使中國1580萬人失業並引發經濟衰退。美國本身也已付出代價,克魯曼評論:川普像是「蹩腳教父」。但,美國參議院提案欲阻止卻失敗,且美烏終於已簽定礦產協議。川普勢必將會集中心力對付中國。即使造成政治前景堪憂,川普仍然堅稱:「我還是要拯救國家」。
Thumbnail
2025/05/01
川普關稅戰步步進逼,林毅夫稱:中國經濟成長5%可能性仍非常高!預測將全面超美!中共偷降關稅卻喊:不惜再次三年大飢荒!川普執政一百天,喊出Free Up China!苗華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何衛東則是繼續失蹤!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傳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討共檄文,呼籲中國人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5/01
川普關稅戰步步進逼,林毅夫稱:中國經濟成長5%可能性仍非常高!預測將全面超美!中共偷降關稅卻喊:不惜再次三年大飢荒!川普執政一百天,喊出Free Up China!苗華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何衛東則是繼續失蹤!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傳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討共檄文,呼籲中國人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歐盟與中國電動車貿易的最新發展,從高關稅政策轉變為「價格承諾」機制,並分析此一變革背後的地緣政治與產業策略考量。文章並以作者親身經歷,闡述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快速崛起、其在歐洲市場的拓展策略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趣聞,以及臺灣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與發展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歐盟與中國電動車貿易的最新發展,從高關稅政策轉變為「價格承諾」機制,並分析此一變革背後的地緣政治與產業策略考量。文章並以作者親身經歷,闡述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快速崛起、其在歐洲市場的拓展策略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趣聞,以及臺灣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與發展機會。
Thumbnail
歐盟為因應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考慮取消對中國電動車的高額關稅,改採最低價格限制。此舉將有助於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但特斯拉等公司可能因此受衝擊。中國車廠也積極佈局油電車市場,以規避關稅,搶佔歐洲市場份額。
Thumbnail
歐盟為因應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考慮取消對中國電動車的高額關稅,改採最低價格限制。此舉將有助於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但特斯拉等公司可能因此受衝擊。中國車廠也積極佈局油電車市場,以規避關稅,搶佔歐洲市場份額。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全球貿易、電動車產業及主要企業財報表現。重點包括美方對中國太陽能電池課徵高關稅,中國企業產能轉移,中美貿易脫鉤趨勢,全球電動車競爭激烈,中國電動車品牌崛起,以及多家企業財報表現與分析。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全球貿易、電動車產業及主要企業財報表現。重點包括美方對中國太陽能電池課徵高關稅,中國企業產能轉移,中美貿易脫鉤趨勢,全球電動車競爭激烈,中國電動車品牌崛起,以及多家企業財報表現與分析。
Thumbnail
歐盟宣布,將自31日起,對中國電動車開徵最高35.3%反補貼稅,合計一般關稅後,稅率最高將達45.3%,並稱在雙方達成解決之道前,上述課稅政策將持續5年。 執委會指出,其調查發現,中國生產的純電動車整條產業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對歐盟生產的業者帶來經濟損害的威脅,貿易救濟措施符合WTO規則。
Thumbnail
歐盟宣布,將自31日起,對中國電動車開徵最高35.3%反補貼稅,合計一般關稅後,稅率最高將達45.3%,並稱在雙方達成解決之道前,上述課稅政策將持續5年。 執委會指出,其調查發現,中國生產的純電動車整條產業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對歐盟生產的業者帶來經濟損害的威脅,貿易救濟措施符合WTO規則。
Thumbnail
圖片來源:BBC中文 撰文者:王之蕎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戰火再起。中國商務部於10月8日宣布,對來自歐盟的白蘭地徵收臨時反傾銷措施,要求進口相關產品的經營者向中國海關繳納高達39%的保證金。 至於中國為什麼這麼做? 不久之前,歐盟委員會通過
Thumbnail
圖片來源:BBC中文 撰文者:王之蕎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戰火再起。中國商務部於10月8日宣布,對來自歐盟的白蘭地徵收臨時反傾銷措施,要求進口相關產品的經營者向中國海關繳納高達39%的保證金。 至於中國為什麼這麼做? 不久之前,歐盟委員會通過
Thumbnail
美對中科技競爭再添一筆: 近年來,半導體已成為美國阻止與制裁中國技術進步的一個焦點。現在,美國華府將目光鎖定另一個中國在其中取得巨大進展、且看似於當紅炸子雞的科技領域:電動車電池(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去年,根據美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批
Thumbnail
美對中科技競爭再添一筆: 近年來,半導體已成為美國阻止與制裁中國技術進步的一個焦點。現在,美國華府將目光鎖定另一個中國在其中取得巨大進展、且看似於當紅炸子雞的科技領域:電動車電池(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去年,根據美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批
Thumbnail
- 中歐峰會本週登場:貿易、政治難分割,中國與歐盟能否迎來外交「解凍期」?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科技、傳產大咖加入虛擬電廠 彈性調度用電 強化電網韌性|經濟日報 - 助台廠了解晶片禁令!美方擬明年初赴科學園區說明|科技新報 - 半導體新聚落 鎖定嘉科園區|工商時報
Thumbnail
- 中歐峰會本週登場:貿易、政治難分割,中國與歐盟能否迎來外交「解凍期」?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科技、傳產大咖加入虛擬電廠 彈性調度用電 強化電網韌性|經濟日報 - 助台廠了解晶片禁令!美方擬明年初赴科學園區說明|科技新報 - 半導體新聚落 鎖定嘉科園區|工商時報
Thumbnail
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未來對中國的半導體、AI與量子科技等三大領域繼續投資,敲響新一輪的中美對抗,而電動車產業似乎已經敲敲成為下一個主要戰場,到底中國在電動車產業有什麼強大優勢?讓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未來對中國的半導體、AI與量子科技等三大領域繼續投資,敲響新一輪的中美對抗,而電動車產業似乎已經敲敲成為下一個主要戰場,到底中國在電動車產業有什麼強大優勢?讓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與環保意識的抬頭,電動車已逐漸成為汽車產業的主流趨勢,其發展前景看好,將對未來交通運輸產生深遠的影響。儘管 2022 年全球車市因烏俄戰爭及中國大陸疫情封控而衰退 0.6%,但電動車需求持續增長。2022 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達 1,052 萬輛,較 2021 年成長 55%。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與環保意識的抬頭,電動車已逐漸成為汽車產業的主流趨勢,其發展前景看好,將對未來交通運輸產生深遠的影響。儘管 2022 年全球車市因烏俄戰爭及中國大陸疫情封控而衰退 0.6%,但電動車需求持續增長。2022 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達 1,052 萬輛,較 2021 年成長 55%。
Thumbnail
英國電動車市場萎縮? 歐盟要和英國互課關稅? 美中漁翁得利?
Thumbnail
英國電動車市場萎縮? 歐盟要和英國互課關稅? 美中漁翁得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