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新指引的問世,心衰竭的治療躍上舞台,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各相關醫療人員迅速調校治療處方,以期讓這個族群獲得更優質的照護,與過往的不同在於用藥更為積極、及早介入以及強調團隊照護。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 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以及第二型鈉 - 葡萄糖共同輸送器抑制劑(SGLT-2i)等四種用藥,號稱心衰四本柱。
過往建議依序加入,近年來則傾向在短時間內、積極用上四本柱,有強大的臨床試驗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全因死亡率,也讓醫界對心衰竭的治療有了重要的突破!
而積極使用的意思是在病人可以忍受的情況下,將藥量一次加到指引建議的劑量。
聽起來十分有道理,積極也不是壞事;
但這四本柱在臨床上卻是讓病人吃足了苦頭⋯⋯
四本柱的用藥很多是為了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壓,以減少心臟負荷。以目前的用藥指引,只要病人可以忍受,就會一次用上,臨床上經常看到病人因為低血壓造成頭暈昏沈、噁心嘔吐、全身無力、缺乏活力等症狀,很多病人形容,就像身體被抽乾,只剩下魂魄。
積極的照護團隊在患者被診斷出來時就迅速出動,要他們規律用藥、適當的營養補充、開始運動並且保持樂觀!
但如何說服走在黑暗深淵裡的病人,接下來肯定陽光普照,卻是醫療團隊極大的挑戰。
杜小姐就是一個剛開始在對抗心衰竭的人,除了心臟功能欲振乏力之外,還有棘手的心房震顫合併心室快速反應,量到的收縮壓幾乎沒超過90,有時只有七十幾,每次來都是坐著輪椅,垂頭喪氣、愁眉不展,看起來比實際年紀老了十幾歲。
她正處在血壓低-疲倦感-不想動-腸胃蠕動不良-沒有食慾-睡不著-整天只想躺的惡性循環裡掙扎,每一個不舒服的症狀都是沈重的沙包,帶著她一直墜落。
要一個精疲力盡只剩下軀殼的人運動,是在開玩笑嗎?
如果我是杜小姐,肯定也只想躺平
每次都要半哄半騙、一番拉鋸,才能把她放到跑步機上,因為血壓脈動不是很明顯,電子血壓計通常量不到,自己拿起聽診器來聽,也得聚精會神才能聽到徬彿遠處傳來的運作。生理監視器上的反應大部分都是運動治療指引上的「黃燈警戒」,例如血壓過低、心律變化、運動中血壓不升反降、病患耐受力差⋯⋯
遊走在黃燈警戒邊緣帶病人做運動治療,在心衰竭的病人身上不算罕見。我記得曾經帶血壓只有70出頭的病人走樓梯,因為他準備出院而家住4樓;曾經在跑步機上一邊擋著病人,一邊大聲要他繼續走啊別停下來;也曾經歷心電圖從規律的脈動一秒變化成心率不整,必須讓病人趕快暫停。
我常常覺得治療師的心臟也需要被訓練得勇敢一點!
必須如鷹眼銳利看到細微的變化;如小心翼翼的兔子滴定運動處方;如警醒的豹,隨時準備接住他們。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杜小姐從閉著眼睛被跑步機跑帶拖著走,一直到可以一邊運動一邊侃侃而談,然後回到他熟悉的社區女性專屬運動課程。
治療告一個段落之後,她特地來跟我道謝。
「這一路走來好不容易啊!謝謝您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放棄」我們相視而笑,盡在不言中。
適當的運動訓練能幫助心衰竭的病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並能穩定症狀減少再住院的風險!讓他們踏出第一步,帶出惡性循環的迴圈,絕對需要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更細膩的關懷和陪伴,期待更多患者能因為這些努力而真正獲得長期、穩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