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44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4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 2.5之乎者也 — 乎

上古漢語中的「乎」字大概有兩個主要的用法。

第一個用法應無爭議,比較難處理的是第二個。

先把無異議的處理掉。

第一個用法。

凡以「乎」字斷句,幾乎都標示問句句式。儒家經典多這種用法,而且似乎是當時的口語表述習慣﹔下有數例﹕

Fu1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 語為政篇第二)

Fu2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篇第二)

Fu3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梁惠王上)

Fu4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梁惠王上)

Fu5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孟子梁惠王上)

Fu6        孟子曰:「…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猶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孟子盡心章句上)

Fu7        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禮記曲禮上)

Fu8        曾子曰:「敢問:不費、不勞,可以為明乎。」(大戴禮記主言篇第一)

__________

待續



avatar-img
sen的沙龍
9會員
383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七 有關「白馬非馬」的爭議,不妨在這裏拿出來稍作討論。 事實上,爭議是不必的。當我們了解公孫龍是在執行定義工作的時候,我們便無需對白馬非馬感到詫異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六 最後看一下《公孫龍子‧跡府篇》中的「怪論」。 首先,Ze21 明顯是一個界定句,亦完全符合我們對界定句式的解析﹕ 上古漢語中,「白馬非馬」是一個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五 《海島算經》有一例,界定求前表去島遠近 (前標記與島的距離) 的法則。該算式 (法則) 的脈絡為「今有望海島,立兩表,齊高三丈,前後相去千步 …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四 上述的例子都出自《孫子兵法》。 法家經典似乎不常見,但下有兩例﹕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車萬乘,後世因稱天子為「萬乘」。所以此句對戰爭的界定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三 下句來自《孫子兵法》的火攻篇,即用兵時進行火攻的種種條件。所謂的「時」是指用火攻的合適時機,這個(用火攻的)時機被界定為乾燥的日子或季節。 同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二 比較恰當地使用界定句式的上古著述,要數《孫子兵法》和算書。 Ze14 來自《孫子兵法》。 奇怪的是,除了《孫子兵法》,上古兵書少用「X 者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七 有關「白馬非馬」的爭議,不妨在這裏拿出來稍作討論。 事實上,爭議是不必的。當我們了解公孫龍是在執行定義工作的時候,我們便無需對白馬非馬感到詫異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六 最後看一下《公孫龍子‧跡府篇》中的「怪論」。 首先,Ze21 明顯是一個界定句,亦完全符合我們對界定句式的解析﹕ 上古漢語中,「白馬非馬」是一個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五 《海島算經》有一例,界定求前表去島遠近 (前標記與島的距離) 的法則。該算式 (法則) 的脈絡為「今有望海島,立兩表,齊高三丈,前後相去千步 …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四 上述的例子都出自《孫子兵法》。 法家經典似乎不常見,但下有兩例﹕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車萬乘,後世因稱天子為「萬乘」。所以此句對戰爭的界定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三 下句來自《孫子兵法》的火攻篇,即用兵時進行火攻的種種條件。所謂的「時」是指用火攻的合適時機,這個(用火攻的)時機被界定為乾燥的日子或季節。 同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二 比較恰當地使用界定句式的上古著述,要數《孫子兵法》和算書。 Ze14 來自《孫子兵法》。 奇怪的是,除了《孫子兵法》,上古兵書少用「X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