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出戲的植物哏:第六集 赤華珠是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話說,中國的連續劇好像很常有「傳說中的植物」,例如之前提過的「人面花」、「長安紅茶」、「靈柩花」等。

之前看任嘉倫的《暮白首》,裡面也有傳說中的植物:赤華珠。

一開始還想,到底赤華珠是什麼?

等到本尊出現...

圖片擷取自愛奇藝網站

圖片擷取自愛奇藝網站

這...根本就是石蒜(Lycoris radiata)啊!

而且在《暮白首》裡面的赤華珠,還有紅色與白色兩種,根據劇情,紅色的赤華珠可使人恢復健康、延年益壽;而白色的赤華珠,則有負面的影響。

而現實生活中的石蒜花呢?事實上,石蒜花有毒,毒性主要在莖葉中,如果誤食會出現呼吸困難和聲音沙啞的症狀,需要立刻就醫。所以沒有什麼延年益壽的效果喔!

其實,這些「傳說中」的植物,既然是傳說中的,為何不自己創造一下呢?既然都可以ˇ3D列印了,就發揮一下創意,不要老是拿一些太容易鑑別出來的植物,讓人好出戲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83會員
94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話說,中國的連續劇好像很常有「傳說中的植物」,例如之前提過的「人面花」、「長安紅茶」、「靈柩花」等。 之前看任嘉倫的《暮白首》,裡面也有傳說中的植物:赤華珠。 一開始還想,到底赤華珠是什麼? 等到本尊出現...
Thumbnail
話說,中國的連續劇好像很常有「傳說中的植物」,例如之前提過的「人面花」、「長安紅茶」、「靈柩花」等。 之前看任嘉倫的《暮白首》,裡面也有傳說中的植物:赤華珠。 一開始還想,到底赤華珠是什麼? 等到本尊出現...
Thumbnail
龍吐珠也稱一點紅,這花,以前,和日日春,扶桑花,雞蛋花一樣,隨處可見。 誰家院子或門前種類繁多的花花草草中,沒有一株呢。 這些小時候常見的花卉,隨居住環境改變,或是被更多新型花種取代,逐漸少見。 偶爾,在停車場出入口,公車站牌旁住家門前,或是小公園圍籬見到龍吐珠, 覺得歡喜,忍不
Thumbnail
龍吐珠也稱一點紅,這花,以前,和日日春,扶桑花,雞蛋花一樣,隨處可見。 誰家院子或門前種類繁多的花花草草中,沒有一株呢。 這些小時候常見的花卉,隨居住環境改變,或是被更多新型花種取代,逐漸少見。 偶爾,在停車場出入口,公車站牌旁住家門前,或是小公園圍籬見到龍吐珠, 覺得歡喜,忍不
Thumbnail
雖然我的專長並不是植物分類。但是因為研究植物,所以生活中會多留意各種各樣的植物。 或許也可以說是職業病吧。 也因為這樣,所以看戲的時候一看到植物,就很容易出戲。
Thumbnail
雖然我的專長並不是植物分類。但是因為研究植物,所以生活中會多留意各種各樣的植物。 或許也可以說是職業病吧。 也因為這樣,所以看戲的時候一看到植物,就很容易出戲。
Thumbnail
戲劇中有時會出現植物。有些是重要的植物,有些只是陪襯;但是有些植物會讓我一秒出戲。 大家來看看是哪些呢?你看過哪些呢?
Thumbnail
戲劇中有時會出現植物。有些是重要的植物,有些只是陪襯;但是有些植物會讓我一秒出戲。 大家來看看是哪些呢?你看過哪些呢?
Thumbnail
又到了每幾個月整理阿母手機照片的時間,意外的發現秋天的花真的都是黃色跟橘色為主耶!黃澄澄的豐收秋日,這個季節散步最舒服了,吹著涼涼的風漫步在森林裡,一邊唱歌一邊欣賞沿途風景~
Thumbnail
又到了每幾個月整理阿母手機照片的時間,意外的發現秋天的花真的都是黃色跟橘色為主耶!黃澄澄的豐收秋日,這個季節散步最舒服了,吹著涼涼的風漫步在森林裡,一邊唱歌一邊欣賞沿途風景~
Thumbnail
多肉植物萌萌可愛, 除了具有欣賞價值外,部份品種在風水學上也有「富、貴、興、旺」的寓意。那麼如何挑選能夠帶來財運的多肉肉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多肉植物萌萌可愛, 除了具有欣賞價值外,部份品種在風水學上也有「富、貴、興、旺」的寓意。那麼如何挑選能夠帶來財運的多肉肉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第一次看見韭蘭時,我並不知道它的名字, 花朵美麗,神似蘭花,在陽明大樓花圃熱熱鬧鬧開滿一排。 彎腰拍照時,貌似博學的人告訴我,這花叫做「蘭花草」! 不知道蘭花草喔?銀霞唱過的一首民歌,胡適寫的詞。 我半信半疑,對不認識人說的話,不好當面直接反駁, 誰知道,此人是否有嚴重情緒化,挨罵事小,挨打或是挨刀
Thumbnail
第一次看見韭蘭時,我並不知道它的名字, 花朵美麗,神似蘭花,在陽明大樓花圃熱熱鬧鬧開滿一排。 彎腰拍照時,貌似博學的人告訴我,這花叫做「蘭花草」! 不知道蘭花草喔?銀霞唱過的一首民歌,胡適寫的詞。 我半信半疑,對不認識人說的話,不好當面直接反駁, 誰知道,此人是否有嚴重情緒化,挨罵事小,挨打或是挨刀
Thumbnail
│11月24日 │『一日一花』-火刺木 │花語:仁慈 │狀元紅 │『一日一色』-赤香 │帶紅色的淡橙
Thumbnail
│11月24日 │『一日一花』-火刺木 │花語:仁慈 │狀元紅 │『一日一色』-赤香 │帶紅色的淡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