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探討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台灣應如何重新評估其在科技和人文藝術領域的投資重點,分析了台灣在硬體(如晶片製造)上的優勢,以及在軟體和AI應用開發上的劣勢,並強調投資人文藝術的重要性,以避免人類思維扁平化、失去創造力及多樣性。以下是一些核心觀點與論述:
1. 科技與硬體優勢的困境
台灣擁有強大的硬體製造能力,尤其是在晶片代工領域,台積電為全球AI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然而,文章指出,這種硬體優勢並不能彌補台灣在軟體和數據領域的劣勢,尤其是台灣缺乏大型的數據庫和廣泛的AI應用族群,使得軟體開發進展相對緩慢。隨著全球多國發展主權AI,台灣在這方面的投資也面臨許多挑戰,Open AI也會投資新加坡,國際大型數據中心如Google等營運商也在馬國設立。台灣在天然資源上沒有太多優勢,在政府法規與執行效率不如新加坡等地。
2. 人口結構與教育的挑戰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並且勞動力和消費力逐漸減弱,加上移民政策的停滯,這對於AI等高技術領域的發展構成了不小的挑戰。此外,基礎教育對科學的投資不足,使得教育政策仍被應試教育的模式左右,這不利於創造性和多元思維的培養。台灣浪費太多舊式工業規模生產政策的教育理念箝制著教育市場,教育改革被沒有市場經驗、不了解教育現場的學者等控制,教育資源也過度集中在菁英教育,或者劃分分配在「安親式照顧」資源教育給無法跟上應試教育的學子。家長為了應付工業製造社會政策紛紛將學子安置在「安親式照顧」補習班,以至於增進了補教教育的生態。
3. 人文藝術的急迫性
文章強調,在AI逐漸替代勞動力的時代,人類必須加強對人文藝術的投資,避免陷入“弱思考”的境地,在同溫層或工業分工領域思考,無法理解真實社會問題。當科技發展越來越快,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顯得尤為重要。人文藝術不僅僅是陶冶性情的工具,它還與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相連,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社會和人類本質,並為未來科技提供更為人性化的解決方案。人文藝術的訓練最重要在於跨領域思考、鏈結可能性、混融再生概念等,藉以人本與美學的角度作為圭臬,結合其他領域思維即可撞擊出更多創造力與火花。人文藝術存在於國家社會組成元素,不僅只是國家民族文化識別、陶冶民情、文化傳承等傳統定義,更重要的組成國家地域的集體意識、社會群體內在意識、人的內在潛意識等。在國家主流意識趨向高科技、高收入、高發展的時代,人文藝術是平衡社會的重中之重,一旦失去了難以彌補,各種利益衝突、利己主義、階級權貴、歧視暴力等意識滋長,純粹的重商主義社會容易產生暴戾之氣。
4. 人文藝術在產品開發中的價值
文章提出,人文藝術不應僅限於美學層面,它應該進一步參與到產品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透過結合心理學和社會學,人文藝術可以幫助創造出更符合人類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系統。這種跨學科的合作能夠勾勒出更加人性化的科技發展路徑。
5. 教育與社會增加人文藝術的必要性
文章指出,台灣的教育制度需要在少子化背景下進行大幅改革,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中應更具彈性,鼓勵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而不應一味地追求量化的學業評測。教育制度與家庭過度追求測量評鑑會造成教育高度工業化、商業化的對價關係,失去人文藝術的涵養的教育制度就只是將學子商品化。對於新興世代,教育政策應該採取滾動式的調整,教師培訓與學生成績評量應更加靈活,以適應社會的快速變遷。新興世代學子因少子時代,缺乏社會群體的擁護,網路個人化的興起削弱世代同儕間的連結。這世代看似充斥著科技發展的驚奇,但是社會各個環節都因此被商品化,無窮無限的消費導致情感的消失。社會也沒有提供民眾足夠的公共空間與人文藝術,年輕學子在失去社會的溫暖,年輕學子自然流向宮廟系統、朋黨系統、商業系統,在這些體系之外的年輕學子在沒有得到家庭與社群的庇護,在發展困境之下非常可能產生心理抑鬱、身心不平衡、藥物成癮、數位成癮等問題。
6. 科技與人類倫理的平衡
數位化和AI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雙刃劍的影響,數位霸權可能通過演算法影響人類的注意力和思考模式,從而削弱不同文化的多樣性。“主權AI”和“軟體民族主義”將在未來成為一個重點,可能促使數位民族文化的復興,這將有助於恢復各地區的文化自主性。世界發展被科技巨擘主宰,甚至有數位殖民的趨勢,現在發展中國家以全所未有的速度拋棄自身的人文藝術與社會民族識別;為了科技發展與生存,數位化裝置已超越十倍速的植入人類生活,在偏鄉等數位落差極大也造成極大的問題,數位落後地區形成數位化外之地。科技設備的廢料導致環境破壞問題、電力問題等。
7. 人文藝術的長期價值
最後,文章強調了人文藝術對社會的深遠影響,無法單純透過GDP來量化。藝術不僅能為經濟、社會、和旅遊等領域提供創造力的滋養,更在倫理道德上扮演著保護人類和自然環境的角色,防止科技失控並維護人類的精神健康。在道德、宗教、禮儀、教育、社群、情感等被壓抑的現今社會,人文藝術也因而成為社會最後的防線,因為人文藝術比前面提及項目更透明、更潛層、更非物質的核心元素。若沒有了人文藝術的價值,人們就失去政策制定的圭臬,失去判斷的指南針,一切事物就以超越原始血性的暴力所主宰,所有事物都作為物質來衡量,以至於人礦、韭菜、器官買賣等超限概念都可以被創造出來。
結論
文章認為,台灣在迎接AI時代時,必須大力投資人文藝術,這不僅僅是為了提升科技發展的附加價值,更是為了保護和增強人類思維、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在數位霸權與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文藝術將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引導我們在快速變遷的科技社會中找到平衡點。在現今時代人文藝術是屬於對話外的事物,訂定政策與預算的領導者多為法律、醫學、商業、科技業、政治等出身,社會將人文藝術的影響範圍限縮傳統分界點。
藝文活動是一種工業資訊產業切割術的思維,非物質人文藝術思維需要在各種政策制定者內心生根,這樣國家人民社稷才會有福氣,否則政策制定的思維無法容納一分毫的人文藝術思維。是相生還是相滅,這是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