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Warburg效應?癌細胞為什麼愛糖勝過一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近百年前,奧托·瓦爾堡(Otto Warburg)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發現: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瘋狂地消耗葡萄糖。更奇怪的是,即使有足夠的氧氣,癌細胞仍選擇走低效率的代謝路徑,將糖分解為乳酸。這種現象被稱為「Warburg效應」。




癌細胞的代謝特性


正常細胞通常會使用有氧呼吸,將糖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釋放大量能量。這是一個效率極高的過程,每分子葡萄糖能產生多達36個ATP(能量分子)。相較之下,癌細胞偏好厭氧糖酵解,即使氧氣充足,它們也會將糖分解為乳酸,僅產生2個ATP。


表面上看,癌細胞的選擇似乎很愚蠢,但它們並不是真的在追求「效率」。事實上它們更需要的是快速合成細胞分裂所需的構造材料,比如DNA、RNA、脂肪和蛋白質。而乳酸代謝的副產品剛好能為這些合成提供原料。換句話說,癌細胞犧牲了能量效率,換取了快速增殖的能力。


癌細胞的代謝偏好也使得它們在惡劣的環境下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因為癌組織中經常缺乏氧氣,這樣的代謝策略讓癌細胞在低氧環境中仍然能夠獲取能量並進行生長。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癌症腫瘤能在血液供應不良的組織中繼續擴展。




從糖到癌症:飲食與健康的連結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我們都關心的問題:糖的攝取是否直接影響癌症的發生與發展?


雖然過量的糖攝取可能增加肥胖與胰島素抗性,進而提高癌症風險,但現階段科學界仍無法確認單純攝取糖就能直接導致癌細胞增長。我們應該從更廣闊的角度理解,健康飲食的關鍵在於整體平衡,而非僅僅聚焦於某一個成分。畢竟糖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無處不在,人體也需要一定的糖分(澱粉、碳水)來維持正常功能。但過多的糖分攝取可能對代謝帶來負面影響,這才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值得注意的是,糖與癌症的關聯不僅限於直接攝取的糖類,還包括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轉化。當我們攝取過多精製澱粉和含糖飲料時,身體會快速分解這些碳水化合物,造成血糖水平飆升。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可能會導致胰島素抗性,這不僅影響糖的正常代謝,還可能間接刺激癌細胞的生長。因此,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減少精製糖和澱粉的攝取,或許對降低癌症風險是有幫助的。




癌細胞選擇這樣代謝的生物意義


那麼,為什麼癌細胞會偏愛乳酸發酵這條「笨」路?


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策略性考量。癌細胞之所以選擇乳酸代謝,是因為它們在快速增殖時,更多考慮如何構建細胞本身。換句話說,對癌細胞而言,糖並不是單純的「燃料」,更是「建材」。


經由乳酸路徑,癌細胞不僅能夠快速獲取能量的初始形式,還可以留下更多用於合成DNA和脂肪的前驅物質,這讓它們能更有效地進行細胞分裂。這就是為什麼癌細胞寧可「耗費更多燃料」,也要走一條所謂的「低效路線」的原因。


乳酸本身對於腫瘤微環境也有一些特別的作用。乳酸會讓腫瘤周圍的環境變得更加酸性,這種酸化的環境對於正常細胞來說是相當不利的,但癌細胞卻能適應這種條件,甚至更好地生長。而這種「劣勢變優勢」的策略也幫助癌細胞在人體內成功地與正常細胞競爭資源,繼而達到增殖與擴散的目的。


代謝與基因:癌細胞中M2型丙酮酸激酶的作用

在Warburg效應中,一個核心角色是丙酮酸激酶M2型(PKM2),這是一種酵素,主要負責將糖代謝為丙酮酸並進一步產生乳酸。與正常細胞中的M1型不同,PKM2被認為對癌細胞的生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PKM2在癌細胞中的異常表現可能讓它們擁有某種代謝優勢,能夠不斷進行細胞分裂。


研究顯示,阻斷PKM2的活性可以顯著減少癌細胞的生長速度,這也成為治療的一個潛在突破口。未來如果能開發出精準針對PKM2的藥物,或許可以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達到抑制癌細胞增長的目的。


PKM2的獨特性還在於它的調節方式。癌細胞可以透過調節PKM2的活性,靈活地在高能量需求和高合成需求之間切換。


在需要快速增殖時,PKM2的活性會被降低,以促進更多代謝中間產物的生成,從而支持合成DNA和其他細胞結構材料。而當能量需求上升時,PKM2則會活化以提高ATP的生成。因此,PKM2的這種「開關式」調節,使得癌細胞可以根據生長環境靈活調整自身的代謝策略,這也是其生長難以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代謝在癌症診斷中的應用:從「甜點」看腫瘤的蹤跡


癌細胞的糖瘋狂行為不僅是一個科學趣談,還已經被成功應用於癌症診斷中。其中正子斷層掃描(PET掃描)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PET掃描利用放射性標記的葡萄糖(如氟-18標記的葡萄糖),追蹤癌細胞對糖的攝取,幫助醫生檢測腫瘤的位置與活性。


癌細胞為何「發光」?


癌細胞因大量消耗葡萄糖,在PET掃描圖像中會呈現出明亮的區域,像是一盞盞亮燈,清楚地標示了它們的藏身之處。例如,在檢測胰臟癌時,正常胰臟組織不會亮起,但腫瘤區域因攝取大量葡萄糖而「發光」。這種特性讓PET掃描成為一種精準且快速的診斷工具。醫生可以藉此迅速判斷腫瘤的活躍程度及擴散範圍,為後續的治療計劃提供重要依據。


PET掃描的應用不僅限於癌症診斷,還可以用來監控治療的效果。如果癌細胞在治療後依然對糖具有高攝取能力,那麼掃描中還會顯示明亮的訊號,這就提醒醫生治療方案可能需要調整。




局限與未來展望


雖然PET掃描在癌症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卓越,但它並非完美無缺。首先,PET掃描無法揭示腫瘤的代謝路徑或具體的分子機制,因此對於癌細胞內部運作的深層次理解仍然不夠。其次,PET掃描對於某些代謝不活躍的腫瘤也存在檢測的盲點,例如一些低代謝的癌症可能不會在影像中明顯亮起,導致誤診的風險。


未來我們或許可以考慮將PET掃描與其他分子影像技術結合,例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者基因檢測技術,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還能更好地了解腫瘤的生物特性。同時,還有一些新型代謝標記物的研究,正在嘗試開發能夠反映腫瘤內部代謝狀態的探針,這些都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癌症的診斷技術。


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也有機會看到更靈敏、更低輻射劑量的成像技術問世,這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的輻射暴露風險,還能提高診斷的精確度和患者的接受度。例如,目前有一些使用新型標記分子的PET掃描技術,能更精確地反映癌細胞的不同代謝特性,這將為未來的癌症精準診斷提供更強有力的工具。




癌細胞的靈活性:代謝治療的挑戰與對策


癌細胞不僅代謝異常,還擁有驚人的適應能力。當研究人員刪除關鍵酵素丙酮酸激酶M2(PKM2)時,正常細胞會停止生長,但癌細胞卻能迅速「重繪路線」,找到新的代謝途徑,繼續生長。


癌細胞如何繞道而行?


這種現象讓我們意識到,癌細胞不像一台只能遵循既定路徑運行的機器,而更像是一位靈活的駕駛員,能根據路況選擇不同的路線。例如,當主要的「高速公路」被阻斷時,癌細胞會轉向次要的「小路」,即便路況差,交通擁堵,它們也能勉強到達目的地。這是癌細胞在面對代謝壓力時,表現出的一種「彈性代謝」特性。


這種「繞道」行為意味著,單純阻斷某一條代謝路徑,可能無法有效遏制癌細胞。當我們試圖封鎖癌細胞的糖代謝,它們可能轉而消耗其他營養源,例如脂肪或氨基酸。這種適應能力讓癌細胞在惡劣環境下仍然能夠生存,這也是為什麼癌症治療通常難以根治的原因之一。


癌細胞的適應性甚至在於它們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來改變自身的代謝基因表達。當缺少糖的時候,癌細胞會開始激活其他途徑,例如使用脂肪酸氧化或分解氨基酸來產生能量。這樣的靈活性不僅讓癌細胞能夠逃避治療,還能幫助它們在面臨不利條件時持續生長。




多靶點聯合治療的可能性


為了應對癌細胞的靈活性,一些研究提出同時阻斷多條代謝路徑的策略,也就是「多靶點聯合治療」。通過同時針對多個酵素或代謝步驟,我們或許能有效減少癌細胞的適應空間,迫使其無法快速找到替代的代謝途徑。


這種方法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多靶點治療可能會對正常細胞造成額外的傷害,特別是那些與癌細胞有相似代謝需求的快速增殖細胞,例如腸道上皮細胞或造血細胞。


另一個挑戰是藥物的靶向性。如何精準作用於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是多靶點聯合治療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為此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更具選擇性的代謝抑制劑,以及如何將這些藥物更精確地遞送至癌細胞,例如利用納米技術或抗體導向藥物。


其中,奈米技術的應用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突破點。透過奈米載體,我們可以將藥物包覆並靶向運送至特定的癌細胞中,這樣不僅能提高藥物的有效性,還能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此外,抗體導向藥物也在逐漸成為治療中的新利器,通過抗體與癌細胞表面的特定標誌結合,實現精準殺傷,這樣的「靶向爆破」策略有望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效果。





代謝酵素作為治療靶點:從丙酮酸激酶看精準醫療的可能


丙酮酸激酶M2在癌細胞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它支持癌細胞的乳酸代謝,而正常細胞主要依賴丙酮酸激酶M1來維持穩定代謝。這種差異讓M2成為一個潛在的治療靶點。


精準醫療的發展方向


隨著對癌症生物學理解的深入,精準醫療成為未來治療發展的重要方向。針對PKM2的抑制劑已在一些研究中展現出潛力,但如何確保只影響癌細胞而不損害正常細胞,是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在某些代謝方面存在共性,這使得治療的選擇性要求非常高,否則容易引發嚴重副作用。


這裡可以考慮使用「雙靶點」策略,即在阻斷PKM2的同時,結合其他標靶藥物,增加癌細胞的代謝負擔,使其無法繼續分裂生長。這些方法雖然理論上可行,但仍需要更多臨床試驗來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疫結合代謝治療的新機會


研究發現癌細胞的代謝特性可能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如果能結合免疫療法與代謝抑制劑,不僅可以直接抑制癌細胞,還能恢復免疫系統對腫瘤的監視能力。比如代謝抑制劑可以降低腫瘤的葡萄糖消耗,讓免疫細胞重新獲取足夠的營養來對抗癌症。這種雙重攻擊策略有望成為未來治療的新方向,特別是在一些對傳統療法耐受的癌症類型中,可能會取得突破性進展。


免疫療法的另一個突破在於結合「檢查點抑制劑」與代謝干預的聯合治療。癌細胞往往會通過調節免疫檢查點蛋白來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這些蛋白可以被視為癌細胞的「隱身斗篷」。當我們使用檢查點抑制劑,配合抑制其代謝供應,癌細胞將無法再隱藏並且營養被切斷,這樣的組合策略能有效提高免疫系統的攻擊效率。




個性化治療與代謝研究的未來發展


不同癌症類型的代謝特性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種癌症,在不同患者間也可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代謝特徵。這意味著「一刀切」的治療方式並不適合每個人。


數據驅動的精準醫療


未來的癌症治療需要結合基因組、代謝組和環境數據,打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例如某些患者可能需要針對糖代謝的治療,而其他患者可能更適合針對脂肪或氨基酸代謝的干預。這需要依賴高效的數據分析技術,以及更靈活的臨床實踐模式。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我們有機會更精確地預測患者對不同治療的反應,從而設計出最適合個體的治療計劃。


在這方面,液體活檢技術的發展也將是個性化治療的重要助力。液體活檢可以通過檢測血液中的腫瘤DNA,動態追蹤癌細胞的基因變化,這不僅可以及時了解腫瘤對治療的反應,還可以根據腫瘤的演變情況調整治療策略。這種「即時監控」的方式將讓癌症治療更加靈活和精準。


飲食與生活方式的干預可能


除了藥物治療,生活方式的干預也可能對癌細胞的代謝產生影響。比方說低糖飲食或生酮飲食是否能減緩癌細胞的增殖速度?這些飲食方法的理論基礎在於,透過限制體內可用的糖分,迫使癌細胞失去主要的能源供應,從而減緩其生長。


然而,這些飲食方案是否真的能在癌症治療中發揮作用,仍需大量臨床實驗來驗證,且不同患者的反應也可能大不相同。


某些癌症對生酮飲食的反應比較顯著,因為它們高度依賴葡萄糖作為能源,而當糖的供應受限時,這些癌細胞的生長可能會受到抑制。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癌症患者都適合採取生酮飲食,因為這類飲食可能會對某些人的代謝系統造成壓力,甚至影響心血管健康 ,對於一般人來說進行生酮飲食的弊端可能還大於利。在採取任何飲食策略前,必須與醫療專業人員充分溝通。


臨床應用與挑戰


個性化治療的推行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是成本問題,基因組和代謝組學分析的高昂費用讓很多患者無法負擔。其次是技術的普及性,目前能夠進行這些分析的醫療機構數量有限,如何將這些技術普及化,讓更多患者受益,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個性化治療的方案複雜且需要精確的數據支持,這對醫療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設備的要求非常高。


同時,個性化治療還面臨著倫理挑戰,例如如何處理患者的基因數據,以及如何確保這些數據不被濫用。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醫療機構、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以確保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



  • 癌細胞偏好乳酸代謝,這種低效率代謝策略能快速提供構造材料,支持增殖。
  • PET掃描利用癌細胞的高糖攝取特性,有效定位腫瘤,但仍有局限性。
  • 癌細胞能重繪代謝路徑,適應治療壓力,多靶點治療需平衡副作用。
  • 丙酮酸激酶M2是潛在的治療靶點,但仍需提升治療選擇性。
  • 未來的癌症治療需要結合基因、代謝與環境數據,發展個性化療法。
  • 飲食干預可能對癌細胞代謝產生影響,但仍需更多研究驗證。
  • 精準醫療、納米技術與免疫結合代謝干預是未來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


avatar-img
16會員
203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找到健康飲食的平衡不需要追隨潮流或陷入迷思。掌握糖和加工食品的攝取,選擇健康的替代品,也能助我們邁向更好的生活。保健食品應作為輔助,而非依賴,透過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打造可持續的健康生活,讓每一餐都為身心健康加分。
地中海飲食是我們追求健康的絕佳選擇,它根植於歷史和文化,強調橄欖油、蔬果、全穀物和魚類的均衡搭配,不僅保護心臟,還能改善心理健康。我們會探索它如何抵擋現代快餐的衝擊,了解其在預防慢性病、促進長壽和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的獨特價值。
現代飲食選擇眾多,讓人難以抉擇,「800克蔬果挑戰」則以簡單易行的方式帶來健康提升。每天攝取800克蔬菜和水果,不僅能自然控制熱量,還能增強飽足感、補充營養,並降低慢性疾病風險。透過高營養密度的蔬果,我們可以輕鬆實踐健康生活,同時享受美食的樂趣。
選擇適合的油脂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一環。我們不僅需要了解脂肪的基本分類,還要懂得不同脂肪酸對心血管、代謝和大腦健康的影響,並根據烹調方式選擇最穩定且營養豐富的油脂。無論是適合高溫的酪梨油、椰子油,還是低溫烹調的橄欖油,各類油脂的特性都各具優勢,搭配蒸煮、煎炸等方式能發揮最佳效果。
我們常專注於「吃什麼」卻忽略了「怎麼吃」對健康的深遠影響。消化過程從大腦啟動,伴隨著每一口的咀嚼,胃酸在胃中扮演分解營養的關鍵角色,小腸則是營養吸收的最後關卡。壓力也影響著我們的消化系統,進而導致不適。藉由正念飲食和調整飲食習慣,能夠讓消化過程更順暢、營養吸收更完整,真正享受食物帶來的健康與滿足感。
綠茶與烏龍茶不只是飲品,更是提升健康的夥伴。綠茶中的兒茶素具備抗氧化與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幫助我們維持心血管健康,還能穩定血糖、支持代謝。透過選擇合適的茶飲、搭配膳食纖維和益生菌,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喝出健康,平衡高糖高脂飲食的負擔。
找到健康飲食的平衡不需要追隨潮流或陷入迷思。掌握糖和加工食品的攝取,選擇健康的替代品,也能助我們邁向更好的生活。保健食品應作為輔助,而非依賴,透過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打造可持續的健康生活,讓每一餐都為身心健康加分。
地中海飲食是我們追求健康的絕佳選擇,它根植於歷史和文化,強調橄欖油、蔬果、全穀物和魚類的均衡搭配,不僅保護心臟,還能改善心理健康。我們會探索它如何抵擋現代快餐的衝擊,了解其在預防慢性病、促進長壽和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的獨特價值。
現代飲食選擇眾多,讓人難以抉擇,「800克蔬果挑戰」則以簡單易行的方式帶來健康提升。每天攝取800克蔬菜和水果,不僅能自然控制熱量,還能增強飽足感、補充營養,並降低慢性疾病風險。透過高營養密度的蔬果,我們可以輕鬆實踐健康生活,同時享受美食的樂趣。
選擇適合的油脂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一環。我們不僅需要了解脂肪的基本分類,還要懂得不同脂肪酸對心血管、代謝和大腦健康的影響,並根據烹調方式選擇最穩定且營養豐富的油脂。無論是適合高溫的酪梨油、椰子油,還是低溫烹調的橄欖油,各類油脂的特性都各具優勢,搭配蒸煮、煎炸等方式能發揮最佳效果。
我們常專注於「吃什麼」卻忽略了「怎麼吃」對健康的深遠影響。消化過程從大腦啟動,伴隨著每一口的咀嚼,胃酸在胃中扮演分解營養的關鍵角色,小腸則是營養吸收的最後關卡。壓力也影響著我們的消化系統,進而導致不適。藉由正念飲食和調整飲食習慣,能夠讓消化過程更順暢、營養吸收更完整,真正享受食物帶來的健康與滿足感。
綠茶與烏龍茶不只是飲品,更是提升健康的夥伴。綠茶中的兒茶素具備抗氧化與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幫助我們維持心血管健康,還能穩定血糖、支持代謝。透過選擇合適的茶飲、搭配膳食纖維和益生菌,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喝出健康,平衡高糖高脂飲食的負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理解有害的加工糖與來自新鮮水果的有益糖的區別對健康至關重要。 在普遍的減糖趨勢中,認識糖的多樣影響,包括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讓我們深入探討甜蜜的真相,實現最佳健康。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醣類為身體三大營養素之一,是身體獲取能量的來源,但你真的認識嗎? 文中讓你了解糖類,知道它對身體的危害有哪些?怎麼吃更健康?
Thumbnail
【布緯食療】的沿革 布緯(Budwig)協議-是癌症的最佳替代療法-它作用於癌症的主要造成原因。 奧托·沃伯格(Otto Warburg)博士在1931年發現以上事實,並被授予諾貝爾獎。 他提出-缺氧是造成癌症的主要原因,需要含硫的蛋白質(存在於奶酪cottage cheese中)和一些【未知的
Thumbnail
張金堅:談缺氧與癌症進展的關係_透視疾病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Thumbnail
在 YouTube 上觀看「2019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 避免細胞缺氧 成為抗癌曙光!」https://youtu.be/2glieC0WH3o 2019諾貝爾醫學獎抗癌新招:別讓你的癌症腫瘤「缺氧」! - Heho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57827 【201
Thumbnail
Otto Warburg博士是德國生物化學家和內科醫生,193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1964年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癌症是由細胞缺氧引起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治療。 增加他們可用的氧氣量。 他認為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厭氧代謝,即細胞從利用氧氣產生能量轉變為利用發酵產生能量。 他聲稱這種轉變是由於細
Thumbnail
Dr.Warburg Hypoxia 癌症理論怎麼樣? Warburg 博士的缺氧理論指出,即使存在足夠的氧氣(有氧糖酵解),癌細胞也主要通過糖酵解(糖發酵)產生能量。這導致癌細胞中的氧氣水平低(缺氧),然後刺激癌細胞的進一步生長和存活。這一理論仍在研究中,並已成為研究新癌症療法的基礎。不過,值得注
Thumbnail
其實這最終糖化蛋白可說是造成全身各器官各組織敗壞的元兇,因為身體各組織都必須由蛋白質來建構,若身體某部位組成的基礎結構是由這不正常有缺陷的最終糖化蛋白混進去,當然會造成這些細胞原來功能的失靈。 抗糖化就是抗老化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 自己也會有過這麼認真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 因為他們是家人,因為他們,所以我在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理解有害的加工糖與來自新鮮水果的有益糖的區別對健康至關重要。 在普遍的減糖趨勢中,認識糖的多樣影響,包括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讓我們深入探討甜蜜的真相,實現最佳健康。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醣類為身體三大營養素之一,是身體獲取能量的來源,但你真的認識嗎? 文中讓你了解糖類,知道它對身體的危害有哪些?怎麼吃更健康?
Thumbnail
【布緯食療】的沿革 布緯(Budwig)協議-是癌症的最佳替代療法-它作用於癌症的主要造成原因。 奧托·沃伯格(Otto Warburg)博士在1931年發現以上事實,並被授予諾貝爾獎。 他提出-缺氧是造成癌症的主要原因,需要含硫的蛋白質(存在於奶酪cottage cheese中)和一些【未知的
Thumbnail
張金堅:談缺氧與癌症進展的關係_透視疾病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Thumbnail
在 YouTube 上觀看「2019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 避免細胞缺氧 成為抗癌曙光!」https://youtu.be/2glieC0WH3o 2019諾貝爾醫學獎抗癌新招:別讓你的癌症腫瘤「缺氧」! - Heho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57827 【201
Thumbnail
Otto Warburg博士是德國生物化學家和內科醫生,193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1964年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癌症是由細胞缺氧引起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治療。 增加他們可用的氧氣量。 他認為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厭氧代謝,即細胞從利用氧氣產生能量轉變為利用發酵產生能量。 他聲稱這種轉變是由於細
Thumbnail
Dr.Warburg Hypoxia 癌症理論怎麼樣? Warburg 博士的缺氧理論指出,即使存在足夠的氧氣(有氧糖酵解),癌細胞也主要通過糖酵解(糖發酵)產生能量。這導致癌細胞中的氧氣水平低(缺氧),然後刺激癌細胞的進一步生長和存活。這一理論仍在研究中,並已成為研究新癌症療法的基礎。不過,值得注
Thumbnail
其實這最終糖化蛋白可說是造成全身各器官各組織敗壞的元兇,因為身體各組織都必須由蛋白質來建構,若身體某部位組成的基礎結構是由這不正常有缺陷的最終糖化蛋白混進去,當然會造成這些細胞原來功能的失靈。 抗糖化就是抗老化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 自己也會有過這麼認真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 因為他們是家人,因為他們,所以我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