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小進步驅動研究韌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術研究的路上,挫折與挑戰層出不窮,保持前進的動力是成功的關鍵之一。這篇文章分享一個關鍵觀念:進步無論多小,都是驅動韌性的燃料,並提供碩博士生在日常研究中應用的方法。

raw-image


▋進步的力量:從小目標開始


研究過程往往充滿龐大的任務,從文獻回顧、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容易讓人感到壓力重重。這時,設定小而明確的目標就變得格外重要。


例如,與其告訴自己「這周我要完成整個文獻回顧」,不如將目標細分成:「今天閱讀 3 篇核心文獻並做摘要」。完成小目標的成就感,能幫助你逐步建立對研究的信心,並持續推動進展。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指出,達成小里程碑的人,更能在面對重大挑戰時保持動力與韌性。對於碩博士生而言,這意味著即使面臨複雜的研究課題,只要專注於當下的小進步,最終也能累積出豐碩成果。


▋堆砌磚塊的心態:專注於持續累積


學術研究就像蓋一座磚牆,每天完成的工作都是一塊磚,每塊磚的穩固與累積,最終能構建出堅實的成果。


以實驗研究為例:每次記錄的數據、每篇標記的文獻、每段撰寫的論文內容,或許看似微不足道,但當這些小工作持續累積時,終將形塑出你的整體研究貢獻。


行動建議:每天花 30 分鐘整理當日進展,例如記錄實驗結果或撰寫一小段摘要,將每一步都視為長期目標的一部分。


▋用反饋驅動動力:持續檢視進步


研究的進度往往不像課堂作業有固定的回饋機制,因此,自我檢視與紀錄進展顯得尤為重要。


試著每周回顧自己的進度,問問自己:

• 這周完成了哪些小目標?

• 這些成果是否朝著最終的研究目標邁進?


透過反饋機制,你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並從中獲得更大的動力。


▋結論:用小進步驅動你的學術韌性


無論研究課題多麼龐大或困難,請記住:進步無論多小,都是驅動韌性的燃料。每天專注於小目標、保持穩定累積,並定期檢視成果,你將能在漫長的學術道路上持續前行,最終實現你的研究目標。


碩博士生們,現在就拿起筆,寫下今天的小目標吧!

avatar-img
454會員
1.6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內容創作有時會讓人感覺枯竭,不知道該如何讓簡單的想法變成有價值的長篇內容。 Dickie Bush 提出的這套「Toolkit」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幫助你快速擴展想法,打造出豐富的內容。 ▋ Tips 分享具體且實用的小建議。 例如:「如何用一天提升寫作效率的 3 個小秘訣」。 ▋
Sublime 不僅是一個靈感工具,更是一個幫助創作者提升效率的好幫手。如果我們能善加利用它,從記錄到分享,可以打造出一個完整且持續迭代的創作系統。以下是我對如何利用 Sublime 的一些建議: ▋從照片開始:捕捉生活靈感 照片是捕捉日常生活靈感的一種直觀方式。無論是隨手拍下的一張風景
在 AI 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力比生產力更重要。這正是 Sublime 的核心理念。這款新產品希望透過「靈感管理」,幫助用戶在創作的過程中找到更多可能性。以下是我對 Sublime 的幾個觀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9P70B3_U0
碩博士生在學術路上常會遇到困難與挑戰,而我們身為朋友、家人或導師,往往希望用鼓勵的話語給予力量。然而,「有毒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卻可能適得其反,讓對方感到壓力或情緒被否定。相較之下,真正有幫助的是「接納、支持與認可(Acceptance, Support & Vali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三大核心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Skills)、態度 (Attitude) 和 知識 (Knowledge)。這三者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成功三角形,共同推動我們邁向目標。 ▋技能 (Skills) 技能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包含以下幾個重要面向: 1. 目標設定
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違背自己的界限,導致精力耗盡,情緒疲憊。以下列出了幾種違背界限 (Violating Boundaries) 的行為,以及對應的提醒,幫助你更清楚地守護自己的底線。 ▋不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擔憂 (Not Expressing Your Opinion or Concern)
內容創作有時會讓人感覺枯竭,不知道該如何讓簡單的想法變成有價值的長篇內容。 Dickie Bush 提出的這套「Toolkit」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幫助你快速擴展想法,打造出豐富的內容。 ▋ Tips 分享具體且實用的小建議。 例如:「如何用一天提升寫作效率的 3 個小秘訣」。 ▋
Sublime 不僅是一個靈感工具,更是一個幫助創作者提升效率的好幫手。如果我們能善加利用它,從記錄到分享,可以打造出一個完整且持續迭代的創作系統。以下是我對如何利用 Sublime 的一些建議: ▋從照片開始:捕捉生活靈感 照片是捕捉日常生活靈感的一種直觀方式。無論是隨手拍下的一張風景
在 AI 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力比生產力更重要。這正是 Sublime 的核心理念。這款新產品希望透過「靈感管理」,幫助用戶在創作的過程中找到更多可能性。以下是我對 Sublime 的幾個觀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9P70B3_U0
碩博士生在學術路上常會遇到困難與挑戰,而我們身為朋友、家人或導師,往往希望用鼓勵的話語給予力量。然而,「有毒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卻可能適得其反,讓對方感到壓力或情緒被否定。相較之下,真正有幫助的是「接納、支持與認可(Acceptance, Support & Vali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三大核心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Skills)、態度 (Attitude) 和 知識 (Knowledge)。這三者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成功三角形,共同推動我們邁向目標。 ▋技能 (Skills) 技能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包含以下幾個重要面向: 1. 目標設定
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違背自己的界限,導致精力耗盡,情緒疲憊。以下列出了幾種違背界限 (Violating Boundaries) 的行為,以及對應的提醒,幫助你更清楚地守護自己的底線。 ▋不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擔憂 (Not Expressing Your Opinion or Concern)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