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有趣,那就是在一些社群或影音播放媒體總是能看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原來它們早就根據我們上網的軌跡計算出我們的喜好,然後推介我們的喜好內容。

這其實就是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世界,只有你想看的,很少你不想看的,這種網路上的心想事成,對照到實際的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驚人的巧合。

「心想事成」只是表面上我們看到的,大部份都是「心想事不成」,原因無它,就像在「雙縫干涉實驗」所談到的,我們的念想干涉了實驗的結果,而「薛丁格的貓,本來是不生不死、既生又死的狀態,結果被我們把蓋子給掀開,只好呈現出特定的結果,這個結果大部分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不然這個世界上就不會失敗的人多,而成功的人少了。

我其實就是這種「心想事不成」的典型例子,所以我可以開玩笑地說:「其實台灣棒球世界冠軍,除了要感謝那些加油打氣的人以外,有一票人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他們從頭到尾連一場也沒看,因為每看必輸,所以只好不看、默默祝福,就像我一樣!」

以前都不知道為什麼?明明認真努力執意要得到的東西,最後總是失之交臂,就像大學聯考,一心考上的心態反而考不上,決定考不上就去當兵以後,反而順利考上,我那時一直要強迫「薛丁格的貓」要按照我的意志行事,結果事與願違,後來我尊重它的意願,不再強求以後,事情反而朝著正向發展,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樣我就學會隨緣自在了,大學畢業去考哲學研究所,沒考上就乖乖去當兵,當完兵換個跑道考國中教師,等到師大修完教育學分後,國中歷史教師缺額太少考不上,接著又轉換跑道考上國小偏鄉教師,不再執著非什麼不可?

這個世界其實就是「你想要」和「不想要」的總結,你想要的透過念想吸引過來,至於你不想要的,因為恐懼憂慮的影響,後來也吸引過來了,所以有些人心想事成,有些人心想事不成,有些人心不想事成、有些人心不想事不成,比較倒楣的是,有些人表面上心不想,在潛意識的層面懷著擔心,後來事情還是成了,都是一些料想不到的不好結果。

你的心就像是一台巨大的磁鐵,吸引一些你想要或不想要的人事物過來,然後組成你所看到的世界,所以有人老是看到世界的灰暗破敗,有些人則是看到世界的光明希望,其實只是這個世界利用社群或影音播放媒體同樣的方式來讓你感知你所想要或它認為你需要的世界。

所以如果要去改變你的世界就要去修養你的內心,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從內心的根源去調整改變才能釜底抽薪,不然很多人一直活在過去原生家庭的陰影裡面,也一直在重復那樣的生活而不自知,有些人則是活在未來的擔憂中,忘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生命真的只有一生一世?還是輪迴轉世?如果我們有無窮的生生世世,那我們會那麼急急忙忙地想將這個人生充份利用、每分每秒都處在緊繃之中嗎?這或許是文明世界的一個理由,驅動你盡全力運轉,好像一百公尺的衝刺,每秒都要用上每個細胞的力量,可是萬一不是呢?真實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模樣,或許你心靈的最深處藏有答案也說不一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5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很喜歡買書、看書,近幾年的說書頻道盛行,聽書也是我獲取資訊的來源之一。
Thumbnail
我很喜歡買書、看書,近幾年的說書頻道盛行,聽書也是我獲取資訊的來源之一。
Thumbnail
看手機、看電視、看報紙、看人等等就會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什麼秘密甚至入戲到八卦裡或政局裡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我們被大量的新聞、八卦和社交媒體裡的情緒牽引著 這些資訊有時像一種即時的快感來源,讓我們覺得自己"知道了什麼"或"參與了什麼",但實際上這種掌控感可能只是短暫的幻象,更容易讓情緒
Thumbnail
看手機、看電視、看報紙、看人等等就會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什麼秘密甚至入戲到八卦裡或政局裡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我們被大量的新聞、八卦和社交媒體裡的情緒牽引著 這些資訊有時像一種即時的快感來源,讓我們覺得自己"知道了什麼"或"參與了什麼",但實際上這種掌控感可能只是短暫的幻象,更容易讓情緒
Thumbnail
  網路是一個很方便的工具,總是能夠在上面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同的網友,然後與之互動,並交流相關的資料。而已經習慣這樣在網上互動的月光,也習慣與身邊的人以其他的興趣做交流。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如果身邊的人有一天也對這個興趣想要加以了解呢?那是不是開啟了一個新的話題,好像滿足某些條件,而觸發了一個
Thumbnail
  網路是一個很方便的工具,總是能夠在上面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同的網友,然後與之互動,並交流相關的資料。而已經習慣這樣在網上互動的月光,也習慣與身邊的人以其他的興趣做交流。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如果身邊的人有一天也對這個興趣想要加以了解呢?那是不是開啟了一個新的話題,好像滿足某些條件,而觸發了一個
Thumbnail
最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有趣,那就是在一些社群或影音播放媒體總是能看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原來它們早就根據我們上網的軌跡計算出我們的喜好,然後推介我們的喜好內容。
Thumbnail
最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有趣,那就是在一些社群或影音播放媒體總是能看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原來它們早就根據我們上網的軌跡計算出我們的喜好,然後推介我們的喜好內容。
Thumbnail
在這個世代當中,社群媒體是影響每個人生活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投入創作、發表意見、交朋友,甚至是從中獲得資金,都仰賴社群媒體這個媒介推動,隨著群體增加,訊息數量已經填滿使用者的每一瞬間,在維持公司利益的狀況下,每個瞬間的注意力會都會被演算法決定能看到的資訊是什麼,陷阱也在其中。
Thumbnail
在這個世代當中,社群媒體是影響每個人生活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投入創作、發表意見、交朋友,甚至是從中獲得資金,都仰賴社群媒體這個媒介推動,隨著群體增加,訊息數量已經填滿使用者的每一瞬間,在維持公司利益的狀況下,每個瞬間的注意力會都會被演算法決定能看到的資訊是什麼,陷阱也在其中。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世界到處都是各種吸引眼球的圖片、影片,甚至流行說現在是AI的時代,大家都要趕緊學習AI,結果生活的節奏就變得越來越快,當我們一打開手機或電腦,就會被各種廣告、通知和社交媒體的更新包圍,這就像是進入了一個喧鬧的市場,每個紅色通知都在跟你說「快來看看這個!」或「你錯過了什麼!」的呼喊聲,。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世界到處都是各種吸引眼球的圖片、影片,甚至流行說現在是AI的時代,大家都要趕緊學習AI,結果生活的節奏就變得越來越快,當我們一打開手機或電腦,就會被各種廣告、通知和社交媒體的更新包圍,這就像是進入了一個喧鬧的市場,每個紅色通知都在跟你說「快來看看這個!」或「你錯過了什麼!」的呼喊聲,。
Thumbnail
每一天都想有個頭條,每一天不期許自己要做什麼,希望今天又是喜歡的一天就好。
Thumbnail
每一天都想有個頭條,每一天不期許自己要做什麼,希望今天又是喜歡的一天就好。
Thumbnail
你以為的新聞 「你的資訊都從哪裡來?」是什麼開始我對這個題目感到興趣呢?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幾年前,某次音樂活動的審查,席間和另一位大學老師閒聊,他說: 哇喔。 手要抓取,必先動肩,事必有因,流水皆有源頭。這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開始研究資訊都哪來這件事,不過先來說說不同時代對「資訊」認知的差異。
Thumbnail
你以為的新聞 「你的資訊都從哪裡來?」是什麼開始我對這個題目感到興趣呢?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幾年前,某次音樂活動的審查,席間和另一位大學老師閒聊,他說: 哇喔。 手要抓取,必先動肩,事必有因,流水皆有源頭。這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開始研究資訊都哪來這件事,不過先來說說不同時代對「資訊」認知的差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