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再進化,ADS重返關鍵位置

數位行銷再進化,ADS重返關鍵位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數位行銷這塊市場因為太過肥沃,導致各家廠商過去都不願意共享資源,各自媒體平台各自獨立成為一個生態系統。 

以前的搜尋習慣大都在Google瀏覽器上,自從IG成為自媒體主流後,年輕族群就轉向到IG平台依照標籤去搜尋資訊。因當初的META體系並沒有開放搜尋內容的功能,導致做自媒體的流量跟Google廣告體系會成為兩個不同的循環,我們做品牌的就必須兩套都要有各自的行銷漏斗去做轉換。但現在IG開啟了這個功能,品牌操作就更方便把線上資源做整合。

 

META轉換率下滑,可能來自於Google的稀釋 

近期在廣告後台的數據觀察上,不難發現FB與IG的直接轉換率有明顯的下滑,若只有單純在自媒體平台上投放廣告的企業主,肯定非常的有感。

但如果有耕耘Google ADS的品牌方,會發現預算的消耗上比以往來的更快,Pmax的銷售表現上也有持續上升的樣貌,這一切的數據的連動關係,很有可能來自於META開放搜尋的功能。

所以未來整體的廣告成效,要將兩個平台的轉換數據做整合的綜合評估,對於行銷績效的判讀會比較準確。在此消彼漲下,若整體數據持續上升,就仍是優良的操作,不用太過焦慮。 

這個功能在IG預設值是關閉的,需要手動開啟,在「設定」→「隱私帳號設定」→「允許公開相片和影片在搜尋引擎結果中」。
 

Pmax是AI學習技術的廣告,屬於Google系統銷售漏斗的末端收網工具。Pmax的核心在於自動化與最佳化,能夠減少手動操作,極大地提升廣告效益,適合走期較長的行銷活動,較不適合做短期的廣告操作。

廣告的選擇上,不能因為這個工具的轉換率高就放棄ADS的常態耕耘,要在收網的最末端有成績,前端的撒網階段就不能中斷。廣告的邏輯上,一直強調初始流量跟再行銷流量的意義,想要把廣告投得好、投的有效,這個基礎的概念一定要理解,銷售漏斗會影響整體預算的分配。

自媒體平台一直推陳出新,近期又屬「Threads」(脆)的討論聲量最高,但目前平台的特性還沒有出現明顯的銷售商機,所以數位廣告還是以META與Google為主要需求。

過去兩個廣告系統各自為政,現在開始出現互相開放的契機,未來還會有甚麼功能,也值得期待看看。但能肯定的是,自媒體平台一旦開放內容後,SEO的重要性就會來的更高,內容製作的品質跟數量就會成為轉單的核心價值。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全通路熱銷中」 

博客來 https://lihi3.cc/eNa8x

誠品 https://lihi3.com/uApeN

MOMO購物網 https://lihi3.cc/hj5WV

avatar-img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的沙龍
153會員
272內容數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論哪種廣告,GOOGLE ADS、聯播網、FB+IG投放,開始漸漸分不清楚轉單來源的依據,界線越來越模糊。廣告關了,短連結的轉單還是持續會有績效;放大FB的投放預算,結果是ADS、聯播網的轉單率提高了,FB卻因為預算提升,造成ROAS下滑。
不論哪種廣告,GOOGLE ADS、聯播網、FB+IG投放,開始漸漸分不清楚轉單來源的依據,界線越來越模糊。廣告關了,短連結的轉單還是持續會有績效;放大FB的投放預算,結果是ADS、聯播網的轉單率提高了,FB卻因為預算提升,造成ROAS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