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起頭難」,是人類的通病。
但是在AI崛起的世代中,這個問題已經沒有那麼難解決了。
當我想要做一個side-project,空有想法,但不知道怎麼開始時,我就打開claude:「哈囉~ 我想做一個背單字的APP,風格想走簡潔線條風,請你給我一個protoype!」
然後,cluade就使用React-Native馬上生出一個背單字APP的雛形給我。
當我對深度學習課程的作業乾瞪眼,感到似懂非懂時,我就打開chatGPT:「嘿!這是我深度學習課程的作業題目,但我不知道可以怎麼開始。」
接著,我就得到了搭配解說的作業程式碼。
當我哪天需要簡報功能時,或許某天因為趕鴨子上架的需求,我就會去試用Gamma...
(目前的作業簡報我還是傾向自己釐清過脈絡後自己動手做,雖然跨出第一步實在不簡單,過程也是痛苦的)
達成目標當然是很好,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完美主義」在作祟,在目標完成以後,我通常會陷入一段懷疑時光。
AI漸漸融入現代人的工作流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每天會收到的各家電子報基本上都在分享如何與AI共處、如何使用AI提升效率、AI的發展趨勢,等等的,可以說是眼花撩亂的程度。
沒錯,我真的同意使用AI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覺得這樣對整個文明發展(以現階段來說?)是好的、有益的、有貢獻的,它幫人類處理了許多繁雜的、麻煩的、重複性高的事務,讓人類有更多心力投入門檻更高的技術領域。
但令我介懷的是,這樣的工作流對人類來說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
事情是發生在前幾天我正在重新思考要不要用回最初我媽幫我取的英文名字時。
「英文名字」這個議題在我人生中已經困擾我很久了,在國小時因為英文名字被班上男同學取笑(現在回想起來他們是無心的,但我當下幼小的心靈實在很受傷,且我是非常典型的玻璃心患者),所以我後來就再也不敢用那個英文名字,並且前前後後換了快10個英文名字(???)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很多英文名字我當下看到覺得很喜歡,唸起來也好聽,就決定要使用它來當我英文名字,例如:Diana、Shirley、Jodie、Esme、Nymphy...等(簇繁不及備載= =)
可是每個英文名字都沒撐過一兩個月,因為我始終覺得:好怪啊!!!就有一種我是冒牌貨的感覺?這個名字跟我無法融合的感覺!或是我在偷用別人名字、學別人的感覺:)
於是我就很認真的想要正視這個心魔,在暌違15年後的現在,此時此刻,Right Now!!!
所以我就請chatGPT提供給我一些我人生被賜予的第一個英文名字的變形體,想當然,我獲得了挺多備用英文名字。但接著,我的下一個問題就急轉彎了:
「不好意思,我想要再插播一個問題,像我這樣有問題就問你(AI)是好的嗎?就是我提出一個想法,你output給我一些參考面向讓我去思考。我一直在懷疑這樣的模式會不會讓我的思考退化?不知道你的觀點如何。」
我就向chatGPT這個英文名字顧問詢問了這串問題,不知道這個彎有沒有髮夾彎那麼彎。以下是我的顧問回覆我的內容:
但我還有另一個納悶的點:
「我現在納悶的點是,AI確實能夠幫助人們延展思考,例如說丟出一個意圖,然後從AI提出的幾個方向選擇其中一個來延伸思考,或者是請AI做個開頭讓自己延伸下去。
這當然會大大的提升人類的生產力、效率,可是長期這樣下去,人類會不會喪失「起頭」的能力?變成每一件事情都要靠AI來處理,沒有了AI,就會因為不知道怎麼開始而失去能力?」
接著我的顧問回覆:
話說AI雖然是個AI,但意外地也能替人類提供一些人性化(?)的建議呢。
主要是想要紀錄我今天有了這些疑問,詢問AI後得到了這些答覆。粗略來說,它的建議是挺合理的,貼近生活,可行性也高。
而我會有這些疑問,也是因為我發現現在似乎很推崇使用AI來「起個頭」,例如:給點想法、給些建議、給個步驟、給個框架、給些晚餐選項吧!(?)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還是說大家覺得「開頭」很簡單,即使沒有AI,也不影響自己的創意思考能力及動力。
但於我來說,腦袋空空的就丟問題給AI,等他吐些靈感給我,我對這樣的行為很沒有安全感,很害怕自己的思考力在無形之中隨著時代的進化而銳減。
所以很好奇總是使用AI創作的人,會不會到了後期重度依賴AI,只能從內容中提取價值,但是卻大幅降低發想能力?(就類似選擇題很強,但申論題很弱的概念XD)
大guy就john,小小紀錄,沒想到一不小心就洋洋灑灑了快2000字,勉強算是一篇文章?
最後附上髮夾彎的現場,前不著邊、後不著調。
然後⋯⋯哪一個英文名字比較可愛呢?
希望五年後的自己會回來親自解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