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生活的溫柔提醒:別再裝沒事了】

【學術生活的溫柔提醒:別再裝沒事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時候,最讓人心酸的話反而是最溫柔的提醒,比如這句改版後的真心話:


「你不要每次都說自己可以調節情緒,調一調就調到沒人要管你了。情緒這種事,你不說出來,只會讓關心你的人越來越遠。」


碩博士生的日常壓力誰不懂?實驗爆炸、論文重寫、導師懶得看稿……於是你告訴自己:

• 「我沒事,等我自己調節一下就好了。」

• 「不要麻煩別人,這是我自己的問題。」

結果呢?調著調著,把自己調成了孤島,讓那些原本想幫你的人,也開始無話可說。


▌為什麼「情緒自己處理」只會更糟?

1. 壓抑情緒是條死路

• 硬撐著不說,短時間看起來好像「穩住了」,但其實情緒只是被壓下去,最後會反撲得更嚴重。

2. 越是冷處理,越疏遠關係

• 當你習慣什麼都不講,周圍的人會覺得:「你這麼會撐,那就撐吧!」結果,真正關心你的人也被拒之門外。

3. 壓力是用來分擔的,不是用來內耗的

• 情緒的分享不是在增加別人的負擔,而是在讓你們的關係更有溫度。


▌學會正視情緒的小練習

1. 學會說出來

• 別再忍了,試著對朋友或夥伴說:「我最近壓力很大,能不能聽我講講?」

• 說出口的那一刻,你會發現,情緒沒那麼重了。

2. 問問自己:有什麼感受是我今天忽略的?

• 別急著強裝冷靜,面對情緒本身,才是真正的自我關心。

3. 別怕麻煩人,因為真正關心你的人不會覺得麻煩

• 當你選擇分享,反而會讓那些在乎你的人覺得:你信任他們,這是一種支持彼此的方式。


碩博士生,別再用「我自己可以」當成壓抑情緒的藉口了。

越是不說,越是孤單。下次遇到困難,試著讓那些關心你的人靠近你。

因為真的沒有人希望你「自我調節到最後只剩你自己」啊!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碩博士生來說,成功 (Success) 是多重因素的平衡,缺一不可。以下是這個「成功公式 (Success Formula)」在學術生活中的應用,幫助你避免陷入混亂 (Chaos)、拖延 (Procrastination) 或例行公事 (Routine),邁向穩定的成功。 ▌1. 點子 (I
在學術研究或實驗室管理中,會遇到不同特質的組員:能力強的、積極的,或既不會做又沒動力的。這時,不妨用 Skill/Will Matrix (能力/意願矩陣),幫助你判斷組員的特質,並採取適合的策略。 ▌1. Can + Will (能力高 + 積極度高:高效型組員) • **特徵:**能力
碩博士生的日常大多長這樣: • 忙著做實驗、看文獻、寫論文。 • 心裡明明知道自己該休息,但總覺得休息會浪費時間。 • 最後,休息了還自責,結果累積壓力直到筋疲力盡。 ▌休息的差別:成功 vs. 倦怠 1. 成功 (Success) • 工作時專心投入,累了就允許自己休息。
很多碩博士生在寫作時都有這種心態: • 「我還不夠了解這個領域,現在寫出來是不是會被笑?」 • 「等我再多看幾篇文獻,確認更有把握再動筆好了。」 • 「只有專家才能寫吧?我還差得遠呢。」 結果呢?一拖再拖,筆記一堆、進度卻零。 ▌為什麼你不用成為專家才能開始寫? 1. 寫
從 2020 年 10 月與 Obsidian 結緣,到今天已經過去 4 年。這 4 年間,Obsidian 從最初幫助我累積 Paper 的知識點,到現在支持我同時管理 7 個以上的研究專案,幾乎改變了我的學術生涯。 我想藉這篇分享,談談為什麼我覺得 Obsidian 值得學,也如何讓它成為學術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堆興趣,這個也想試,那個也想學。結果長大後,社會就開始教育你: • 「不要分心,專注一件事才有前途。」 • 「你學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能拿來幹嘛?」 • 「學術界只要專家,不要興趣太廣的人。」 說白了,社會就是想把你打造成一台單功能機器,結果我們這些碩博士生真的
對碩博士生來說,成功 (Success) 是多重因素的平衡,缺一不可。以下是這個「成功公式 (Success Formula)」在學術生活中的應用,幫助你避免陷入混亂 (Chaos)、拖延 (Procrastination) 或例行公事 (Routine),邁向穩定的成功。 ▌1. 點子 (I
在學術研究或實驗室管理中,會遇到不同特質的組員:能力強的、積極的,或既不會做又沒動力的。這時,不妨用 Skill/Will Matrix (能力/意願矩陣),幫助你判斷組員的特質,並採取適合的策略。 ▌1. Can + Will (能力高 + 積極度高:高效型組員) • **特徵:**能力
碩博士生的日常大多長這樣: • 忙著做實驗、看文獻、寫論文。 • 心裡明明知道自己該休息,但總覺得休息會浪費時間。 • 最後,休息了還自責,結果累積壓力直到筋疲力盡。 ▌休息的差別:成功 vs. 倦怠 1. 成功 (Success) • 工作時專心投入,累了就允許自己休息。
很多碩博士生在寫作時都有這種心態: • 「我還不夠了解這個領域,現在寫出來是不是會被笑?」 • 「等我再多看幾篇文獻,確認更有把握再動筆好了。」 • 「只有專家才能寫吧?我還差得遠呢。」 結果呢?一拖再拖,筆記一堆、進度卻零。 ▌為什麼你不用成為專家才能開始寫? 1. 寫
從 2020 年 10 月與 Obsidian 結緣,到今天已經過去 4 年。這 4 年間,Obsidian 從最初幫助我累積 Paper 的知識點,到現在支持我同時管理 7 個以上的研究專案,幾乎改變了我的學術生涯。 我想藉這篇分享,談談為什麼我覺得 Obsidian 值得學,也如何讓它成為學術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堆興趣,這個也想試,那個也想學。結果長大後,社會就開始教育你: • 「不要分心,專注一件事才有前途。」 • 「你學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能拿來幹嘛?」 • 「學術界只要專家,不要興趣太廣的人。」 說白了,社會就是想把你打造成一台單功能機器,結果我們這些碩博士生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