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碩博士生:你真的只需要專一嗎?】

更新於 2024/11/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堆興趣,這個也想試,那個也想學。結果長大後,社會就開始教育你:

• 「不要分心,專注一件事才有前途。」

• 「你學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能拿來幹嘛?」

• 「學術界只要專家,不要興趣太廣的人。」


說白了,社會就是想把你打造成一台單功能機器,結果我們這些碩博士生真的就信了,壓抑了自己所有的好奇心 (Curiosity) 和 多元潛力 (Polymathic Potential)。


▌但實際上,多重興趣才是你的優勢

1. 每個人都天生有多元潛力

• 人類天生就是「什麼都想試試看」,這是我們的大腦運作方式,不然小時候為什麼學得那麼快?

• 但偏偏成長後,這些潛力被社會硬生生「打掉」,你就真的以為自己只能專一了?

2. 專一是你自己騙自己的安慰劑

• 有沒有可能你只是害怕別人覺得你「很散」?所以勉強自己「專注」在一個領域?

• 結果專一專到懷疑人生,每天只對著同一個實驗儀器、同一篇文獻,早就心累到懷疑人生了吧。


▌碩博士生,怎麼找回自己的多重興趣?

1. 問問自己,最近什麼讓你興奮?

• 是不是有些事其實讓你很想試試?可能是學一個新工具、玩新的數據分析方式,甚至是研究跨學科的題目。

• 別再壓抑,去試!好奇心是你的研究動力來源。

2. 不要再管別人怎麼看你

• 某些人可能會說:「你興趣這麼廣,能做出什麼?」

• 拜託,你的興趣又不用拿來討好別人!多重興趣能幫你找到獨特視角,甚至解決別人看不到的問題。

3. 跨領域是學術界的大勢

• 現在有多少重大突破是靠單一領域完成的?機器學習+醫學、生物+工程,這些跨界的結合才是學術的未來。

• 你的多重興趣不是弱點,是讓你脫穎而出的優勢。


所以,2025 年開始,請重新擁抱你的好奇心!

別再活成一台功能單一的機器,讓你的多重興趣成為改變學術的武器吧!

avatar-img
525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76% 的人都曾經歷「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特別是在高壓的碩博士學術環境中。以下是 6 個實用技巧,幫助你建立自信,應對挑戰: ▌1. 專注於逐步進步 (Focus on Incremental Progress) • 把大的學術目標拆解成小步驟,逐步完成。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旅程中,許多人同時擁有多個興趣,卻常因壓力迷失方向。以下是多重興趣者 (Multipassionates) 常犯的 3 個錯誤,以及如何修正它們,釋放你的內在潛力。 ▌3 個常見錯誤 1. 不探索自己的內心 (Do 0 Inner Work) • 忙於學術與生活,卻從未
很多人以為冥想就是靜坐、深呼吸,但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生活早已讓我們沒空搞那些儀式。其實,覺察每一個念頭,了解背後的動機,就是最適合你的冥想方式。 ▌什麼是覺察式冥想? 當你開始煩躁時,停下來問自己: • 「我現在在想什麼?」 • 「這個念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方式簡
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活,總是需要不斷吸收新知,但只會輸入而忽略輸出,容易讓腦袋超載、創意枯竭。學會平衡腦袋的輸入與輸出 (Balance Inputs and Outputs),才能讓學習與創造力維持最佳狀態。 填滿你的腦袋:輸入 (Inputs) 1. 閱讀書籍 (Books) 深入研究領
你是否常常這樣: • 開會時,導師皺了皺眉,你猜:「是不是覺得我的進度太慢?」 • 同組同學不找你討論,你腦補:「是不是覺得我不夠專業?」 • 學術簡報結束後,別人看了你一眼,你懷疑:「是不是我的數據有問題?」 這些慣性揣測別人想法的行為,就是內耗的最大來源。 為什麼揣測別人
碩博士生的生活已經夠忙了,還硬要塞滿更多「進步計畫」,是不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事實上,你需要的不是再加東西 (Adding More),而是減東西 (Subtracting)。要讓 2025 年過得不那麼狼狽,最重要的就是丟掉那些拖累你的「垃圾」。 以下這 5 件事,建議你斷捨離: ▋1
76% 的人都曾經歷「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特別是在高壓的碩博士學術環境中。以下是 6 個實用技巧,幫助你建立自信,應對挑戰: ▌1. 專注於逐步進步 (Focus on Incremental Progress) • 把大的學術目標拆解成小步驟,逐步完成。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旅程中,許多人同時擁有多個興趣,卻常因壓力迷失方向。以下是多重興趣者 (Multipassionates) 常犯的 3 個錯誤,以及如何修正它們,釋放你的內在潛力。 ▌3 個常見錯誤 1. 不探索自己的內心 (Do 0 Inner Work) • 忙於學術與生活,卻從未
很多人以為冥想就是靜坐、深呼吸,但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生活早已讓我們沒空搞那些儀式。其實,覺察每一個念頭,了解背後的動機,就是最適合你的冥想方式。 ▌什麼是覺察式冥想? 當你開始煩躁時,停下來問自己: • 「我現在在想什麼?」 • 「這個念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方式簡
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活,總是需要不斷吸收新知,但只會輸入而忽略輸出,容易讓腦袋超載、創意枯竭。學會平衡腦袋的輸入與輸出 (Balance Inputs and Outputs),才能讓學習與創造力維持最佳狀態。 填滿你的腦袋:輸入 (Inputs) 1. 閱讀書籍 (Books) 深入研究領
你是否常常這樣: • 開會時,導師皺了皺眉,你猜:「是不是覺得我的進度太慢?」 • 同組同學不找你討論,你腦補:「是不是覺得我不夠專業?」 • 學術簡報結束後,別人看了你一眼,你懷疑:「是不是我的數據有問題?」 這些慣性揣測別人想法的行為,就是內耗的最大來源。 為什麼揣測別人
碩博士生的生活已經夠忙了,還硬要塞滿更多「進步計畫」,是不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事實上,你需要的不是再加東西 (Adding More),而是減東西 (Subtracting)。要讓 2025 年過得不那麼狼狽,最重要的就是丟掉那些拖累你的「垃圾」。 以下這 5 件事,建議你斷捨離: ▋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