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於2024年3月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案》,成為國際間在人工智慧(AI)規範領域的領導者。此法案旨在建立統一的監管框架,透過風險分級管理,保障AI技術的安全應用,同時促進技術創新。
法案將AI系統劃分為四個風險等級:
歐盟設立專門的「人工智慧辦公室」監督法案執行,並成立「歐洲人工智慧委員會」協助統一各成員國的政策實施。各國需成立本地監管機構,負責市場監督與合規性檢查,特別針對高風險AI系統。
儘管法案獲得約580票支持、40票反對、30票棄權的壓倒性支持,部分國家仍對其影響創新與經濟增長表示憂慮。例如,某些東歐國家擔心高昂的合規成本可能抑制技術開發,並提倡更具靈活性的監管方式。
歐盟此舉被譽為全球AI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可能引領各國效法制定相應法律。美國近期通過加州AI安全法案,加強對大型AI模型的監管;中國則發布《人工智慧倫理規範》,計畫2024年推出全面監管框架。
然而,專家指出,台灣及其他地區在AI立法上仍顯不足,須加速跟進以維持國際競爭力。
法案支持者強調,規範AI旨在確保技術進步不以犧牲安全與倫理為代價。然而,初創公司與中小企業可能面臨合規成本壓力,創新受阻的擔憂不容忽視。未來,歐盟需在促進技術發展與保障基本權利間取得平衡,持續調整法案以應對生成式AI等新興技術的挑戰。
《人工智慧法案》不僅是一部規範現有技術的法律,更是歐盟為應對未來AI技術挑戰的前瞻性舉措。隨著全球AI產業的快速發展,這項法案將在技術治理與創新促進間樹立新典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