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華宗旨》心得分享之回光守中章
透過元神識神章以後,當了悟何為性光本元,就是本來面目,便萬緣放下,不起識心,安住當下,無住真心。文中“光纏真,方為神火”,即是前篇提過的,性空真火,真空性火,這是真心真空真火真正拙火的奧義,就是這麼產生的,並不是一般人打坐運氣有發熱發暖,那是肉身有相有為的後天身體反應,有的是內部炎症或某些臟腑潛在問題,而真火是從先天虛無真空而起,是無形無相的,一旦落入後天意識那就不是真火了,因此只有明心見性才識得當中真假。如此行之綿綿不斷,久而久之,文中說的“一點真陽忽生沉珠”,這是從虛空之上,即是法界之輪,透過中脈連接其真陽之氣,沉降安住於丹田臍後如一顆沉珠。當然還是一樣,因為明心見性後識得法身並融合歸一,性光真心融合後的自然之事,毫不費力,全無用功,是無修之修,硬要說修,就是念念放下,念念無修。文中“回光即火候”,就是“止觀雙運”,止中有觀,觀中有止,並非一潭死水,這個內觀就是其火候,失掉內觀一刻,沉珠就無法保持,因此這並非一般的禪定入定,這種大定叫“楞嚴大定”,無定無有不定時。並不是身體不動入定死禪的不是真定。
有形和無形是一體的,有形的陽氣日光,在身體就是雙目,是日月陰陽之象,在整體就是屬於離火陽卦。所以內觀內視,一般基礎初學止觀都是教你眼觀鼻,鼻觀心,這也是一關健。走漏神識也是從這裡漏,保持這種內觀內視才能聯通天上地下,所以前面叫回光的回就是火候拿捏,就是止觀的拿捏恰到好處完全無執放下無後天意識滯礙的。
這迴光返照之法所以叫“逆法”,逆生死,因為從後天返回先天的回法,平常人用識心識神之眼耳鼻舌身意去作用都是在消耗精氣神的生命活動,都是叫順生死,真正養生修道其實就是如此“逆生死”,簡單就叫“修身養性”,若不明性,如何養?
回光非回一身之精華,就是返回先天真氣,而不是在修肉身有形的精氣,有形精氣修得再好也是順生死並非修道。非止一時之妄想,真空千劫之輪迴,不是一般靜坐把妄想止住停止不念想,而是了悟無始以來無始無終的生死輪迴如夢幻泡影,真實了悟涅槃寂靜的真淨真靜之法身真心。
光不在身中或身外,山河大地無非此光,文中此段就是在講法身境界,無處不是無處不在,人身元精元氣元神亦即是此法身,而識神識心則是一般人知道的有形象肉身的精氣神。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所以一般人執著此身是“我”,執著分別人我佛魔等二元對立的幻象,有佛可修,有眾生可度,有煩惱可斷,有凡夫有聖人,有生死有涅槃,就難以趨近於真道,不管執著哪一邊,皆因不明真道。
萬法如如,方為得手。就是“體用一源”的意思,天心章也提過了,此本體妙用,從體起用,法身先天境界,就是“如如”二字,從這裡著手才是“得其法”。聖聖相傳不離反照。儒釋道都是殊途同歸此法。
文中“緣中”的奧妙,就是前段或之前一直都在提的同一件事,真正的中脈中道法身境界,這只有“真知者”能窺探到了,非秘密,整個法界無時無刻都在宣說,只是凡人識心為用,簡單説就是困陷在小我中,迷失本性。
文中最後一段是講止觀定慧雙運,任何感應感受反應,皆屬幻象非真,即使菩薩現前也一樣,禪定最忌諱有一絲耗執著粘黏,一切皆觀了不可得即可,若明心見性者,自然如海浪淘花泛起漣漪再回歸大海,了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