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觀察日誌 5. 野生生活&文明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近日觀看電視播出《法蘭克的野生非洲》節目,法蘭克在非洲野外遇到一個當地的小型部落。

這個部落幾乎不穿衣服,只有偶爾下半身會圍著布,絲毫不畏懼外人的觀看。

住所是用茅草植物搭成的三角形,大小約一個普通帳篷。沒有任何傢俱、器具、電器用品。他們就直接坐在地上。

在觀眾眼中看起來一無所有的部落首領充滿自信的介紹他的生活環境,他看起來很滿意自己的生活。

部落首領看起來很單純,心智就像小朋友一樣,沒什麼事情會讓他們擔憂。

在他的生活中大概只需處理吃飯、睡覺這兩件事。他們到野外尋找馬鈴薯直接生吃、將水儲存在鴕鳥蛋蛋殼裡、烤堅果,大家吃喝得很開心。

他們吃的量很少,在觀眾眼裡甚至連一餐都吃不飽,他們卻是分著吃。(也許是這樣所以他們身高不高,也不胖)

傍晚沒事做就坐在地上看夕陽,太陽下山就入睡。


看著節目我發現幾個點。

1.物質生活

他們一無所有,卻跟豐衣足食的富豪享有同樣的快樂。

看樣子,快樂與否與擁有的物質毫無關係。

我們不需要追逐名牌衣物、最高檔的手機、五星級餐廳等也可以獲得快樂。

另外,現今過度消費產生的垃圾與部落沒有一丁點物品形成極大的反差。

很多時候都是當下衝動消費,買回去之後就放著不用了。

也許我們只是享受消費當下的快感。

當你成為億萬富翁時,你將不再對消費感興趣,因為任何商品都唾手可得,毫無樂趣可言。

我們不斷追求金錢好用來支撐物質的消費,利用消費解除壓力與煩悶,接著想要買更多東西來舒壓,為此繼續追求金錢、累積新的壓力。不斷循環下去。


2.人類的潛能

人類的潛力也讓我感到吃驚,人類可以單純到過著野生生活,也可以靠著知識與教育的啟發變成賈伯斯、愛因斯坦般的人物。

顯然人類的大腦一但經過開發能夠創造出很多創造力。

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很笨所以辦不到,不要為了考試低分而沮喪,你只是還沒找到自己的所長,每個人類都有很大的潛能。


3.人類的原本樣貌

部落中的人民沒有經過思想啟蒙,那麼他們所做出的表現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樣子嗎?

部落中的男性看起來比較樂天,女性較為嚴肅理性。

就好像一些鄉下固守傳統的老人一樣,當時的女性沒有受教育,沒有機會獲得太多知識與思想。女性總是操心著家中的事物、丈夫小孩,不怎麼找樂子,也較無幽默感,把家庭看得很重。

男性則是較沒有顧慮、隨性。

我在鄉下的老人身上有觀察到這個情形,女性總是憂心忡忡,希望一切都在控制當中。丈夫則是隨心所欲。

難不成這就是人類原本的樣貌?

另外,即使他們是人數很少的部落,他們仍然有巫師。

回顧歷史,好像無論如何人類總是會自然地發展出神靈文化。


總結,在這個節目中看到幾乎與我們過著截然不同生活的人們,讓我們更加思考人類生活的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納德絲 (Nardus)-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05
法蘭克的節目很有趣,裡面有多可愛的野生動物
avatar-img
納德絲 (Nardus)
1會員
26內容數
分享作者文章與書籍資訊
納德絲 (Nardus)的其他內容
2025/02/10
「讓小孩贏在起跑點」 「喝了之後可以讓寶寶學習力更好、反應變快喔」 許多人喜歡從嬰兒開始就開始為小孩的學習做足準備,總是希望這小孩未來能獲得名校高學歷,然後順利成為醫師、律師,任何高薪又高名譽的職業。 父母給予小孩深厚的期待。 現在的社會出現一個現象,人們總是在追逐一百萬。 努力拼
Thumbnail
2025/02/10
「讓小孩贏在起跑點」 「喝了之後可以讓寶寶學習力更好、反應變快喔」 許多人喜歡從嬰兒開始就開始為小孩的學習做足準備,總是希望這小孩未來能獲得名校高學歷,然後順利成為醫師、律師,任何高薪又高名譽的職業。 父母給予小孩深厚的期待。 現在的社會出現一個現象,人們總是在追逐一百萬。 努力拼
Thumbnail
2025/01/19
一樣米養百樣人,什麼人都有,過年人多時看得更清楚。 有的親戚慈眉善目、和藹可親,有的像妖魔鬼怪。 今天要觀察的是一些令人困擾的親戚行為,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1.因為愛面子 擾人親戚最大臭名不外乎是「自吹自擂」「愛探人隱私」。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呢? 可能是因為他們「愛面子」
Thumbnail
2025/01/19
一樣米養百樣人,什麼人都有,過年人多時看得更清楚。 有的親戚慈眉善目、和藹可親,有的像妖魔鬼怪。 今天要觀察的是一些令人困擾的親戚行為,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1.因為愛面子 擾人親戚最大臭名不外乎是「自吹自擂」「愛探人隱私」。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呢? 可能是因為他們「愛面子」
Thumbnail
2025/01/11
聖誕節假期跟新年假期應該是目前比較重大的節日。 今天來觀察一下這兩個節日。 各國新年假期時間(大約) 中國大陸:農曆除夕~初三,約四天。 香港:農曆除夕~初二,約三天。 台灣:農曆除夕~初三,約四天。 新加坡:農曆初一、二,約兩天。 韓國:農曆除夕~初二,約三天。 越南:
Thumbnail
2025/01/11
聖誕節假期跟新年假期應該是目前比較重大的節日。 今天來觀察一下這兩個節日。 各國新年假期時間(大約) 中國大陸:農曆除夕~初三,約四天。 香港:農曆除夕~初二,約三天。 台灣:農曆除夕~初三,約四天。 新加坡:農曆初一、二,約兩天。 韓國:農曆除夕~初二,約三天。 越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日觀看電視播出《法蘭克的野生非洲》節目,法蘭克在非洲野外遇到一個當地的小型部落。 這個部落幾乎不穿衣服,只有偶爾下半身會圍著布,絲毫不畏懼外人的觀看。 住所是用茅草植物搭成的三角形,大小約一個普通帳篷。沒有任何傢俱、器具、電器用品。他們就直接坐在地上。 在觀眾眼中看起來一無所有的部落首領
Thumbnail
近日觀看電視播出《法蘭克的野生非洲》節目,法蘭克在非洲野外遇到一個當地的小型部落。 這個部落幾乎不穿衣服,只有偶爾下半身會圍著布,絲毫不畏懼外人的觀看。 住所是用茅草植物搭成的三角形,大小約一個普通帳篷。沒有任何傢俱、器具、電器用品。他們就直接坐在地上。 在觀眾眼中看起來一無所有的部落首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旅行者冬季在森林中的探險,與神祕的馬伕及村莊居民的互動,以及對於居住環境和探索未知的思考。透過生動的描寫,讀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孤獨與美好,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章從冬季大風到無風的日子,展現了不同的心情與環境變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旅行者冬季在森林中的探險,與神祕的馬伕及村莊居民的互動,以及對於居住環境和探索未知的思考。透過生動的描寫,讀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孤獨與美好,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章從冬季大風到無風的日子,展現了不同的心情與環境變化。
Thumbnail
關於原始部族薩蘭巴族的獵人拉賈布,為了實現願望而執行危險的儀式,結果遭遇超乎想像的事件的故事。
Thumbnail
關於原始部族薩蘭巴族的獵人拉賈布,為了實現願望而執行危險的儀式,結果遭遇超乎想像的事件的故事。
Thumbnail
看完系統播報,羅薩很不甘心,自己竟然被這兩個小子給反超了。她目前建設也不落後,只不過她還沒像薛爾登一樣拿到船,也還沒找到適合的礦坑。 不過依照部落生活水平的話,羅薩的部落目前有洞穴當居住地,族人有全身皮裝和簡易武器,水源也找到了,基礎是打得蠻穩的。
Thumbnail
看完系統播報,羅薩很不甘心,自己竟然被這兩個小子給反超了。她目前建設也不落後,只不過她還沒像薛爾登一樣拿到船,也還沒找到適合的礦坑。 不過依照部落生活水平的話,羅薩的部落目前有洞穴當居住地,族人有全身皮裝和簡易武器,水源也找到了,基礎是打得蠻穩的。
Thumbnail
在他們族內當然有著地位崇高的巫師,他們住在掛滿獸骨獸皮的帳篷裡,燒著麋鹿的毛
Thumbnail
在他們族內當然有著地位崇高的巫師,他們住在掛滿獸骨獸皮的帳篷裡,燒著麋鹿的毛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雷克族位於新幾內亞與世隔絕的雨林之中,一位澳洲的文化研究者闖入了其生活,進行著為期不短的文化研究,然而在持續觀賞影片後,這位研究者保羅竟然觸碰到了族人們心中最為黑暗且難以磨滅的傷痛。
Thumbnail
雷克族位於新幾內亞與世隔絕的雨林之中,一位澳洲的文化研究者闖入了其生活,進行著為期不短的文化研究,然而在持續觀賞影片後,這位研究者保羅竟然觸碰到了族人們心中最為黑暗且難以磨滅的傷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