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晚,韓國總統尹錫悅突如其來地宣布緊急戒嚴令,稱有「反國家勢力策劃叛亂」。此舉在短短數小時內引發全國轟動:從國會深夜緊急召開會議推翻戒嚴,到軍隊武裝介入未果,再到尹錫悅最終被迫接受解除戒嚴令的決定。這一事件不僅讓韓國國內陷入劇烈政治動盪,也在國際社會掀起波瀾,成為韓國民主化以來最戲劇性的政治事件之一。
12月3日晚10時23分,尹錫悅在電視演說中聲稱,「反國家勢力正策劃叛亂」,因此宣布緊急戒嚴,並將軍事權交予戒嚴司令朴安洙。僅17分鐘後,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便呼籲國會召開緊急會議以推翻戒嚴令,而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的黨魁韓東勳也罕見地與在野黨站在同一陣線。
戒嚴令於當晚11時正式生效,禁止一切政治活動。國會四周迅速被軍隊包圍,設置路障阻撓議員進入。然而,超過150名議員冒險突破封鎖,甚至有人翻越圍牆才得以進入國會。隨後,軍方派遣特種部隊試圖闖入國會議事堂,與議員及抗議民眾發生激烈衝突,但最終未能成功阻止國會會議進行。
12月4日凌晨1時04分,國會以190票全票通過解除戒嚴令的動議,並宣布尹錫悅的命令無效。隨後,軍方開始撤出國會大樓。4小時後,尹錫悅發表公開聲明,接受國會決定並解除戒嚴令。然而,此舉並未平息民怨,反而引發更大的抗議浪潮與政治後遺症。
尹錫悅的戒嚴決定讓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陷入內部分裂。多名高層幕僚集體辭職,黨魁韓東勳更公開質疑尹錫悅的領導能力。分析人士認為,這場風波可能為尹錫悅面臨彈劾埋下伏筆。
全國最大的工會「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迅速發起無限期罷工,要求尹錫悅下台。同時,數萬名民眾在國會外抗議,高喊「不要戒嚴!」「打倒獨裁政權!」社會不滿情緒達到頂點。公共交通、醫療服務等領域因罷工受挫,韓國的經濟運行面臨重大挑戰。
美國、日本等盟國對戒嚴令表達「嚴重關切」,認為此舉損害韓國民主形象。國際金融市場迅速對此作出反應,韓元匯率和韓股雙雙大跌。專家警告,韓國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恢復國際社會對其穩定性的信任。
尹錫悅的戒嚴行動被視為面對內外壓力的一次極端反應。自2024年初國會選舉失利以來,尹錫悅的支持率一路下滑至19%,不滿意度飆升至72%。內部有醫生罷工、工會抗議等社會動盪,外部則面對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這些因素或促使他採取強硬手段,試圖鞏固權力。但這一冒險舉動,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全面的政治危機。
此次戒嚴風波,無疑是韓國民主史上的一次重大考驗。國會在軍事壓力下依然堅持召開會議並迅速推翻戒嚴令,展現了民主制度的韌性。然而,事件的後續效應尚未平息:尹錫悅可能面臨彈劾,執政黨內部分裂加劇,全國罷工和抗議活動仍在繼續,韓國的政治與社會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這場危機。
這場風波既是韓國政治困境的縮影,也是民主制度在面對危機時的鏡鑒。未來的日子裡,韓國能否從中吸取教訓,重建國內外信任,值得全球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