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待在家》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謝哲青身兼主持人、旅行者、作家、策展人等各種身分,長期推動閱讀與藝術文化活動,並擔任國內各大型藝術文物展策展顧問、畫廊協會榮譽顧問。雖然算命曾說過,他天生不適合旅行,他依然追隨著自己的內心,踏足了世界各地。不管是旅行還是苦行,無論是探索自己還是自討苦吃,從肉體到心靈,從閱讀到寫作,他都是一個浪漫到無可救藥的旅行上癮者。
《早知道就待在家》(2021)

《早知道就待在家》(2021)

如果不需要煩惱時間和經費,相信多數人對旅行都懷抱著許多嚮往,也立下過無數次環遊世界的夢想。然而,那些我們期待從旅行中獲得的感動,一定只能透過旅行達成嗎?對我們來說,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早知道就待在家》這部作品,是作者謝哲青在累積了無數次旅行經歷之後,回首這些身處異地的旅行時光,所做的深度反思記錄。旅行帶來的欣慰,可能是旅途中看到的風景,可能是旅途中遇到的人,可能是旅途中克服的困難,這些苦樂片段相互交映,最終投射出來的,不過是一個平安返家的平凡想望。

讀著作者的反思,閱讀的人好像也跟著作者一起偕伴啟程,踏上一趟探索自我的旅行。

旅行這個字,本身就意味著選擇、折磨、辛勞工作與朝聖的多重涵義,誰說出門才能找到自我?又是誰說待在家不能得到幸福?

生而為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不太會煩惱該怎麼證明「你就是你說的那個人」,直到我們丟失了某些重要的身份證件,像是在國內使用的身份證,或是在國外使用的護照。

作者在一次羅馬尼亞的旅途中,遺失了他的護照,但是最近的駐外辦事處,卻位於一千公里以外的維也納。遺失了身份文件,不只旅館不願意提供客房,生活中諸如換錢、買車票、刷信用卡,甚至是去餐廳吃飯,都因為沒辦法證明身份,而被阻擋於門外。

在徐四金的小說《香水》中,主角的身體天生沒有任何氣味,因而受到社會的排斥,就像是在國外遺失了身份證件,喪失的其實是某種「生而為人」的符號象徵,連帶著喪失了成為「正常人」的資格。這件事最大的痛苦,在於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一旦失去了成為正常人的資格,將會承受來自於人類群體冷漠的孤立和精神凌遲。

歷經千迴百轉,作者終於在登機的 17 小時前,聯絡到維也納的辦事處,願意為他補發護照。為了讓他趕上班機,維也納辦事人員委託空服員和機師,經由當天最後一班的貨機,送到位於羅馬尼亞機場的作者手上。總算,可以回家了。

那些平常不以為意的標記,一旦失去了,也就喪失成為「正常人」的資格,成為沒有歸屬的存在。

紀念品

作者在蘇聯解體十年後,抵達了他朝思暮想的莫斯科,因為俄國文學陪伴了他度過黯淡的青春期。雖然當時的俄羅斯經濟還在谷底,整座城市瀰漫著絕望的氣息,但是能親身踏上紅場廣場,看著巴西爾大教堂五顏六色的洋蔥頭,內心的感動和喜悅溢於言表。

不幸的是,作者在兌換盧布的過程中遭到栽贓,並且被不明的彪形大漢襲擊,全身都是挫傷和刀傷,卻在街上找不到半間診所或醫院能夠提供醫療服務。令人感動的是,在走投無路的絕望下,一對男女前來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忙。在他們悉心的陪伴和照顧下,作者終於一點一滴地恢復。

半個月後,在因緣際會下,作者見到了女生的祖母,聆聽著祖母的故事。她的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納粹俘虜,在逃跑時意外被地雷所傷,性命岌岌可危之際,在波蘭鄉間被一戶農民給收留。在當時,被發現收容逃兵和戰俘,是會有生命危險的。在傷癒離開時,農民交給了她的先生一個小小的徽章:「戰爭有結束的一天,但我們的善意,能讓舉步維艱的生活繼續走下去。」

祖母拿出這個徽章,握著作者的手,交給了他:「這是聖猶大,旅行者與絕望者的主保聖人。你比我們需要祂的守護,直到你也夠強大,可以保護身邊的人。」即使社會局勢這麼壞,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選擇善良。

至今左手仍清晰可見的醜陋傷疤,守護流浪與絕望的聖猶大,以及那微不足道的善良,是作者在所有旅行中,最珍視、也最寶貴的紀念品。

所有旅途帶回來的物件,都只是現實世界支離的碎片,唯有附上故事後,這些物件才有意義,散發出存在的光輝,點出價值與意義。

旅行的意義

遠遊後的返家,家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好像只是去街角買瓶醬油一樣稀鬆平常。作者離家多年,家裡一切如故,生活依舊踏著既往的步調,絲毫不受到他的缺席影響。這種淡然,反而讓作者感到迷惘 — 即使經年累月地走過千山萬水,如果回家後,周遭的人看待我的方式完全沒有改變,是不是暗示著這些旅行,並沒有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出外流浪,值得嗎?」作者媽媽曾向他輕輕問道。這讓作者想起,過去他也曾問過媽媽,為了錢奔波,為不成材的孩子犧牲和奉獻自己,努力撐著一個家,值得嗎?而現在,媽媽將問題還給了他,所有為旅行付出的一切,值得嗎?

離開家,流浪到大地的盡頭,看見了世界,走過無數顛簸,最後平安回家,創造了許多值得回味分享的體驗和回憶。然而,耗費在旅行的時間,同時也在自己和家人之間,留下一段永遠無法回填的空白,最終化為生命中不值得的遺憾。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值得嗎?如果旅行沒有帶來你想要的變化,會不會待在家,才是更值得的選擇呢?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因為所有的選擇,都有值得和不值得的部分。而作者,決定接受一切 — 踏上旅途,啟程遠方,不是旅行,而是生活,即使折返到原點,依舊繼續流浪著。

只要不斷地移動,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都算是旅行,都算是每個人探索自己存在意義的一部分。

作者對於文學涉略廣泛且深厚,在每段旅程中,都能從文學和歷史經典之中,找到與自身經歷的連結。循著文字,尾隨作者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跡,又好似同時並行了另一場文學旅行。旅程經歷和文學閱讀交相映證,展現的正是一趟在旅行中,逐漸發掘自我的過程。

如同作者所說,旅行和冒險的目的,並不在於抵達,或是征服。筆者從中體會到的,旅行的目的,或許在於能夠穿越過程中的事件和體會,在生命中安放自己,好好地、平安地活下去。

我並未征服太平洋,是它讓我安然渡過。
— 第一位划槳橫渡太平洋的航海家達波維(Gérard d'Aboville)

延伸閱讀

  • 《穿越撒哈拉》(2019)by 謝哲青
    • 同作者的這部作品,讓筆者想起三毛的 《撒哈拉歲月》。同一個地方,不同的時空,不同的視角,踏出截然不同的生命故事,或許這就是旅行文學迷人的地方。
  • 《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Voyage autour de ma chambre,2020)by Xavier de Maistre
    • 旅行是否一定要遠走他鄉?或許真正重要的在於心境。只要心境對了,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令人回味餘韻的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yan Salon
25會員
81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Cyan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走一趟異鄉的路 用最愉悅歡喜的心情 一個腳印一串笑聲 匆匆忙忙的三餐兩頓 一些回憶一些憧憬   學庸96.11.21/16:46
Thumbnail
走一趟異鄉的路 用最愉悅歡喜的心情 一個腳印一串笑聲 匆匆忙忙的三餐兩頓 一些回憶一些憧憬   學庸96.11.21/16:46
Thumbnail
生活的旅途中面對天氣的陰晴變化,反映人生的起伏與不確定性。旅途終點的探索與尋找,期望能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意義。
Thumbnail
生活的旅途中面對天氣的陰晴變化,反映人生的起伏與不確定性。旅途終點的探索與尋找,期望能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意義。
Thumbnail
【走在夢想的路上】在分享謝哲青透過旅行中的體驗與成長,分享了對於夢想、人生的感悟和反思。書中充滿了對於未知的探索及對於生活的深度思考。
Thumbnail
【走在夢想的路上】在分享謝哲青透過旅行中的體驗與成長,分享了對於夢想、人生的感悟和反思。書中充滿了對於未知的探索及對於生活的深度思考。
Thumbnail
疫情過後幾次的出國旅遊,讓我開始思考旅行的意義。 以前當我還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情。因為可以短暫的脫離舊有的一切生活。儘管還是有可能在旅行途中掛念或是處理,但是可以短暫的脫離工作壓力、嘗試過一的短暫的、和平常不一樣的生活,是很不錯的體驗。有些人就算出國旅遊什麼
Thumbnail
疫情過後幾次的出國旅遊,讓我開始思考旅行的意義。 以前當我還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情。因為可以短暫的脫離舊有的一切生活。儘管還是有可能在旅行途中掛念或是處理,但是可以短暫的脫離工作壓力、嘗試過一的短暫的、和平常不一樣的生活,是很不錯的體驗。有些人就算出國旅遊什麼
Thumbnail
出嚟行咗咁多年,講吓自己嘅感悟。我每年定期遊兩次,都係去啲未去過嘅地方。旅行嘅意義唔係到達終點,而係要多啲睇沿途風景。有啲時候,沿途嘅風景反而比終點更令我有所收獲(畢竟景點除咗人,仲係人)。唔需要喺一個地方呆太耐,兩三日或者三四日,去一個地方小住,唔使啲大計劃,得啲小錢同少少時間,抬腳就走。
Thumbnail
出嚟行咗咁多年,講吓自己嘅感悟。我每年定期遊兩次,都係去啲未去過嘅地方。旅行嘅意義唔係到達終點,而係要多啲睇沿途風景。有啲時候,沿途嘅風景反而比終點更令我有所收獲(畢竟景點除咗人,仲係人)。唔需要喺一個地方呆太耐,兩三日或者三四日,去一個地方小住,唔使啲大計劃,得啲小錢同少少時間,抬腳就走。
Thumbnail
「我在路上已然太久,抵達一個地點,接著又離開它,下一處究竟是哪裡。」 舒國治先生在美國的7年間,開車跑了許多地方,公路接公路的,無處是終點,也處處是終點。比起本書一開始和書名同名的《遙遠的公路》一文,更引人入勝的是他生活在汽車裡,車子在公路上馳騁於鎮與鎮間的數個編章,如日記般記錄
Thumbnail
「我在路上已然太久,抵達一個地點,接著又離開它,下一處究竟是哪裡。」 舒國治先生在美國的7年間,開車跑了許多地方,公路接公路的,無處是終點,也處處是終點。比起本書一開始和書名同名的《遙遠的公路》一文,更引人入勝的是他生活在汽車裡,車子在公路上馳騁於鎮與鎮間的數個編章,如日記般記錄
Thumbnail
這不是本單純的旅遊書或是遊記,旅行的經歷結合文學,使我們看見更多不一樣的東西,也體悟更多人生道理。
Thumbnail
這不是本單純的旅遊書或是遊記,旅行的經歷結合文學,使我們看見更多不一樣的東西,也體悟更多人生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