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給:想學理財但不知道該從何開始的人、想知道自己的財務規劃是否裡想的人
【聰明生活經濟學】是 Netflix 2022年上映的紀錄片,故事的主角有四位,分別代表著不同類型的財務狀況,在財務顧問的幫助下,慢慢地達到自己的目標
Lindsey 是一位服務生,今年 27 歲,身兼二職。雖然一週工作 50 小時,週收入卻只有 $1000,得到的薪水仍不足以支付她的日常開銷。
未來想要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大學的時候也學了服裝設計,但礙於生活經濟的困難下,一直無法朝自己的夢想邁進。
一般美國人開銷最大的部分有三個:房子、交通、食物。
在居住成本上,可以選擇小一點的房子、找室友合租,或是上 Airbnb 出租空房。
交通方面,則是選擇最便宜,但又可以讓你安全駕駛的車子。
飲食上,則盡量自己煮,可以一口氣煮一個禮拜的份量,就不會覺得每天都要煮飯很阿雜。
雖然節流的方式很多種,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存款,但再怎麼節省,能夠省下的錢還是有限的。
然而開源就沒有這個限制。
在與財務顧問聊天的過程中,財務顧問得知 Lindsey 喜歡狗,於是給她一個建議:
你可以嘗試去狗狗公園速寫別人的狗,並跟飼主說:「你的狗很漂亮,所以我為牠畫了張畫,想將它送給你。」
同時在畫上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並讓他們知道你有在做代客遛狗的工作。
另一方面,Lindsey 一直很想創業,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在財務顧問的幫忙下,Lindsey 開始去藝術市集擺攤,並將她的畫作電子化,如此就可以大量生產(Scalable)。
Scalable: 倍增收入的同時,無需倍增投入的精力和時間
同時,Lindsey 也辭去了一份工作,讓她可以花更多時間在副業上。(這真的是一個很了不起但又正確的決定!)
後來開始有人找她去畫壁畫,Lindsey 自己也會注意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積極建立人脈。
在 Lindsey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後,財務顧問建議她開設一個公司行號的帳戶,把所有藝術相關賺到的錢存進去,如此在繳稅的時候會更方便算扣除額,這樣公司能達到財務成長,在借貸和信用就沒問題了;要與客戶簽約時,拿出企業帳戶放在合約上,也會讓你看起來更專業。
Teez Tabor 是一名美式足球選手,一生的夢想就是靠著美式足球賺錢。2017 年時,Tabor 和底特律雄獅隊(Detroit Lions)簽約,獲得了人生的第一筆薪水 --- 160 萬美金。但因為不懂得規劃,在付錢給經紀人、買房子、出國旅遊、扣稅等等大筆開銷之後,160 萬美金瞬間縮水到 28 萬美金。
當時的 Tabor 想著只要一直打球就會有錢,然而運動員生涯殘酷的就是一旦你表現不好,就會被釋出。一直到某一次,Tabor 在訓練的時候摔斷了腿,讓他的收入瞬間歸零。
這次的財務顧問是一個投資專家,同時也希望可以協助黑人建立正確的投資知識。而他建議 Tabor 投資 S&P 500 指數,每個月定期投入固定的錢,這樣資產就會慢慢成長。
當你把可以投資的閒錢拿去做其他不需要的消費時,其實是少賺了很多錢,這就是機會成本。
Tabor 一開始只敢每個月投入 1000 美元,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對於不熟悉的事物,害怕自己會虧本。但財務顧問跟他說,如果你不把錢拿去投資,只是單純放在銀行,錢會被通貨膨脹吃掉。當 Tabor 說他打開股市,發現股票有一點跌時,財務顧問跟他說,股價一定會一直起起伏伏的,但長遠來看它會不斷往上,最後你只會埋怨自己當時怎麼沒有投入更多。而當 Tabor 對於市場比較熟悉之後,也逐漸擴大了自己每個月投入的錢,甚至還多買了其他的個股。
Tabor 因為腳受傷而沈寂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又有球隊找上他,這次他必須保握機會,否則他會沒有收入。但可惜的是,這次的機會沒能讓 Tabor 當上正式球員,不過他被簽為擴充球員,這使得他有每週 10000 元的收入。
然而,擴充球員也是隨時可能會被踢除的,所以這份工作雖然高薪,但很沒有保障。特別是運動員這樣的職業,並不像一般的職業那樣會隨著經驗、年紀的增長而獲得更多的收入,所以更應該要在入行的時候就開始做財務規劃。
後來 Tabor 當上了正式球員,薪水也從每週 10000 變成每週 25000,這一次,他對薪水有這更好的規劃,同時也分享給其他的黑人小孩們,教他們應該要好好理財。
Ariana 是一個不知道該如何規劃開銷的人。除了學貸之外,因為常使用信用卡消費,卻又常常把卡刷爆,循環利息讓她債台高築,也變得很沒自信。
為了避免衝動消費,在買東西前先問自己這個東西是需要?想要?喜歡?還是喜愛?
需要是指有了它才能夠維持自己與家人健康安全的東西,例如:房貸、日用品。
喜愛的東西可能是那些我們覺得會高消費或較遙不可及的東西,例如:出國、買房、買車。
因為喜愛的東西可能較貴,所以人們常常會跳過它直接到喜歡和想要的東西。然而喜歡的東西帶來的快樂可能不超過半年,而想要的東西可能根本不會帶來快樂,只是為了一時的滿足感。
因此在花錢之前,應該先想想我們是為何而買?
市面上流行很多 333 存錢法、六罐子存錢法等等,都是這種概念。就是在薪水入帳之後,將他們分配到不同帳戶去。
帳戶的分配有:家庭帳單、個人帳單、一般花費、夢想帳戶、緊急預備金等。設定自動轉帳就可以每個月自動完成這件事。
有一天 Ariana 的車子突然壞掉,使得她必須動用緊急預備金帳戶裡的錢去處理,但她說她花的很心安,因為她知道那是一筆本來就是要用在這種地方的錢。
之後的旅行計劃也是,因為事前把旅行用的錢先存起來,所以在花的時候可以非常心安理得。
雖然用信用卡會獲得一些額外的回饋,但如果不知道該如何節制花費,還是先暫停使用信用卡比較好。出門買東西的時候就只帶現金或是簽帳金融卡出門,花那些他本來就規劃要花的錢,避免自己過度消費。
當 Ariana 好好的理財之後,她的卡債也逐漸還掉,雖然還有學貸,但因為利率很低,所以財務顧問她不用急著還掉,而是應該先好好享受理財所帶來的錢。
Kim 和 John 是一對高所得的夫妻,John 原本是一個工程師,但因為 COVID-19 的關係而被裁員,因此家裡的經濟全落到 Kim 的身上。
Kim 則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和女性賦權教練,雖然說只有她一個人負責工作,但她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觀,2020 年的年營收可達 15 萬且持續成長。
(根據財務顧問的說法,他當時工程師的薪水是一年 8 萬)
但他們發現他們賺越多,花的也越多。因此他們想要學習存錢,做好財務規劃,並且可以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財務顧問說,當時他的收入是一年 8 萬,而年花費是 4 萬,剩下的錢拿去投資指數基金,等到投資所獲得的報酬足以支付生活所需時,就是財富自由的時候了。
而「足夠生活」的定義差不多代表投資本金達到生活的 25 倍。
當然要達到這一步,還必須要控制花費,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檢視自己的開銷。
Kim 和 John 在檢視花費的過程中發現,食物和日用品佔他們的花費很大一部分,也是最可以先省下來的錢。
(他們一個月花 1200 買日用品,但財務顧問認為以四口之家來說,應該 500 元左右就差不多了)
財務顧問先帶他們去好市多採購日常用品,結果只用了一半的錢就買到他們之前會買的大部分東西。這主要是因為零售價和量販價的差異,如果是這樣的四口之家,需要大量採買的話,尋找量販店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後來他們還把大房子賣掉,搬去小一點的房子以節省房貸開銷。
這部紀錄片有趣的地方在於,針對不同的財務狀況,會有不同的財務顧問來協助。
對於投資,就會有靠投資致富的財務顧問;對於財富自由,就會有年紀輕輕就財富自由的人來給予建議。
看完這部紀錄片,也讓我開始想自己是屬於哪種類型的人?應該是想要提高收入,也想要財富自由的人。
我想要做的並不是放棄自己現在的工作,我也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想要能創造第二份收入。所以我應該也要像 Lindsey 一樣,留意身邊的機會,並且不停的創作。在存錢這方面,我自認為我做得還不錯。只是投資理財方面還顯得較為保守,不知道該如何妥善安排不同階段應該要投入的資源,這部分還需要多練習。
「如果一直懼怕錢,就會負面的影響用錢的方式。錢能不能幫助你,取決於你的心態。」
「改變用錢方式是否會導致與家人關係變差?夫妻間是團結一致還是會意見分歧?」
片中這兩句財務顧問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如何看待金錢會影響到我們的用錢方式。
錢應該是要用來讓我們提升生活、獲得更多的新體驗,而不是當一個守財奴,賺了一堆錢,就沒有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