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關於「如何聰明花錢」的一本書

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推薦給:努力工作存錢卻不懂如何享受人生的人

在寫部落格的時候,我想過要有一個類別是關於「如何聰明花錢」。我自認為是一個相對節儉的人,但這樣的節儉卻在某天讓我意識到,我是否過於節省?因此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對於自己的消費行為更為敏銳及有所覺察。

然而在實際開了這樣的類別之後,我卻發現我很難歸納整理出自己的消費行為,過程中還伴隨著不少批判,例如:節儉錯了嗎?我是否有金錢焦慮?到底該如何花錢才不會變成亂花錢?等等各種關於「花錢」這件事的思考。

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了我原先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那就是「用一個正確的心態看待金錢」。在經過一些掙扎和自我批判之後,我得到「花出去的錢並不是奢侈的浪費,而是變成一種人生體驗」這樣的結論。而這也正是作者在這本書中想要傳遞的核心概念:人生是體驗的總和

最佳化你的人生

作者先提到了螞蟻與蚱蜢的預言,螞蟻代表了一直勤於工作而沒有休閒的人,蚱蜢則是一直玩樂的人,兩者都不好,但這本書更傾向於將螞蟻拉向蚱蜢那一邊(蚱蜢現在的花費可能會讓他們失去未來獲得體驗的機會)。

作者認為人生是體驗的總和,金錢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如果窮極一生都在拼命賺錢,卻沒有享受到這些金錢帶來的利益(例如:拿去換取不同的人生體驗),那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這裡指的人生體驗包括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可以是一次旅行、也可以是和家人朋友的互動。

在闡述概念時,作者提到另一本書:《跟錢好好相處》作者認為:錢代表生命活力,而生命活力是指你還活著的時候可以做事情的所有時數,而且只要你在工作,就是在花掉你有限的生命活力。因此,你工作賺多少錢,這些錢就等於你為了賺到它們所花費的生命活力。

所以回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在死前把所有的錢花光」,理想的狀況是,你賺來的每一分錢,都可以 100% 的轉換成人生體驗,否則若是在死前還剩餘 100 萬,那就等於你消耗了賺這100 萬的生命活力,卻沒有將這 100 萬轉換成人生體驗,那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花錢的時間點

記憶股息

研究發現:花錢在體驗上面,要比花錢買東西更讓我們感到快樂。原因就在於體驗會產生記憶股息。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巴菲特的雪球理論也說:「找到一條夠長的坡道和足夠的雪,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如果把這些概念放在花錢買體驗這件事情上,就會得到「記憶股息會隨著時間越滾越大」。

年輕時的體驗,會成為記憶的一部份,當帶著這些經歷去與人交流時,可能會因為這些體驗換來更多的體驗。例如:在某個聚會場合上分享自己去滑雪的體驗,可能可以因此獲得與其他也有在滑雪的人交流的機會,進而拓展了人脈。而這些體驗不斷的累積下來,就會變成自己的人生故事。

金錢能夠換來的體驗會隨時間而下降,太早享受也不行

這裡作者也提到另一個概念是:「金錢能夠換來的體驗會隨時間而下降,太早享受也不行」。

想像一下當自己還是 4 歲的時候,如果爸媽帶自己出國去義大利,長大之後可能也對這樣的體驗沒有什麼記憶,就難以產生股息效應。但如果說自己年紀已經到了 60 歲,才想要去體驗滑雪、衝浪、跳傘等極限運動,也會礙於身體健康狀況而無法執行。

個人利率

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個人利率。所謂的個人利率指的是:年齡越大,要讓你延遲體驗就得支付你越多的錢

想像 20 歲的時候原本計畫要去旅行,但老闆說非常需要你,請你延後一年再出發,之後可以多補貼一點你的旅費,但如果你已經 80 歲了,這要補貼的旅費肯定比 20 歲要來得多,因為你可能沒剩多少時間了。

所以在買東西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這筆花費是否值得?或者要把錢存起來,留到下一次?

總結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很重要,也就是要取得健康、金錢與時間三者之間轉換的平衡

健康比錢重要,時間比金錢還稀缺,所以有些人會選擇花錢節省時間,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壓力,而減少時間壓力可以改善當天的情緒,如此一來,心情就會變好,生活滿意度也會提升。作者也認為如果可以花錢讓你不必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就等於同時減少了負面人生體驗的數量,而增加正面人生體驗的數量,所以當然會更滿意。

所以該怎麼做?

作者前面說了很多為什麼應該要在死前把錢花光的原因,但大家會這麼拼命賺錢就是怕老了之後錢不夠。雖然說理想的狀況是「在死前把錢花光」,但因為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所以對於該存多少錢才夠?或是說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肆無忌憚的花錢?這樣的時間點卻讓人不得不為未來做點準備。

存錢是為了年老時的醫療照護費

我想很多人在年輕時會拼命存錢,是因為不希望自己在老年時變成下流老人,特別是在醫療照護費用上,害怕突然的一次生病就耗費了大把的積蓄,才會一直省吃儉用。

但作者認為:如果你真的需要花那麼多錢在醫療上,存再多都不夠,就算很夠,那也只是維持生命徵象,並不算是活著。所以比較好的作法應該是去買保險。

孩子怎麼辦?

有些人拼命存錢不敢花用是因為希望自己死後可以把這筆錢留給孩子。但作者認為如果你有想要留一筆錢給孩子,應該在活著的時候給他,而不是等到死掉的時候,因為如果他可以更早一點拿到錢,那筆錢可以給他帶來的價值會比等他拿到遺產時更多。一般來說,如果假設爸媽是在 80 歲左右過世,那平均可以拿到遺產的年紀大約是 60 歲左右,如果他在 60 歲左右才拿到那筆錢,一定比不上他在 30 歲時就拿到那筆錢。

另外也不是說越早給就越好,也不可能在孩子尚未學會如何管理金錢時就把一大筆錢財都給他,所以要在對的時間給他這些錢。

同理,做慈善事業的時候也是,不要想說要在死掉的時候才要把遺產留給這些人,而應該在活著的時候把你預期要給這些人的錢捐出去,讓錢發揮他的複利效應。

為你的人生設定時間表

我們死亡的那一天和我們能夠享受某些體驗的那一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日期。因為生命會經歷過很多不同的階段和時期:青少年、大學生、單身、父母,有些體驗就是過了那個階段就無法再獲得同樣的感受,例如小時候很喜歡的遊戲,到了某個階段就開始覺得無聊了。

所以可以畫一條從現在到死亡的時間線,以五年或十年做一個間隔,接著想想你希望一定要有哪些重要的經歷、活動或事件,再把希望體驗的項目放到特定的時段中。最後可能會發現那些比較需要體力的活動會被安排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做,也就是健康狀況最好的時候。

要注意的是在規劃的時候先不要考慮錢的問題,只要想像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因為如果考慮錢的話,就容易模糊焦點,無法聚焦在自己真正想要的體驗上。

了解自己的高峰

設定自己淨資產的高峰,這是讓自己死前把所有錢花光的目標點。對於已經達到一定儲蓄門檻的人來說,把你的高峰想成是一個日期而不是一個數字。

如果用生存門檻(每年的開銷乘上要活幾年)來思考的話,當存到生活門檻之後,就可以開始考慮什麼時候動用你的積蓄,追求人生最大的滿足感。當你這樣考慮自己的淨資產高峰時,高峰就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具體的日期。

作者認為更多的錢不代表更好的生活品質,因為你每多花一天時間工作,就會犧牲同樣多的自由時間,而且在這期間你的健康也會逐漸下降。因此在存款超過一定的最低生存門檻之後,就不要用金額來思考,而是要把淨資產高峰視為一個日期思考。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是在45到60歲之間達到他們的高峰。

後記

這本書很系統性的講述了該如何花錢這件事,也算是對傳統「儲蓄是美德」的想法拋下一個震撼彈,但我想很多人可能也都認同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在死前把錢花光,只是對於有家庭、有小孩的人而言,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的可能是自己離開之後,這些身後之人該如何好好的活下去,才會有那些希望還是可以留點遺產的想法。

在這本書當中,我覺得作者講的比較偏理想一點,我很認同作者的想法,但在實際執行上還是覺得有點難度,畢竟要設定自己的高峰,並且在過了高峰之後開始過在死前把所有錢花光的這種目標還是讓我有點恐懼。但我覺得也沒關係,畢竟世界上生活的方式百百種,自己過得心安理得就好。

對我來說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作者提出了一些「為什麼你該在這個時候花錢」的想法,特別是要把握不同階段可以享受到的體驗,就像作者說的,青少年時期覺得有趣的東西,到了現在這個年紀可能不覺得。有時候會想念小時候那個有點懞懂無知的自己,因為快樂來的很容易,我想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應該也會想念當下這個還不那麼成熟的我自己。

我想存錢還是很必要的,但不要放棄每個可以將這些錢轉換成體驗的機會。因為就像作者說的,如果你不好好享受自己賺來的錢,那只是平白的浪費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因此要趁年輕時多冒險去創造記憶股息,而不是安於現在或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卻不改變,也不要低估不作為的風險,要考慮到你可能會失去什麼

avatar-img
14會員
81內容數
在探索理想生活的路上跌跌撞撞的摸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想生活計畫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生活中的巧合會讓人覺得很奇妙,我常常會在不開心的時候,隨手翻開一本書,沒想到就從書中獲得解答。 不知道是它真的解答了我的疑惑,還是只是我把它解讀成我喜歡的樣子。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在朋友家留宿後的焦慮與心情波動。面對失眠和社交壓力,運用冥想和專注於呼吸的方法來平靜心情,將注意力從焦慮轉向當下,最終找到情感的平靜與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關於放鬆、自我反思和重啟心態的故事,適合任何面對類似情況的人閱讀。
有一種面對焦慮的解決方法是:尋求安心感。 例如:害怕自己的小孩在外面發生什麼事,所以一直打電話確認他的狀況;或是因為老婆看起來心情不太好,擔心他在生自己的氣,所以一直問他有沒有發生什麼事。這些焦慮不應該那麼急著去解決他。 長久下來會讓自己變得沒有自信。
每對情侶都會吵架,而吵架不一定會導致關係破裂,相反地,用正確的方式吵架反而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個 TED talk 當中,講者介紹了三種常見的吵架風格。不論是哪一種吵架風格都有機會擁有成功的關係。重要的是要讓正面回應多於負面回應。
會看這齣劇是因為在演藝廳的海報上看到「封箱巡演」,演員名單裡面又是各種我喜歡的演員:林美秀、曾國城、唐從聖、鄭茵聲,剛好在新竹場表演怎麼能夠錯過呢?於是沒有猶豫太久就買了戲票。 坦白說上半場給人的感覺有點尷尬,雖然可能是想營造一種現場脫口秀節目的感覺,但是因為埋梗的地方都很明顯
其實【瘋狂電視台】這齣劇我已經耳聞很久了,這次很巧的是在前往高鐵的計程車上看到了它的傳單,而計程車司機的姐姊又剛好是劇團的人,在她的大力推薦下,我馬上就下訂了這次的票。
有時候生活中的巧合會讓人覺得很奇妙,我常常會在不開心的時候,隨手翻開一本書,沒想到就從書中獲得解答。 不知道是它真的解答了我的疑惑,還是只是我把它解讀成我喜歡的樣子。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在朋友家留宿後的焦慮與心情波動。面對失眠和社交壓力,運用冥想和專注於呼吸的方法來平靜心情,將注意力從焦慮轉向當下,最終找到情感的平靜與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關於放鬆、自我反思和重啟心態的故事,適合任何面對類似情況的人閱讀。
有一種面對焦慮的解決方法是:尋求安心感。 例如:害怕自己的小孩在外面發生什麼事,所以一直打電話確認他的狀況;或是因為老婆看起來心情不太好,擔心他在生自己的氣,所以一直問他有沒有發生什麼事。這些焦慮不應該那麼急著去解決他。 長久下來會讓自己變得沒有自信。
每對情侶都會吵架,而吵架不一定會導致關係破裂,相反地,用正確的方式吵架反而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個 TED talk 當中,講者介紹了三種常見的吵架風格。不論是哪一種吵架風格都有機會擁有成功的關係。重要的是要讓正面回應多於負面回應。
會看這齣劇是因為在演藝廳的海報上看到「封箱巡演」,演員名單裡面又是各種我喜歡的演員:林美秀、曾國城、唐從聖、鄭茵聲,剛好在新竹場表演怎麼能夠錯過呢?於是沒有猶豫太久就買了戲票。 坦白說上半場給人的感覺有點尷尬,雖然可能是想營造一種現場脫口秀節目的感覺,但是因為埋梗的地方都很明顯
其實【瘋狂電視台】這齣劇我已經耳聞很久了,這次很巧的是在前往高鐵的計程車上看到了它的傳單,而計程車司機的姐姊又剛好是劇團的人,在她的大力推薦下,我馬上就下訂了這次的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相信沒有人會嫌自己錢太多的,我也相信許多人的人生課題都跟錢有關,有人想要更多的錢過想要的生活,有人還受困於各式的貸款中,對於問題的解答,常是期待中一筆樂透,或是嫁入豪門,就可以解決。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提到,傳統的理財建議效果很差,他認為用預算控制花費所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暫時的,這只會帶來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是一本有趣的書,而且某種程度上可以激勵讀者活在當下。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那就是:快去花錢吧!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這本書的作者用很多的例子和很大的篇幅反覆論證自己的觀點,其中讓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他點出一個事實:大部份的人都是為了老年生活存錢,很多人害怕老了後可能需要應付
Thumbnail
剛嗑到1/4的新書:《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剛好跟郝哥的《致富覺察》一樣, 都有提到一個很關鍵的點: 存錢💵有上限; 但是賺錢沒有上限。 所以我想綜合我最近2-3年加上身心靈的學習, 整理出可以賺到更多錢的心法.ᐟ.ᐟ 分享給苦於賺錢的朋友~ 1.如果你覺得自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一、前言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存更多錢,為自己和家人建立更好的財務基礎。然而,很多人往往會產生一種誤解 - 想要存錢就必須大幅壓縮生活開支,犧牲生活品質。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採取一些簡單有效的省錢策略,你就能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穩紮穩打地累積財富。 儲蓄是實現各種財務目標的關鍵,不管是買房、投資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訴說很多事情… 賺錢不是唯一 但是 把唯一當成賺錢 就很糟糕 他用思考來概訴一個事情 賺錢是好事…但是好事不是只會賺錢,而是做花錢規劃…好比曾經提過的…家裡用給取獎勵機制,讓獎勵等於一個途徑… 再來是當身邊小孩子要獲取錢的時間點…初入社會以後的幫助、自己的營養品、兄弟和朋
Thumbnail
錢花在自己身上比花在別人身上要來得值得! 透過花錢在健康、形象、喜好和學習上,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充實。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鼓勵大家不要不敢花錢,也不要委屈自己節儉度日,若搞到最後凡事都以錢來當作可否行事的衡量工具,最終只會縮小了自己的眼界與人生經驗。當然這裡作者說的是要勇於花錢買夢想,因為夢想能夠帶你去更遠的地方。 聽起來真的很動人,錢真的會越花越多嗎?以整體經濟來說,當消費者都勇於花錢,市場熱絡對經濟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大部分的理財建議都是要你除了生活必要支出外,不該亂花任何一分錢,因為你的每一分錢在未來會累積成一筆不小的資產,但這些理財建議沒有考慮到人的壽命和時間是有限的,而本書則是告訴大家在存錢的同時,也要懂得花錢,讓你的人生最佳化,才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首先要知道你的錢代表生命活力,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相信沒有人會嫌自己錢太多的,我也相信許多人的人生課題都跟錢有關,有人想要更多的錢過想要的生活,有人還受困於各式的貸款中,對於問題的解答,常是期待中一筆樂透,或是嫁入豪門,就可以解決。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提到,傳統的理財建議效果很差,他認為用預算控制花費所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暫時的,這只會帶來
Thumbnail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是一本有趣的書,而且某種程度上可以激勵讀者活在當下。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那就是:快去花錢吧!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這本書的作者用很多的例子和很大的篇幅反覆論證自己的觀點,其中讓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他點出一個事實:大部份的人都是為了老年生活存錢,很多人害怕老了後可能需要應付
Thumbnail
剛嗑到1/4的新書:《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剛好跟郝哥的《致富覺察》一樣, 都有提到一個很關鍵的點: 存錢💵有上限; 但是賺錢沒有上限。 所以我想綜合我最近2-3年加上身心靈的學習, 整理出可以賺到更多錢的心法.ᐟ.ᐟ 分享給苦於賺錢的朋友~ 1.如果你覺得自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一、前言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存更多錢,為自己和家人建立更好的財務基礎。然而,很多人往往會產生一種誤解 - 想要存錢就必須大幅壓縮生活開支,犧牲生活品質。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採取一些簡單有效的省錢策略,你就能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穩紮穩打地累積財富。 儲蓄是實現各種財務目標的關鍵,不管是買房、投資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訴說很多事情… 賺錢不是唯一 但是 把唯一當成賺錢 就很糟糕 他用思考來概訴一個事情 賺錢是好事…但是好事不是只會賺錢,而是做花錢規劃…好比曾經提過的…家裡用給取獎勵機制,讓獎勵等於一個途徑… 再來是當身邊小孩子要獲取錢的時間點…初入社會以後的幫助、自己的營養品、兄弟和朋
Thumbnail
錢花在自己身上比花在別人身上要來得值得! 透過花錢在健康、形象、喜好和學習上,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充實。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鼓勵大家不要不敢花錢,也不要委屈自己節儉度日,若搞到最後凡事都以錢來當作可否行事的衡量工具,最終只會縮小了自己的眼界與人生經驗。當然這裡作者說的是要勇於花錢買夢想,因為夢想能夠帶你去更遠的地方。 聽起來真的很動人,錢真的會越花越多嗎?以整體經濟來說,當消費者都勇於花錢,市場熱絡對經濟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大部分的理財建議都是要你除了生活必要支出外,不該亂花任何一分錢,因為你的每一分錢在未來會累積成一筆不小的資產,但這些理財建議沒有考慮到人的壽命和時間是有限的,而本書則是告訴大家在存錢的同時,也要懂得花錢,讓你的人生最佳化,才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首先要知道你的錢代表生命活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