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流浪哥哥馬亮在因緣際會中,遇到無人關照的事實孤兒弟弟軒軒,沒有血緣關係的他們,卻因為相似的命運而在流浪生活中相互守護。
我的遺憾是沒能在中國電影院上看到這部電影......本來滿心期待可以在交換結束後看完電影再回台灣,沒想到莫名其妙的就撤檔延後兩個月了,在這個周末,終於好好的看了一遍《野孩子》。
從宣傳開始我就超級期待,不管是海報的呈現還是片段的內容都讓我覺得很有興趣,甚至是看預告就會泛淚,本來以為自己會哭到要死要活,但沒想到情緒卻意外地沒有太多起伏,不知道是不是審核的原因,根據看過全片的影評說,後來正式放映的版本刪減了許多,也讓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厚度稍顯不夠,也可能因為很關注這部電影,在宣傳中我已知道故事走向所以對於情節發展並沒有太多驚訝。
但《野孩子》本來就不是要像懸疑電影那樣出奇不易,令人意料之外的電影,他主要是在講「事實孤兒」這件事,電影中的弟弟軒軒,就是所謂的事實孤兒,有爸有媽,但是家長沒有盡到撫養義務,社會上有許多這樣的小孩,常常就會誤入歧途,但一開始,他們只是野孩子,不是壞孩子。
馬亮作為曾經被拋棄的人,在遇到軒軒之後,選擇待在他身邊,而不是獨自繼續流浪,他買牛奶買畫筆給軒軒,在軒軒生病時帶他去看醫生,甚至最後還送軒軒去上學,對軒軒這麼好的馬亮,卻從來不叫軒軒的名字,而是叫他“小孩”,我本來有些不了解為何如此,後來看到有影評解釋,一是因為馬亮知道自己跟弟弟終歸要分道揚鑣,所以會下意識的不建立太深的連結,二是也許馬亮在守護軒軒的同時,也在治癒小時候的自己,治癒一個童年並不幸福的小孩。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電影中光線的運用很有意思,我印象超級深刻的一幕是馬亮跟其他混混一起偷完東西,他們在昏暗的雨夜中逃跑的下一幕,是馬亮跟軒軒在明亮的白天,在草原中帶著游泳圈跑向湖邊玩水,那一瞬間,彷彿看見了他們做壞事背後的明亮的底色,馬亮偷東西確實不對,但他心裡有個明亮的東西,因為那是為了弟弟不得不的選擇,做壞事的主觀意願低,但越往往是這樣的原因,越讓人覺得惋惜,眾生皆苦,正義又該如何評判。
也喜歡最後一幕,軒軒下課後跑到他跟哥哥曾經過著的小屋,拿著粉筆,畫上第一百條線,因為哥哥跟他約定過一百天後他就會出現,軒軒坐在階梯上,此時後方傳來一生久違的“小孩”。
真實故事裡馬亮被關了三年,出來後也不知道還有沒有跟弟弟聯繫,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了這個社會上有許多像這樣子的事實孤兒,也提醒我自己,在對別人的行為表示不理解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去理解,因為我並不知道他的過去發生了什麼,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最後一句,我好心疼馬亮 QQ 馬亮你一定要好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