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煤」廬,怎可能空手而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到蕨類(fern),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那個捲曲的新芽!那個捲曲的新芽被稱為「shepherd's crook」或是「fiddlehead」。「shepherd's crook」得自於牧羊人的手杖。牧羊人的手杖前端彎曲,是為了把走散了的動物給「勾」回來而發明的。勾動物的哪裡呢?脖子!至於「fiddlehead」則是專門用來形容蕨類的嫩芽,當然也是取形似於小提琴的手把。


最近有一篇論文,他們發現了一個生存在3.15億年前的蕨類Ankyropteris corrugata,也有這個捲曲的新芽。這個發現證明了這個捲曲的新芽是大型孢子囊類和原始蕨類的共同特徵。


其實這個化石並不是新發現的樣本。早在19世紀末期,這個化石就已經被發現且記錄了,而且在1874年就有一篇論文。到了1930年,還有另一篇論文,描述關於這個化石的觀察。


不過,當時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化石只是一個沒有葉片的葉柄。隨著技術的進步,研究團隊決定再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化石。


為什麼他們會想要研究這個化石第三次呢?原來,當他們回顧了許多現生蕨類的文獻後,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蕨類都有這個「fiddlehead」構造。於是,他們想要再次看看蕨類的化石,看能不能找出「fiddlehead」最早的化石證據。


而這個Ankyropteris corrugata的化石,正好是年代相當久遠的樣本。於是他們將這個化石取出,用共軛焦顯微鏡觀察。


用共軛焦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化石的自體螢光,能夠進行3D結構重建。這個技術,是過去所沒有的。


結果,他們看到了這個化石裡面其實也有所謂的「fiddlehead」的構造。另外,他們也觀察到,在這個蕨類的葉芽裡面,有「四面體形」(tetrahedral)的頂端細胞。


這種頂端細胞,與現生蕨類葉芽的楔形(wedge)不同,反而比較接近莖的頂芽分生組織的頂端細胞!這個發現,支持了蕨類的葉子可能是由莖演化而來的說法。


過去的觀察便已經發現,蕨類的葉芽與種子植物的有相當大的不同。種子植物的葉芽是多細胞多層構造,但是蕨類的葉芽只有一個頂端細胞。這次的觀察,進一步確認了蕨類的葉芽與種子植物的不同,也發現蕨類的葉芽很可能是由莖演化來的。


總而言之,透過三顧「煤」廬(這個化石是在煤炭中發現的),科學家們發現原來蕨類的「fiddlehead」早在三億多年前就出現了,另外也發現蕨類的葉片很可能是由莖演化而來的!


參考文獻:


Cruz, R., & Hetherington, A. J. (2025). Identification of a tetrahedral apical cell preserved within a fossilized fern fiddlehead. Current Biology, 35(1-8).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10.07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2/09
謝謝老師分享!好神奇!如果蕨類的葉子是由莖演化而來,不知種子植物的葉子又是如何生成的?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4會員
61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出現於約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而具有木質結構的樹則大約至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演化出來。泥盆紀中晚期存在的古代蕨類有瓦蒂薩屬(Wattieza)、古蕨屬(Archaeopteris)、蘆葉屬(Calamophyton)等等,高度都不亞於現今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木本物
Thumbnail
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出現於約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而具有木質結構的樹則大約至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演化出來。泥盆紀中晚期存在的古代蕨類有瓦蒂薩屬(Wattieza)、古蕨屬(Archaeopteris)、蘆葉屬(Calamophyton)等等,高度都不亞於現今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木本物
Thumbnail
第一次從便利商店包裹收到朋友寄來的禮物,竟然是鹿角蕨,太神奇了。想都沒想過會在小七與它相遇。 鹿角蕨(Staghorn Fern)是一種觀賞蕨類植物,因其葉片形狀像鹿角而得名。近年來,鹿角蕨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室內植物,受到許多植物愛好者的喜愛。這股風潮可以歸因於以下幾個原因: 獨特的外觀:鹿角蕨的
Thumbnail
第一次從便利商店包裹收到朋友寄來的禮物,竟然是鹿角蕨,太神奇了。想都沒想過會在小七與它相遇。 鹿角蕨(Staghorn Fern)是一種觀賞蕨類植物,因其葉片形狀像鹿角而得名。近年來,鹿角蕨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室內植物,受到許多植物愛好者的喜愛。這股風潮可以歸因於以下幾個原因: 獨特的外觀:鹿角蕨的
Thumbnail
unknow leaf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Thumbnail
unknow leaf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Thumbnail
這戶人家牆柱這株植物,讓人停下腳步,仔細觀看。 是近來很受人們喜愛的鹿角蕨。 形狀真的如一對麋鹿角,聽說會越長越大,很壯觀。 這樣看好像展開的裙擺。 換個方向,像是一對翅膀,預備振翅高飛。 也像一雙胖手。 植物初見時模樣普通,相處久了,日日澆水,擦拭葉片灰塵,整理土壤施肥,與植物對話,可以坦然暢所欲
Thumbnail
這戶人家牆柱這株植物,讓人停下腳步,仔細觀看。 是近來很受人們喜愛的鹿角蕨。 形狀真的如一對麋鹿角,聽說會越長越大,很壯觀。 這樣看好像展開的裙擺。 換個方向,像是一對翅膀,預備振翅高飛。 也像一雙胖手。 植物初見時模樣普通,相處久了,日日澆水,擦拭葉片灰塵,整理土壤施肥,與植物對話,可以坦然暢所欲
Thumbnail
筆筒樹-這個冰河時代存留下來的孓遺植物,在多水潮濕的生態池邊長得高壯,氣根常被拿來當做養蘭花的蛇木,筆直的樹幹山上人家常用來立柱搭棚,長滿金毛的嫩芽長得像大問號,除毛川燙後可涼拌、炒菜、煮湯,羽狀複葉像一把撐開的大傘,醒目美麗。
Thumbnail
筆筒樹-這個冰河時代存留下來的孓遺植物,在多水潮濕的生態池邊長得高壯,氣根常被拿來當做養蘭花的蛇木,筆直的樹幹山上人家常用來立柱搭棚,長滿金毛的嫩芽長得像大問號,除毛川燙後可涼拌、炒菜、煮湯,羽狀複葉像一把撐開的大傘,醒目美麗。
Thumbnail
蕨類(Platycerium)是世上最原始的植物,鹿角蕨是其中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活化石",很多人喜歡把它製作成掛牆裝飾品。認識鹿角蕨生長習性,了解其種植和繁殖方法。
Thumbnail
蕨類(Platycerium)是世上最原始的植物,鹿角蕨是其中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活化石",很多人喜歡把它製作成掛牆裝飾品。認識鹿角蕨生長習性,了解其種植和繁殖方法。
Thumbnail
在蕨類植物之中,鹿角蕨的形態相當奇特,長得像「鹿角」的長型葉片特別引人注目。 當午後的陽光照亮綠牆之時,鹿角蕨伸出導引般的綠葉,如同無數小手齊指遠方;好奇的台灣黑熊探出頭來;我屏住呼吸,按下快門,發現美好的未來已經翩然來臨。
Thumbnail
在蕨類植物之中,鹿角蕨的形態相當奇特,長得像「鹿角」的長型葉片特別引人注目。 當午後的陽光照亮綠牆之時,鹿角蕨伸出導引般的綠葉,如同無數小手齊指遠方;好奇的台灣黑熊探出頭來;我屏住呼吸,按下快門,發現美好的未來已經翩然來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