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派特森》:律動的電影,與其所洗滌的人物狀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入選 2016 年坎城影展主競賽的作品《派特森》(Paterson,2016),是由美國獨立電影導演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執導,Adam Driver 與 Golshifteh Farahani 主演,而曾與賈木許合作《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1989)的日本演員永瀨正敏也在片中客串一角。《派特森》故事發生在美國紐澤西州派特森(Paterson)市,描述一名剛好叫做「Paterson」的公車司機,在一週之間發生的故事。電影從週一的早晨開始,並在下個週一早晨到來時結束,簡約地框限出電影的時間範圍。

Paterson 是一名受雇於市政府的公車司機,同時也是一名詩人,熱愛閱讀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的詩作。在電影呈現的一週之間,幾乎沒有過於戲劇化的事件發生,Paterson 的生活保持在一定節奏,他規律地起床上班,在午休時間前往公園吃便當、寫詩;下班之後回到家中,與女友閒聊;晚餐後出門遛狗,順道前往附近的酒吧喝一杯。電影以同樣的節奏循環這個週期。

臥房、公車站、公園、客廳、街道、酒吧,固定地點以相似的拍攝角度呈現在觀眾眼前。這個「一週七天,每天數個地點」的節奏在敘事中自成韻律,並偶爾納入其他區域:充作書房的地下室、與伴侶假日約會的市中心購物商場、散步時經過的自助洗衣房⋯⋯;在保守範圍內,低幅度的變化,強化了 Paterson 規律的生活節奏帶給觀眾的印象──在電影的內容之外,我們首先注意到「生活」在變與不變之間被敘述的方式,帶著簡約的律動美感。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平凡生活的其中一週」,這個命題帶來否定戲劇性的直覺,沒有挫折沒有成長、沒有阻礙沒有波瀾,電影最低程度提供的關卡是 Paterson 身為詩人的身分問題。Paterson 熱愛寫詩,但比起公開朗讀自己的詩句,觀眾見到這些詩的機會,大多都是在他腦中揉合字卡與思想影像的表意段落。

在故事中,我們知道他似乎僅會將詩句與伴侶 Laura 分享,而當 Laura 鼓勵他公開,或至少影印留存這些詩句,他卻不斷推辭;在最後與日本詩人的對話中,Paterson 有意無意地避談自己詩作的侷促,讓隱隱得見的焦慮感引至高點。然而,不論是詩人身分的認可、象徵生命階段不確定性的雙子意象、伴侶的假日市集事業,或酒館的分手風波,種種戲劇性的起伏皆不像是要在電影篇幅中完成對於某些主題的闡述,而更像回到「戲劇性亦是平凡生活的其中一環」。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生活的形貌(在此處)是流動的水,不是終極解答;是在循環中變化的一週七日,而非一個關鍵的瞬間。Adam Driver 飾演的 Paterson 寡言而真誠,他並沒有對周邊事物提出評價的欲望,但他確實注意並聆聽那些他感興趣的內容,不論是公車上的大學生對話或洗衣店裡的歌手。同樣地,觀眾能感受到他無法跟上伴侶的生活步調,Golshifteh Farahani 飾演的 Laura 在關係中顯得更為活躍,且能迅速地變化熱情與感染力,他們貌似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時鐘、用不同的體感經驗著同一個物質世界,而這並不干擾他們相愛。Paterson 和 Laura 的互動呈現在影像上實為自然而然被辨識的風險,卻又在親密感中不需多做解釋地將其化解,這個過程亦洗滌了我們在故事中想像愛情的方式。

因此,《派特森》的美妙之處,除了它對於生活本身的建設──你可以寫詩,在乎形式與否、在乎內容與否;無關乎好壞,關乎你可以選擇這樣去做──形塑出一個具豐沛感官細節的世界之外,也關乎它透過呈現愛情關係中其中一方的感知,去表現純粹的、與人產生連結的狀態。儘管無法「終極地被理解」,你也仍然能去表達與接收,你也能在這個世界裡愛與被愛。

於我而言,《派特森》在個人層面打動我的關鍵在於,Paterson 的存在,對抗了我們對生活的另一種欲望:無節制地社交與表達,期望透過被理解來獲得更多──「擁有愛的能力」與「被正確地理解」之間的連結,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端構成的一種虛妄,而《派特森》把兩者拆開來,讓我們看到這之間不必要產生連結。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這種對抗,不是指觀眾看到 Paterson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不置可否,或小酒館中可親的實體社群樣貌,而是 Paterson 在與愛人的關係之中,建立出可以同時容納自己與他人共存的節奏,而這無關乎他的身分、生活偏好,甚至不完全關乎他是否寫詩。賈木許在電影中呈現的 Paterson,是一個意外地讓人能產生信念、相信我們自己「確實還有能力去生活」的象徵。

當多數電影,無論是戲劇性或非戲劇性的、共情或疏離的,多以不同的角度去測量生命可能失衡的方向。《派特森》卻呈現一種並未傾倒,卻仍然可信的生活,而這是不可思議且美妙的事;在另一種向外的召喚反覆出現之際,刻畫出一個人,確實具有足夠的力量去接受這個世界,本身便是一種力量。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派特森》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劇照提供/MyVideo 影音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Lonely Lonely Christmas──冬天專題」主視覺。

《釀電影》「Lonely Lonely Christmas──冬天專題」主視覺。

2024 年冬天,《釀電影》再次推出「Lonely Lonely Christmas──冬天專題」,繼 2023 年選錄《火口的二人》、《花腐》、《東尼瀧谷》、《燃冬》,是將目光精準地望向愛情的火苗與熄滅後的灰燼,當時,我們問道:「孤獨末世就要臨來,跳進火山口是不是更容易?」

今年,我們離開天寒地凍的火山口,即使依然走向一個人的聖誕節,但是但是──我們走回過去,重訪《求婚大作戰》的小禮與健三;又不停留於過去,如《沒關係,是愛情啊》的海秀與宰烈;更行向未來,即使孤獨,仍如派特森與拉扎洛一般歸返本心,為自己與自己的 B-612 星球朗讀,歌頌,慶祝。

「Lonely Lonely Christmas──冬天專題」PART.2
❄️ 專題閱讀請由此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能建築城牆阻擋社會壓迫 也能深掘運河阻攔地獄之火 又為自己打造自由天堂 且開闢幸福花田 阻隔無垠的愚昧荒原 熱氣球升起各種快樂色澤 凡俗手眼看不到也搭不得 或許超越感官慾望才能洞見 有時形骸殘缺更能完美 踏著溪流披上風聲 一邊漫遊雲朵推車 一邊輕唱彩虹之歌
Thumbnail
能建築城牆阻擋社會壓迫 也能深掘運河阻攔地獄之火 又為自己打造自由天堂 且開闢幸福花田 阻隔無垠的愚昧荒原 熱氣球升起各種快樂色澤 凡俗手眼看不到也搭不得 或許超越感官慾望才能洞見 有時形骸殘缺更能完美 踏著溪流披上風聲 一邊漫遊雲朵推車 一邊輕唱彩虹之歌
Thumbnail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身為一介俗人,從未看過任何尤格·藍西莫導演的作品,不過我很開心能以《可憐的東西》認識他,這部電影給了我很重的療癒感,像是被理解、被釋放那樣,非常溫暖且過癮。 在看電影之前聽了不少影評談論本片著重探討女性主義,實際看完後當然也對此部分深有所感,但其實讓我更有共鳴的則是脫離「社會禮儀」後,每個人內心的
Thumbnail
身為一介俗人,從未看過任何尤格·藍西莫導演的作品,不過我很開心能以《可憐的東西》認識他,這部電影給了我很重的療癒感,像是被理解、被釋放那樣,非常溫暖且過癮。 在看電影之前聽了不少影評談論本片著重探討女性主義,實際看完後當然也對此部分深有所感,但其實讓我更有共鳴的則是脫離「社會禮儀」後,每個人內心的
Thumbnail
以經典作品做解讀,帶領聽眾重返電影世界中的關鍵事件,回顧並剖析劇目發生的特殊寓意;透過重塑影像符碼的過程,使觀者從被動的參與者轉向詮釋者的一次契機。而藉由此一方法的推導,在往後端詳作品時,便就能以記憶的回塑、反芻,在在拼湊出你對電影的實際輪廓。而這一次次透析劇情的行動,也正是影癡影迷們獨有的浪漫啊!
Thumbnail
以經典作品做解讀,帶領聽眾重返電影世界中的關鍵事件,回顧並剖析劇目發生的特殊寓意;透過重塑影像符碼的過程,使觀者從被動的參與者轉向詮釋者的一次契機。而藉由此一方法的推導,在往後端詳作品時,便就能以記憶的回塑、反芻,在在拼湊出你對電影的實際輪廓。而這一次次透析劇情的行動,也正是影癡影迷們獨有的浪漫啊!
Thumbnail
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動人的電影。情緒很安靜,卻刻骨銘心。 所有的溫柔都是因為愛。 不知道該如何用文字細緻的表達出電影裡每一個打動我心的情節。無聲勝有聲的力量是如此地巨大,不煽情也不誇飾,卻讓人深陷其中。
Thumbnail
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動人的電影。情緒很安靜,卻刻骨銘心。 所有的溫柔都是因為愛。 不知道該如何用文字細緻的表達出電影裡每一個打動我心的情節。無聲勝有聲的力量是如此地巨大,不煽情也不誇飾,卻讓人深陷其中。
Thumbnail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好似神話裡眾神的情慾流動,在步入奧林帕斯山的林間小徑偷情、尋歡。伊曼紐莫雷特幽默不失優雅地完成了這場愛情實驗,求索「愛情法則」的解答,其實是無人能全然理解愛的真理。「你不能走所有的路」則是導演提醒著觀眾,這條愛情的路就算百轉千回,仍值得你我漫步其中。
Thumbnail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好似神話裡眾神的情慾流動,在步入奧林帕斯山的林間小徑偷情、尋歡。伊曼紐莫雷特幽默不失優雅地完成了這場愛情實驗,求索「愛情法則」的解答,其實是無人能全然理解愛的真理。「你不能走所有的路」則是導演提醒著觀眾,這條愛情的路就算百轉千回,仍值得你我漫步其中。
Thumbnail
沒打算寫影評,更無須重複謄打劇情,我只是在這看完片子的三天後,依然感受著那股混合了〈卡通手槍〉的苦悶,和〈明天會更好〉的陽光的氣息,繼續在我腦袋裡延續著。後座力的生成是電影最迷人的地方,但這微微的勁頭不是會留香的醇酒那種,而是會流淚的酸澀。
Thumbnail
沒打算寫影評,更無須重複謄打劇情,我只是在這看完片子的三天後,依然感受著那股混合了〈卡通手槍〉的苦悶,和〈明天會更好〉的陽光的氣息,繼續在我腦袋裡延續著。後座力的生成是電影最迷人的地方,但這微微的勁頭不是會留香的醇酒那種,而是會流淚的酸澀。
Thumbnail
導演:加斯帕諾 GASPAR NOE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France 出  品:Les Cinémas de la Zone 發  行  商:車庫娛樂   「如果愛是可恥的,那麼也只有這樣的愛會是真實的。」
Thumbnail
導演:加斯帕諾 GASPAR NOE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France 出  品:Les Cinémas de la Zone 發  行  商:車庫娛樂   「如果愛是可恥的,那麼也只有這樣的愛會是真實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